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首禅诗,你首先想到的诗词分别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四句是宋朝无门慧开禅师所作。简简单单的四句充满了禅意的智慧。人间好时节就是当时当下,现代人谓之活在当下。
这首诗里的春花、秋月、夏风、冬雪,在古诗词里能找到多少风花雪月?诗词功力尚浅的我,在脑海中首先想到了那首诗词呢?你也来参与一下这个游戏,想必肯定超过我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3728318/45452feb10a521a2.jpg)
春花
昨天从单位门口走过,看到桃花已经含苞待放了,顿时觉得春天真的到了。年年如此,似乎又不尽相同。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是啊,“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花带给人的,除了它的美丽之外,还有对美好情愫的寄托——有时倾诉着“抛泪红豆”的相思,有时寓意着“万紫千红”的繁华,有时感慨着“似水流年”的记忆……
无论如何,春天花会开,每个人都在花海中寻找着生命的喜悦和自由自在。
秋月
提到秋月,就想到皎洁。想着古时的天空是清澈的,没有雾霾的妨碍,那份清澈里透着纯粹和诗意。
但当春花秋月成了现在我们常用的成语是,我能想到的除了一轮皓月当空的美丽画面,要说诗词的话,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李煜的这首经典之作。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可能是太过经典和熟悉了吧。
秋月之美之忧,在古人的观念里,那是寄托情感的载体,动不动就要“麻烦”明月陪酒陪聊捎去思念等等,忙着呢。
说到这儿,我忽然想到李白的《月下独酌四首》,只是不知道当时陪伴李白度过失意时光的明月是秋天的月亮吗?只是一种意境而已,何用这样追究呢!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的善解人意,不都是因为人的诗情画意而产生的吗?
夏风
夏天的风不似春风撩人,“蒙蒙乱扑行人面”。然而,盛夏凉风习习时,解暑除闷,自然愉悦身心。
风来,雨随之而来吗?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好像这首诗里的“风”是秋风,怪我诗词储备量有限,见谅见谅!出于本意,这是我首先想到的一首诗。
“夏风多暖暖,树木有繁阴”,在阴凉的大树底下,吹着暖暖的夏风,也是在享受大自然的无私馈赠啊,这不正如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世间好物,多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关键还“取之无禁”,共享啊。但是“用之不竭”在人类贪得无厌的行径面前变得有些力不从心啦!
冬雪
刚刚过去的这几天,普降大雪的华夏大地,想必连很多南方地区都印象深刻了。今天早上还看新闻上说福建某些地区降了大雪。当然,也不是冬雪,算是春雪了。
写道这儿,我决定,第一念头想到的诗词里的风花雪月,不要求僵硬的对应四季了(是不是决心下晚了?怪我,高估了自己的诗词能力!)。
我下面提到的这首诗,绝对是冬天的雪,而且大家耳熟能详,谁叫咱知道的诗词就这么大路边儿、不够阳春白雪呢。其实,这不恰恰说明诗词本身的传播度高呀,熟悉程度是评判好诗词一个重要的标准。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感觉像是一幅画面,白皑皑天地之间只有一个老翁,孤独地坐于江头,有谁知道他到底想钓到什么呢?
是不是每个人在某个时候,为不肯冷却的热爱有过寒冷中执念的坚守、孤独中筑梦的决心、迷茫时不肯低下的头?
好啦,这就是我看到这首禅诗时,最先想到的诗词中的风花雪月。从中也能看出,我打着热爱诗词的名号,其实诗词储备量真的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呀。
四季的轮回和更迭,如果没有太多惊喜的话,因为有诗意的心,也将变成一个又一个人间好时节,“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