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生涯成长故事成长励志

学习生涯,让我学会自我觉察和尊重身边的人(原创)

2019-01-25  本文已影响194人  任老师助梦生涯


由于长期在高校做教学和做管理工作,习惯了指导、教导别人。在单位同事面前还能保持比较谦虚的姿态,但回到家,因为自己的在整个大家庭里学位最高、又在高校工作,看的书多一些,懂得的知识多一些,在生活中常常以“教师”、“智者”的姿态出现,经常给家庭成员上上课、给他人提供一些指导而洋洋自得。在2015年上完昂Sir的生涯咨询师训练营后,我与我儿子的一次对话,让我有了自我觉察和一些新的认知。

片断一:上完三天的咨询师训练营,带着满满的能量回到家里。听到开门的声音,儿子忙从房间里出来:“妈,回来了",边接过行李边问:“学习收获怎样?"

“收获多多。你呢?跟你爸出去旅行三天,有什么收获?"

“我们先去了……我发现了很有意思的是……"儿子开始滔滔不绝地介绍旅行见闻。

“等等,你怎么又胖了?"我拍着儿子的肚子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我的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转过头去对老公说“你们一定又傻吃傻喝了!"

“妈,你累了,洗洗睡吧!"儿子悻悻地说,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好的,你也早点睡。"(这时候我还没有觉察到自己的问题)

片断二:第二天早上,跟儿子一起去看望一位长辈,一见面长辈说:“阳阳(儿子小名)胖了"。我说“就是啊,您看他胖的,这怎么得了,不仅影响形象,关键影响健康,还有找对象。"儿子尴尬地笑了笑(现在回想起来,有一点心疼自己的儿子)。

片断三:午睡起来,拿出我训练营的笔记进行梳理,突然“尊重你对面的生命"这句话重重地击中了我的心。我突然醒悟,一直以来我习惯了给儿子指导,帮他理性分析,提出要求,教给他方法。我还常常以此沾沾自喜,但这是儿子想要的吗?他的真切的感受是怎样的?我的资源是不是成为了他的限制?我必须要跟儿子谈谈。

                                                  倾听·尊重

片断四:我推开儿子的房门:

“儿子,咱俩聊聊呗?"

“有什么好聊的,算了吧!"

“我觉察到我有些地方做的不好,想跟你交流一下”

“那好吧,聊吧!”(我承认自己也有不好的地方,是引起儿子兴趣的主要原因,因为一直以来我很少承认自己有做得不对的时候)。

“我忽然觉得在你体重增加这件事情上唠叨你,特别是当着外人说你特别不好”

“唉,你们这个年龄的人不都这样吗?”

“我不知道我这样对你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影响嘛会有一点,谁不想听好听的。心情会有点不爽”

“还有吗?”

“其他倒没有什么。”

“会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心?”(这是我最关心,我想确认一下)

“那到没有,您也知道我这人脸皮厚。”

“那就好。那你对体重增加这件事怎么看?”

“那肯定是不好的,我也不想再增加了。这样也影响我的外在形象。不过在学校吃饭比较简单,我可以选择自己想吃的,吃多少能控制,但假期回到家里吃饭比较复杂。”(我儿子在外地上大学,一放假就回来了。)

“复杂?怎么理解?"

“你看,我爸,爷爷每天做好多好吃的,今天炖排骨,明天烧鱼鱼,叔叔婶婶来又是买烤鸭,又是榴莲,火笼果等等,我不吃吧有点不知好歹。吃饭的时候还边吃边劝,说多吃点,还说这个菜得消灭,那个菜也得消灭,所以为了顾及大家的感受就吃呗,也就你在家吃饭时会限制我。还有我爸,外出吃饭点得太多,也的确好吃,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嘴了。”

“我没想到是这样,我还以为你贪吃。那你有什么打算?”

“我想减肥啊,体重减下来,不光外形好看,人也显得精神,做事情也有自信心。”

”你希望我怎样做?"

“你帮我跟大家说,让全家人支持我,帮我创造健康减肥的环境。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少些大鱼大肉,增加一些粗纤维利减重的蔬菜如芹菜,黄瓜,豆芽等。其次,不要强迫我多吃饭”

“还有吗"

“晚餐后运动1小时,按时作息保证睡眠7小时”

“还有吗?”

“考研期间不想减重太多,先保证前三天不增加体重,一周后减1-2斤,开学时减3-4斤并保持就好。”

“要达这个目标,从现在开始怎么做?”

“晚餐少吃三分之一个馒头,看完足球赛后出去快走1小时,晚上7点之后水果也不吃了。”

“还有吗?”

“没了。”

“明天妈妈又要出差了,我4天之后回来,现在我们量一下体重,希望我回来之后你能减1一2斤,好吗?”

“好。”

“阳阳,今天的谈话让我看到了你做事顾及他人感受,尊重长辈的品质,对解决问题有想法,而且你还会调动老妈的资源,这些都有助于你达成减重的目标。儿子,一起加油吧!”

“谢谢妈!”

1.我们做到尊重他人易,但往往忽略了尊重自己的亲人,我们想当然地为儿女做决定,指出他们的不足,但容易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倾听,保持孩童般的好奇,才能走进人心。

2.我们想给儿女的太多,而不管是不是儿女需要的,往往成为儿女的负担或限制性资源。想清楚儿女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往往“给予更多”是为了满足父母自身角色的需求,而不是孩子的需求。

3.与儿女沟通要找到切入点,我的切入点是从“我觉察到我有点地方做的不好,想跟你聊聊”,因为一直一来我习惯了指导,提要求,似乎我都是对的。我敢于承认自己有不好地方引起了儿子跟我交谈的欲望。

(感谢湖州农校邱良老师的精美配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