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与心境!

2017-03-11  本文已影响832人  鹰眼视角
版主抄经 版主抄经

01

      接触佛教,并非因为信仰,而是佛教教给我们的那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当然,佛教中那些"五眼六通"的神奇,以及对“悟了“是一种什么境界的好奇,也是因缘之一。

      佛教是哲学之源,本质上并不完全是宗教,而是一种教育的方法。有人说佛教是教人逃避现实,这个观点我不完全认同,因为佛祖教人向善、利益众生,其实倡导的是奉献。

        所以,常人学习佛教,能不能"证果“无关紧要,而是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版主抄经

02

      学习佛教,自然会去读“经"。佛教的“经",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不说第一个到中国来传教的鸠摩罗什留下的那些佛经,仅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唐太宗便派了三千人帮助整理,可见其门类之多,内容之繁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称之为"经"的东西,是无需争辨、讨论的真理。否则,只能叫“论"或别的什么。

        很多人觉得佛经晦涩难懂,其实怎么读是有诀窍的。很多"经 "不仅仅教人以哲理,还描述了佛菩萨们讲经的过程,有点类似话剧的剧本。 

版主抄经

03

        对佛教经典,最让人熟悉的莫过于《金刚经》和《心经》。《金刚经》是以前佛教徒的入门经典,后来据说改为了《楞伽经》。《心经》因为短小精悍,仅265个字而被信众喜爱。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抄经,记不清了。抄了多少遍,更记不清了。 每次抄经,必先如厕,确保中途不起身。然后沐浴更衣,备下干净笔墨,才正式开始。如此郑重其事,是源于对圣哲先贤、伟大经典的肃然起敬。

版主抄经

    04

      抄经,不仅要认真工整,更重要的是对"经"的深刻理解。

      《心经》如果用一字来概括,讲的就是"空"。所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讲的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就如我们看到的五彩斑斓的夜景,等到早晨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启示我们不要让心被无限的欲望填满。

      现在人人都说活得累,都是源于有一颗浮躁的心。酒色财气,名来利往,让内心的贪婪自由的放大,不累才怪。

      还有许多痛苦,是源于比较。人家的孩子会读书,便驱使自己的孩子往"死"里读;人家的老公升职加薪会赚钱,便没完没了的数落;人家放高利贷赚大钱,你也效仿,不小心遇到你想人家"息",他想你的"本"的主……你怎么快乐得起来。

      当你真正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会真正属于你时,你才会活得明白透彻,活得洒脱自在。

版主抄经

05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一个“观",道尽修行的奥秘。这"观“,不是观大千世界,而是"观"自己的心,有点类似儒家讲的"吾日三省吾身"。只有“观"到一定境界,才能达到"般若波罗密",也就是智慧的彼岸。

    我曾问过一名寺主持,为何不教信众学"中观与唯视",修"白骨观“、"不净观" 。他回答,因为每个人慧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在与一僧讨论《金刚经》时,我说这是我读过的拍马屁到极致的书,里面充斥着"世尊、稀有世尊“之类字眼,他大笑且企图渡我:你对佛教的理解,对《金刚经》的理解都这么深,这个世界还有什么不能让你放下呢?

      我们终其一生,需要的并不多,有人拼命打拼,是希望子子孙孙都富贵荣华。但事实是,只有一代一代不懈的奋斗,才会确保家族的持续兴旺,很少有坐享其成的子孙有大出息者。

      当有能力时,多做些利益众生之事,让自己的生命有更多的“温度",这是读《心经》的感悟。当然,有些"土豪",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连自己都"克扣",又怎么会去帮助他人,对自己都不爱的人,又岂会去爱众生。

      拉拉杂杂写这些,无意劝人信佛,却有意劝人向善。《心经》需要用心去读,要从字里行间读出"空"来,这是阅尽人世繁华后的洞察与睿智,更是心灵的一份皈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