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投资理财理财投资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百万亿金融市场大洗牌

2018-04-28  本文已影响19人  伯涵_f2cb

文/王冠亚

3556字,阅读时长约10分钟

1

今天晚间6点38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外汇局《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发布。对于这份文件的分量,金融从业人员当然都不陌生。非金融从业的小伙伴们,只要知道资管新规相当于是金融业的“基本法”,就能明白其重要性了。

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市场规模空前之大。按照官方定义,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粗略估计,剔除交叉因素,资管市场整体规模达100000000000000(一百万亿)元,连起来可绕地球3868万圈。

二是覆盖范围空前之广。人民银行、新组建的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一齐出手,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统统纳入监管范围。

三是监管力度空前之强。文件正文长达10000字,共分为31条,涉及资管产品分类、投资者划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金融从业人员资质、产品代销、信息披露等方方面面。尤其是消除多层嵌套、打破刚性兑付、产品分级限制、规范资金池业务,做出了详尽规定。

四是酝酿时间空前之久。对于金融行业的小伙伴们而言,这一剂预防针早在1年多以前就已经开始打了。让我们一起回顾资管新规的4个重要节点:

1.2017年2月21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中国起草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意见。当天,一份资管新规电子稿就在市场上疯传,身在资管机构的我也第一时间看到了。

2.2017年11月17日,央行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在截至今天的半年时间里,央行征集到了2000条意见。在不改变总体基调的情况下,对部分细节问题进行了修改,以确保可操作性。

3.2018年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资管新规,意味着新规发布已经板上钉钉,何时公布只是时间问题。同时,以往金融监管政策文件都是由“一行三会”直接下发,而本次则是在最高领导人主持的会议上宣布通过,其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4.2018年4月17日,央行宣布,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监管层前前后后已经给了市场长达1年的政策消化期。原因正如官方所说的,坚持防范风险与有序规范相结合,在下决心处置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有效引导市场预期。

关于此次降准,央行解释得很清楚了,主要是为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根据测算,降准大约可以释放13000亿流动性,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我们来看看操作的时间节点,是2天前的4月25日,多释放出来的4000亿流动性用于维稳市场、对冲资管新规对市场冲击的用意不言自明。

2

资管新规的信息量非常大,不仅仅跟500万名金融从业人员息息相关,对普通老百姓的理财也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我归纳了4点,即:理财净值化;经营公司化;期限对标化;管理规范化。以下逐条论述之。

一.理财净值化,打破刚性兑付

据央行统计,在整个资管市场,银行表外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22.2万亿元,信托公司受托管理的资金信托余额为21.9万亿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证券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余额分别为11.6万亿元、11.1万亿元、16.8万亿元、13.9万亿元、2.5万亿元。根据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产品要实行净值化管理,打破刚性兑付。

截至2017年底的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大约2.7万只,其中净值型只有433只,占比不足2%。过去我们去买银行理财,通常都是约定预期年化收益率,银行信用做背书,银行理财成了存款替代品。

而从今以后,保本理财将成为历史。我们买到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会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不再刚性兑付。关于刚性兑付的认定,官方给出了三条标准:

1.承诺保本保收益;

2.滚动发行,借新还旧;

3.代为偿付,即对产品兜底。

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无风险收益率下降,有利于权益类产品。对于老百姓而言,买理财也得多留一个心眼儿了,因为你得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并获得相应收益。

二.经营公司化,资管业务独立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讲,金融机构应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子公司,至少要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必须与其他业务相分离;资管业务与自营业务相分离;资管产品之间相分离。

对于具有基金托管资质的商业银行,过渡期后,要设立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业务。

目前,银行已开始行动。招商银行拟出资人民币50亿元,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招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华夏银行拟全资发起设立资产管理子公司和独立法人直销银行子公司,这是继招商银行之后第二家公开披露拟成立资管子公司的银行。

三.期限对标化,防止期限错配

在规范资金池业务方面,新规要求资管产品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不得开展或者参与具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特征的资金池业务。

