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情绪关进笼子(一)
同事在做的一项工作,需要我的协助,我自然是乐意的,但是从这份工作开始那一刻,他就开始了火急火燎的各种催,要知道除了协助他做工作,我还有一堆上级布置的工作,即便是我把上级布置的工作放在一边,全身心的去协助他的工作,这也已经是我最快的速度了,毕竟,这段时间,基本都是自愿加班到晚上十点,甚至于更晚!
在这样的节奏下,毫无悬念的事情,总归还是发生了:终于在感觉到无法忍受的情绪下,在他有一次催促的时候,爆发了,我坦白了我的真实想法:如果你觉得我这个进度,不能满足你工作的需要,你可以另找他人!他听了我的话,显露出很惊讶,而后又是很歉意的样子,这之后他想他的领导提出申请,安排别人移交需要我协助的工作!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因为这件事情的结束,换来了两个人被其他人口口相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了!甚至于我的上级找我谈话,他要表达的观点是:大家都是同事,工作上互相协作,在所难免,还是不要因为个人矛盾,影响工作的开展!
说实话,上级的这番谈话,把我整的一愣一愣的,起码,我不知该如何回答,他这么定性的、甚至是肯定的定性的说法,回过头来一想:由他去吧!你爱咋咋滴吧!然而,就这么个不起眼的小事,由于并没有采取及时的止损,结果成为我后来辞职的主要原因:因为这件事情,我错失了一个升职的机会,然后我选择了离职!
这个真实的小故事,是跟一位人选谈工作机会时,对方讲出来的,相信有这样经历的人,肯定不止他一个,回顾他讲的这个经历,我脑海中突然蹦出来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甚至于我们的生活,是不是大部分情况下,都在被我们自己的喜怒哀乐,给控制着呢?
于是,我先大致的回顾了一下,我自己的职场或生活的经历,我真实的感受到一个问题:个人每一次大的决定或选择,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在当时的背景下,多多少少影响着当时的决定或选择,但是,这种影响因素,在最终决定或选择中究竟占多大比例,是不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无法判定、没有定论,但仅仅从职业选择的角度,这个因素肯定占了不小的的比例,比如因为对上家公司领导的不满,选择愤而离职,甚至于不顾一切!
那么,这个问题,便演变成了另外一个问题:我怎么知道,影响我决定和选择的情绪,在当时的情境下,能够引导我做出正确的决定或选择呢?或者说,我了解我的情绪吗?比如,遇到什么情况,我会是愉快的心情?遇到什么情况,我会显得愤怒?
毫无疑问,我给出的答案是:我不知道我情绪的开关,究竟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情绪这个东西,对我而言,是出于失控管理状态的!问题追溯到这里,就变成了追查个人情绪成因的主题了,那么,该怎么追查自我情绪呢?整理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1、记录法:
这个方法通过记录一段时间内的情绪变化,整理、归纳出个人情绪的“触发事件”,具体做法是:以一定周期为时间段,从时间、地点、环境、人物、思维、情绪等完整、客观的记录事件,然后分析导致自身情绪变化的因素,分析如果采用其他情绪,会不会让整个事件变得更好?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这位朋友情绪的变化,表象因素是:同事让我协助他做事情,他不顾我还有其它工作,天天催促,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的确让我很生气;深挖一下,根本原因可能就是:我在帮你做事,不受你管理,你凭什么天天催我!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当事人,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好情绪;但如果换一种做法:与上级、同事做好沟通,安排好轻重缓急,并且把帮助同事,作为团队合作的机会,可能会是另外一种结果了。
2、反思法: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种方法就是每天反思一天的情绪变化,分析导致个人情绪变化的原因,找到自我情绪管理的切入点,做好个人的情绪管理规划,通过日积月累,最终把个人的情绪,纳入自己的日常管理习惯中。
在《我又说错话了》(作者:曾宝仪)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一个小事,男朋友外出旅游或去外地开会,作者一个人在家会想:他会不会回来之后就说要跟我分手?察觉到这个奇怪的想法之后,作者采取的方式是:等一下,这个想法从哪里来的?找来找去也没发现什么证据而只是空想,但作者并没有放弃更深一步的思考,最后意识到,小时候奶奶有时会无心的说:如果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于是,作者内心留下了被丢下的恐惧!
3、测试法:
网上有很多情绪测试的工具,找些专业的拿来可直接使用,但需要说明的是,没有一种测试工具,得出的结论是绝对的,因为影响一个测试工具效度和信度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工具涉及所依据的理论,是否经过科学验证、工具成型时取样人群的差异性等,都会影响工具的测试结果,所以,把测试的结果,作为自己情绪的参照值即可。
有好的方法,不一定得到好的结果,那么,怎样用好的方法,得到好的结果呢?这个就涉及到情绪管理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