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苏东坡丨《苏东坡传》读后感(一)
平时读一本书,也就一两天时间。可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这本书,我读了将近十天。回想一下,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
以前也读过很多关于传记类的书,却从来没有读《苏东坡传》这么细致。这或许就是文学的力量,林语堂先生的文字很有魅力,把苏东坡的一生,写的扣人心弦,让人欲罢不能。读大师写的书,确实是一种享受。
这次,我真的沉浸进去了,随着苏东坡的喜怒而喜怒;看到苏东坡被迫害,我拍案而起,愤愤不平;看到奸佞小人的嘴脸,我咬牙切齿。以前读书很少有这种感觉,这应该就是读干货文和名著的区别,干货文会有具体方法教你怎么做,怎么思考,但是文字的穿透力不大;名著中文字的力量很大,不仅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还能陶冶情操,提高人的眼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我的眼界提升了很多。这算是我第一次,宏观的看一个人的一生。看苏东坡出生、成长、科举、做官、遭贬、入狱、释放、升官、流放、流放域外、召回、去世。读完他的一生,突然明白了那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是什么感悟了。
苏东坡一生的起起落落,林语堂先生写的特别细致。看完《苏东坡传》,看尽苏东坡的一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一生,仿佛是自己过完了一生。虽不能说波澜壮阔,但也是起起伏伏,看完之后,让人久久不能平静,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读这本书之前,苏东坡给我的印象是:文采斐然,生性洒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苏东坡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他不仅诗词双绝(没错,就是诗和词双绝),不拘小节,而且还嫉恶如仇,为国为民。我最佩服他的地方是:即使在逆境中,依然积极向上,热爱生活。
也是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遭贬和流放不是一个意思,前期苏东坡只是遭贬,遭贬虽然不是什么高官,但起码是个官,有俸禄,衣食也算无忧。但是后来是流放,流放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不仅要自己种地,以维持生活,而且还被限制了自由,如果离开流放地,就会被人弹劾。这对于喜欢自由,无拘无束的苏东坡来说,无疑是被囚禁。东坡居士,听起来很好听,现实却不是那么美好,他种地的地方叫东坡,所以他才自称东坡居士。
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艰苦务农的生活,硬是被他过成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包括后来的一度被流放,流放到岭南之地,再到流放域外崖州(海南岛)。不管是生活多么艰苦,他依然是苦中作乐。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愧疚。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遇到一点波折,就要死要活的,确实有点不像话。读完苏东坡的一生,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苦难,跟苏东坡相比,我们所认为的要死要活,只能算是鸡毛蒜皮。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良久,以前的很多事情都释怀了。以前的痛苦、艰难,只是当时我们以为的痛苦、艰难。而此时此刻,我们经历了许多,成长了许多,才发现那时以为的痛苦、艰难,根本不算什么。反向思考一下,此时此刻我们以为的痛苦、艰难,或许在未来我们也会释然,一笑而过。
而苏东坡一生的心路历程,我觉得跟我们好多人的成长一样。年少轻狂,看不惯世间一切不平事,有什么说什么,写了不少讽刺朝廷、社会的诗词,这也为以后的祸根埋下伏笔。他这个时期口无遮拦的讽刺诗,变成了后来影响他一生的“乌台诗案”的有力证据。弟弟苏辙和友人们多次劝他,他总是不改,说如果我能改,我还是苏东坡吗?
中年时期,随着多次的流放,苏东坡变得成熟内敛,不在口无遮拦,但是这种嫉恶如仇的性格还在。在被重新启用之后,遇到有损国家人民利益的事情,他还是会直言不讳,上书弹劾,只是更加做事风格,更加老练。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苏东坡,初入社会,初生牛犊不怕虎,遇到不平事,敢怒敢言。结果处处碰壁,弄的一生是伤,可是依然如故,初心不改。后来不断的被打击,不断的怀疑自己,被现实慢慢的磨平,变得世故圆滑。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心中的那团火从未熄灭。
我们可以变得世故圆滑,这是因为我们要懂得变通,世界不会改变,我们就改变我们自己,去适应这个世界,利用这个世界的规则,来完成我们的初心。但是我们不能变得麻木不仁,我们不能让我们心中的那团火熄灭,我们不能丢了我们心中的那个苏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