简单解释来说,以前一只资管产品存续期2年,投资者A持有1年,到期后拿投资者B的钱兑付给A,然后投资者B再持有1年。现在是资管产品和投资者的期限完全匹配起来,产品存续期2年,投资者就持有2年。

另外,封闭式资管产品最短期限不得低于90天,意味着3个月以下的银行短期理财会越来越少。

还有对于非标的限制。对于资管产品投资非标的,非标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资管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

这里稍稍给非金融从业的读者科普一下,所谓“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指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等官方批准的场所交易的债权性资产。除此以外,统称“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非标在银行理财、信托、券商资管所占的持仓比例很高,是影子银行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2017年度存续规模约30万亿的银行理财,有1/6投向了非标资产。非标业务的发展,使得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行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

一般而言,非标资产的期限相对较长,而负债端的期限相对较短。在流动性宽裕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通过期限错配、募短投长可以获得高额收益。但在流动性收紧的宏观背景下,由于非标流动性较差,一旦理财产品续发出现问题,有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

期限对标化,意味着非标资产将难以对接到匹配的银行理财,市场面临萎缩。非标转标,产品标准化,是可能性的出路之一。

3

四.管理规范化,解决层层嵌套、乱加杠杆、监管不统一等问题

一是统一合格投资者标准。以前对于合格投资者的认定,标准不一。比如对于个人合格投资者,私募基金的标准是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平均年收入不低于50万元。而券商资管的门槛则是100万元。新规则对合格投资者做出了整齐划一的标准:

1.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金融净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平均年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

2.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二是设定最低投资额度。合格投资者投资单只固收类产品不低于30万元,混合类产品不低于40万元,权益和商品类不低于100万元。

三是全面去通道,消除层层嵌套。以前的业务模式,可能是你买了银行理财,银行理财投了券商资管,券商资管再去投信托,信托再投向私募基金,私募基金才最后投向底层资产。

通道业务和层层嵌套,一方面是为了监管套利。由于各监管部门对投资范围的约束和限制不一,某一资管产品如果不能直接投向底层资产,可以借道符合监管要求的另一类资管产品,绕开监管。另一方面,每嵌套一层,都会多收一次管理费。

对于投资者而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方。投资者买了某资管产品,按照合同约定每年向金融机构支付1%的管理费。投资者并不清楚委托资金的投向,假设金融机构在产品之间嵌套5层,投资者实际支付的管理费远远超过1%,显然是有失公平的。

按照新规要求,除公募证券投资基金以外,资管产品可以投资一层资管产品,但所投资的资管产品不得再投资其他资管产品。也就是说,假设你买了银行理财,银行理财要么就直接投向底层资产;要么最多嵌套一层其他类型的资管产品。

四是去杠杆。杠杆的作用在于助长助跌,比如2015年6月开始的股市暴跌,最开始就起源于监管层严查场外配资。对于资管产品而言,是通过设计优先和劣后来实现杠杆放大效应的。

假设你有100万元,年化收益率10%,一年可以赚10万元;如果你另外融资到200万元作为优先级,资金成本为5%,你自己的100万元作为劣后级。在这种情况下,同样10%的年化收益率,30万元收益扣除10万元优先级成本,你的实际年化收益率就可以高达20%了。

新规要求,公募产品、开放式私募产品、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或标准化资产超过50%的私募产品,统统都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对于分级的私募产品,固收类分级比例不超过3:1,权益类不超过1:1,商品及混合类不超过2:1,并且不得对优先级份额承诺保本保收益。

短期看,资管新规对金融市场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压力。长期看,资管新规的出台有利于重塑一个全新的金融市场,对于金融环境的改善和普惠金融的推进构成利好。10年以来的资管行业野蛮生长已经画上句号,我们也将迎来大资管的新时代。

不可否认的是,大浪淘沙,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金融严监管箭在弦上,金融改革的阵痛不可避免,但这也孕育着新的机会。可以预见的是,具有主动管理能力的机构,可能会在这一轮洗牌中焕发新的生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