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聊天的人都是高僧
零
高僧又称老和尚,也有的是神学院的高材生,微信聊天的人与之大抵相当。
僧人们有一种烧脑的活动,叫机锋。要我看就是依仗着自己的神学才能,思维上大开大阖,语言上不着边际,气势上天马行空,逻辑上精巧严密,形式上欢乐有趣。
例子1:师问二新到:“上座曾到此间否?”云:“不曾到。”师云:“吃茶去!”又问那一人:“曾到此间否?”云:“曾到。”师云:“吃茶去!”院主问:“和尚,不曾到,教伊吃茶去,即且置;曾到,为什么教伊吃茶去?”师云:“院主。”院主应诺。师云:“吃茶去!”
例子2: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国师曰:“墙壁瓦砾是。”
懂就懂,不懂就懂,不解释。
~~~~~~~~~~~~~
一
文人们也有这个毛病。因为历史上文人四处云游,又不带钱,没有高铁,每到一处慢而玩深玩透,意在结人,兼顾山水。逢着对把合趣的,思想火花四溅,交游兴味轰然。
如例:苏东坡问道:“何谓景中人?”琴操:“裙拖六幅潇湘水,鬓挽巫山一段云。”苏轼:“何谓人中意?”琴操:“随他杨学士,憋杀鲍参军。”
~~~~~~~~~~~~~
二
戏曲里这样的活宝以李克用为最。
程敬思:祥梅寺,贼造反,将我主驾逼在那西岐美良川。学生到此无别干,一来是搬兵二问安。
李克用:【流水】听说黄巢造了反,不由得孤王笑连天。贤弟饮宴且饮宴,提起唐王孤不耐烦。
程敬思:【流水】我这里提起唐天子,老儿一旁不耐烦。请千岁向前把宝观。
李克用:【流水】一见珠宝帐前摆,李克用心中笑颜开。上有蟒袍和玉带,凤冠头上插金钗。明明知道佯不解,假意儿向前问开怀。你做清官数十载,此宝打从何处来?
~~~~~~~~~~~~~
三
相声里这种用法比较多,比较典型的是《铃铛谱》。
甲:我家的字纸篓子也是嘴大脖子粗,为什么它不叫唤哪?
乙:字纸篓是死物,那是竹子编的,不但不叫,连响都响不了。
甲:吹的笙也是竹子的,怎么响呢?
乙:虽然竹子编的,因为它有窟窿有眼儿,有眼儿的就响。
甲:我家筛米的筛子尽是窟窿眼儿,怎么吹不响?
乙:因为圆的扁的不响。
甲:戏台上打的锣怎么响啊?
乙:它不是中间有个脐儿,怎么不响?
甲:我们做饭的锅也有脐儿,怎么不响?
~~~~~~~~~~~~~
四
最近看到西北几段社火视频,有几分机锋意思。两支队伍各有三两辩手,扮上,伴以锣鼓围观,轮流上前,挥动鹅毛大扇,以七言为主,似叙事,似辩论,凡语出精妙者,观众喝彩。
微信聊天的人都是高僧 微信聊天的人都是高僧~~~~~~~~~~~~~
五
其实上述说是机锋,近似而已。问答或互怼之间的跳跃性不足。哪里最足?那就得说你们这些人的微信聊天了。两个人同时打招呼,各自起话题,然后错开时间渔樵互答,全不搭调,各自明白。
例子:你找个以前和朋友的聊天翻着看看就是了。
结论:微信机锋是很好的修行方式。今天你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