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

一堂课的反思☞传承与认知

2018-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苗春丽

公开课,就是教师展示自己风采和能力的课程,自然就会格外重视。公开课对于讲课技能,还有表演能力,各种能力都是超级考验的。

这次准备课,突然特别厌倦那种演的感觉,平时的课堂,自己就特别真实,有时候会花几分钟时间讲一些自己读书中收获特别大的点,偶尔推荐书籍。当然,这对成绩来说没什么帮助,但我内心是很认可这种做法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民族大义什么的我大概没有那么高大上,我只是认为,自己面前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分数机器,有时候看到他们各种课业压力,常常会想:你说,十年后二十年后,他们会记得自己的成绩么?那么对孩子们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大概这种问题想的多,所以这次的课,就静下心来,认真的去想,编者想传达的是什么?在符合编者大方向下,我想传达的是什么?主题必须确定,才能有重点的去设计。

这节课,没有跟任何人“求教”,就放空自己的去准备了。定下主题后,我明确了一个点☞传承,认知。

记得樊登老师说过,做一件事,能问出一个好问题很重要,它会引发你的思考。所以自己在想,形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寻找,并且认知。

这节课,两个主题,四大发明和发达的中外交通。我把这节课重心放在传承上,从学生亲身体验,到判断每种技术在突破缺点和难题中进步,同时让孩子们感受到,除了传承,其实还有更重要的持续的探索和创新,才有了今天我们便利的生活。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深度思考,同时也看到他们开始对古代科技和发明家们的崇敬。暗喜,嗯目的达到了。

综合来说,这堂课设计各方面都比较满意,孩子们也兴致盎然,参与,思考,回答,聆听。

最后评课,有人认可,当然也会被评出各种细节问题等,但自己认可就够了。我想我大概不会再去参加任何讲课比赛,不是畏惧,而是觉得:为一个荣誉,成本太高。我所讲的每堂课只想让孩子们有收获,不为别的。一堂课,传递给孩子一个让他们受益终身的问题和主题,这就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