职场人的国学课——中庸(第三十二讲)
一转眼,中庸这堂课已经要完结了,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中庸》的最后一讲了。演出都有压轴的节目,表演总会高潮的。孔子是一个循循善诱的,非常会带动氛围的好老师,所以,他老人家在中庸的最后,也给我们带来了最高潮的节目。作为春秋时代最最流行的“网红专辑”诗经,这是整篇中庸里引用频次最高的段落了。可以想象,当时孔子他老人家悠扬地吟唱着,讲解着,把君子之道最终完结,谢幕,然后在弟子们崇敬的眼神无尽的回味中离开作为,缓步飘然走出教室的样子。今天,我们就一起体味中庸最后的意境吧。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这里我们要说两个字,“锦”和“絅”。锦是华丽鲜亮的锦缎服装,彰显高富帅气质。絅是低端的麻布单衣,看上去矮矬穷。有个词叫做“锦衣夜行”,说一个人发达后如果不让以前的旧相识都知道,那就好像锦衣夜行,不能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诗经中,为什么要在华丽的衣服外面遮盖一件低端的衣服呢?孔子说了,不愿意彰显衣服的华贵。为什么呢?真正的君子都低调,不会时时炫耀自己,他的优秀是通过时间彰显的。小人呢,随时都在炫耀,但很快就惨被打脸,人设崩塌。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还是诗经,这里说,就算潜在水中,也是可以被发现和看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冰山理论”。不过这里的冰山理论,是用来要求君子的行为的。君子应该怎么做呢?经常反省自己,做到问心无愧。为什么很多人达不到君子的标准呢?因为君子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样在努力,一样在严格要求自己。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要低调,要严于律己,要默默努力,还有吗?有的。诗经上说了,就算一个人独处一间房子,也要问心无愧,别做亏心事。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要对得起神明。君子就算什么也不做,恭敬的态度也要求,就算什么也没说,也必须讲信用。所以我们看,严于律己又升级了,今天的职场,不仅仅是“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问题,而是处处有监控的问题了。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这段诗经是用来讲职场领导魅力的。这里打了个比方,说不用专门烧香拜神,默默祈祷不要有纷争就行了。什么是君子呢?不用通过重赏或者利益去诱惑,百姓都会认真听话照做。不用发怒,不用严刑峻法,百姓一样有敬畏之心。这是一种个人魅力,或者说领导魅力的体现。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接着说领导力,诗经上说了,君子不用炫耀的,不用威压的,大家都会愿意照做的。特别是职场里的各位高层领导,或者老板大佬们不用把道德挂在嘴上的,不用没完没了讲自己的奋斗史,不用满世界炫耀自己的品德高尚,不用没完没了画饼灌鸡汤的,员工不是傻瓜,世界上也没有不透风的墙,低调做好自己,做好表率就行了。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来,我们继续看,这最后一个段落,基本上是孔子对于中庸之道的总结了。所以,每一条每一点都在引用诗经。这里又说了,我们怀念文王时代美好的品德和品质,不用大声宣扬和展示。为什么不大声宣扬呢?有个词叫“道貌岸然”。真正的怀念,是在心里的。既然怀念那种美好的品德和道德标准,那就身体力行地去做,而不是每天挂在嘴上。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来我们看孔子在中庸里最后一次引用诗经,说道德重要吗?道德轻如鸿毛。中庸全篇,不停地在提道德这件事,但道德轻如羽毛,是不是轻如羽毛就不重要呢?其实非常重要,只是这种重要是用行动,用行为习惯,习惯到形成自然,自然到变成常态,以至于已经完全和日常融为一体。所以我们看,孔子说,就算是羽毛,一样是可以比的。你看羽毛虽轻,其实比羽毛更轻的还有天空,承载万物,承载日月星辰的天空,没有重量,没有声音,没有味道,甚至没有形象,这就是天道。
到此为止吧,从2019年1月19日开始跟大家一起聊中庸,到今天完结了,合计三十二篇,十余万字。今天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日子,今天是文昌帝君圣诞。在古代,会在这一天对孩子进行开笔礼,也就是首次教孩子提笔写字的一个大的仪式。古人是非常重视仪式感的。陆陆续续写了一年多时间,选择在今天完结,是想告诉大家,中庸是应该从孩子做起的,中庸也是应该从点滴做起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那颗孩子般纯真的心,无论经历何种风云变幻,永远保住自己那颗赤子之心,这是中庸的根本,也是中庸的开始。希望多年以后,人人皆有做谦谦君子之心,世界更加美好,更加趋近和谐大同。
以上文字内容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