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起一地鸡毛,扎个掸子会心一笑
鸡年,读一本与“鸡”相关的书。
《一地鸡毛》。刘震云。
几年前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以为《一地鸡毛》讲的是关于医疗制度改革的事情。因为曾经在一本养生书籍中偶然读到,民间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过给人体注射鸡血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神奇保健法"。为此我还特意向母亲求证过,得知确有其事而且一度相当热门。遥想当年,全市各家医院的急诊室门前,众多满怀追求健康长寿愿望的人们,手拎活鸡起早专程排队打鸡血,如此“盛况”实在令今天的我们感到匪夷所思。就连省级三甲医院也未能免俗的在急诊室内外落下一地鸡毛。
我恍然:原来打鸡血是有典故的!
但是,当我读完《一地鸡毛》,方知此书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全书共由七个故事组成,今天单说《一地鸡毛》。
仔细琢磨琢磨,这题目"一地鸡毛"也是挺有意思的: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如买豆腐,送礼、办公室哲学、孩子的上学等琐琐碎碎,都如同鸡毛蒜皮,堆积在一起初时碍眼糟心,待到时过境迁、尘埃落定后又感觉不过如此,这一地鸡毛何以值得当初百般无奈诸多不平?
文中主人公小林与妻子都是大学生出身,还是端了铁饭碗的公职职员,在那个年代属于成功跃出"农门"的青年才俊,是很令人羡慕的。他们对生活、对事业也曾有过宏伟蓝图,但当满天的鸡毛迷失了他们最初的梦想,生活就变成了一块馊豆腐,一箱过期可口可乐,一屋子的烂白菜……
这是一部描写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市井人生的书籍,再现了一个微观天地:不避其俗,不掩其恶,"酱缸"之臭,人心之险……纤毫毕现一览无遗。王朔评价说,它(《一地鸡毛》)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是一部绝无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
作品中,主人公小林为了改善家庭居住条件,希望通过入党争取进步机会;为了入党,只好拼命讨好办公室每一个人,却又不断在内心评估较量;为了争取党小组组长女老乔的态度,不惜委屈求全,把乡下老父亲送来的香油拿去送礼,却又由于一个蝈蝈笼子得罪了女老乔……种种冲突纠纷,是是非非,构成了一个时代社会底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给人们内心和外在的变化。
读完此书我掩卷深思,为什么作者将这些市井生活百态记录下来,呈现小人物生活之无奈呢?
后来这几年又陆续读过同题材的书,如苏童的《黄雀记》、刘醒龙的《秋风醉了》,之后再读《一地鸡毛》,更感觉这一部部作品都好像一个个三棱镜,折射出社会万象、人心复杂,进而默默反思,我身处在这个时代中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今日又读《一地鸡毛》,细细咀嚼,此《一地鸡毛》虽非彼"一地鸡毛",但是都折射着时代的特色和社会的变迁,记载着千千万万小人物的生活轨迹和生命追求。
想来,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仍然应该保持对生活充满着美丽的想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景,生活现实有很多面,不同人有不同的滋味,努力将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
如果生活是一地鸡毛,我也要俯身一一捡起,然后扎成一把鸡毛掸子,拂去眼前的尘埃,只留下心中的清明世界,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