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我思:《八佾篇》08绘事后素
【原文】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译文】
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我思】
子夏,即卜商。其人个性阴郁勇武,好与贤己者处,求学于孔子,以“文学”著称。曾任莒父县令,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孔子去世后,面对孔门丧乱,子夏前往魏国教学育人,收取李悝等人为弟子,被魏文侯尊为师傅。子夏不像颜回、曾参一样严守孔子之道,而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不再关注“克己复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提出一套延展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出自《诗经》中的《卫风.硕人》,这两句写其俊俏的脸笑得很美,眉眼转动得令人销魂。妙处在于“化静为动、化美为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说实话,不去查找资料的话,我还真理解不了子夏的联想力。乍看之下,我还以为子夏和孔子前半段的问答就像我们在街上说“那个妹纸真不错”一样,没想到子夏倒是联想得挺远,直接想到了仁和礼的关系上。我就直接摘录下查到的资料了。
子夏认为丽质天生的美女,不必多作装饰,只要穿上素色衣服就很吸引人了,其本意在于礼仪形式之华美,而孔子的回答在于礼仪之实,即内容之美。子夏理明辞达,领悟力很高,马上受到启发,因论诗而知学。孺子可教,于是孔子赞扬子夏从“绘事后素”中体会到“礼后乎”,就是用绘画作比喻来说明仁和礼的关系。他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真实情感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上一次,孔子说“始可与言《诗》已矣”是跟端木赐(子贡)说的,就是鲁国国相、儒商始祖、守孝六年那位。原文是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对比之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孔子是将《诗经》作为提升级教科书教育弟子,而非入门级。要想孔子传授《诗经》,除了个人品质得过关外,还得有不错的联想和领会能力,即从书中读出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