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喜乐分舵】- RIA拆书分享

【羽花涧】-《影响力》- 互惠原理

2020-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裘叔拆书

【R】

大约一年前,我的车发动不了了。我正束手无策的坐着的时候,停车场有个人走过来,最终帮我把车发动了起来。我说“谢谢”,他回说“不客气”。他离开的时候,我说:“要是遇到什么能帮忙的事儿,请随时开口。”过了一个来月,他来敲我的门,要求借用一下我的车,两个小时就够了,他自己的车送去店里修理了。我觉得欠了他的情,但又不太确定,因为我的车还相当新,他又是个特别年轻的小伙子。后来,我晓得他没成年,也没有保险。但不管怎么说,我把车借给了他。结果呢?我的车自然是毁在他手里了。

【I】

“送您一个扇子”,“能帮忙扫一下二维码吗?”

“您尝一下这个酸奶”,“好吃就带一瓶走吧?”

“这个袜子送给您”,“能请您到店里看看吗?”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或是场景,大家熟悉吗?有没有发现,当我们接受了对方的“好意”或是“善意”时,往往就难以拒绝对方后续的请求,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互惠原理”所带来的心理影响。

“互惠原理”简单的说,就是当人家给了我们什么好处,我们就应当尽量予以回报;因为他人所给予的好处,会经由“互惠”给你带来亏欠感(还债感),使得你产生在将来回报他人的好意、礼物、邀请等的义务。

正因为“互惠原理”的这种强大作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惠原理”来谋求私利或是好处,那作为人类社会中的普通一员,我们要如何避免成为他人任意收割的“韭菜”呢?

1、判定对方所给予的“恩惠”或是“好处”是否出自善意,如过出于善意,那就接受下来;

2、识别对方的后续目的,仅仅是善意的传达,还是试图利用我们的“诡计”;想从我们身上获取捐赠、借钱、销售等等;

3、完成心理转换;通过对方的后续目的,识别对方的恩惠并非出于善意,将不再产生“亏欠感”;

“互惠原理”普遍适用于人类社会,是善意对善意的回报,而非对诡计、圈套的回报,所以避免“互惠原理”所带来的影响,是杜绝非善意的影响,而非杜绝善意的影响;

【A1】

记得在前两年,我妈时不时就会拿个什么钱币纪念册啊,什么生肖摆件什么的过来,很大气的给我说“拿去放着,送你了”,虽然看着也值不了几个钱,但不能辜负老妈的好意;问她东西哪来的,给我说是平安保险在附近做活动送的,“不要钱啊”,特意提醒我,她没有吃亏。“明天我们还要去聚餐,很多社区老头老太都去,不要钱”,看我想说什么,赶紧的回复我,说什么不会吃亏啦,心里有数啦,绝对不会买什么的,我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没过两周,老妈在平安投保了2份保单。

(反思)

1、这是很明显的运用“互惠原理”向老年人推销保险的套路;

2、通过免费送礼物,请吃饭的方式,一开始并不谈任何销售相关,通过一系列“善意”让老人产生亏欠感;

3、在亏欠感产生后,在提出上门拜访的要求,有机会面对面的推销;

4、我本身并不反对保险,但通过宴请送礼的方式,而且没有考虑老年人退休收入有限的情况,仍然推销保险,这本身就让我心里是抵触的。

当然,后续也证明了,代理人虚假宣传,保单并非其所说的保本回报,5年可以不再续费,若想保单有效,就必须持续缴费。

【A2】

背景:这几年,老妈总是和社区的一些老阿姨活跃在社区周边的所谓理疗室、活动室,进行理疗,参加培训,领取免费鸡蛋啊什么的;当然家里也就时不时的添个理疗枕啊,泡脚桶啊,负离子按摩床垫啊什么的,先不谈是否有科技背书,仅价格就比市面要贵上不少。

目标:(利用疫情期间这些活动尚未开始)在月底前的周末晚,和老妈老爸聊天,分享“互惠原理”概念、识别,并通过举例的方式,确保他们对一些商家手段有所识别。

行动计划:

1、收集一些关于利用“互惠原理”欺诈老年人的案例;(尤其是保健品相关)

2、提前和父母预约一个周末晚上,大家聊聊;

3、开聊前,先送父母一个小礼物,提前准备好;(小小的利用下“互惠原理”)

4、把“互惠原理”的概念、影响、以及一些不良商家的手段分享,然后和父母聊聊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己谈到周边的一些保健品什么的;

5、表达心声,自己并不反对老年人的生活、购物,希望具备客观判断,根据自身需求,理性识别,不受到欺骗;

补充:并不求一次交流就能避免被当“韭菜”收割,但是通过交流,能够让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根据自身需求,理性的思考判断,减少受到不良商家的影响,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