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几何?

何以为学

2021-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蕤语蕤愿王桂莲

随着一周的英语课下来,我和孩子们的密切交流比较频繁,我逐渐对两个班的孩子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就到英语学习,我们这一册的教材有新的内容,但更多的话题和知识点还是之前所学内容的再回顾。但是,通过听写和小测试的反馈,发现学生们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好多孩子已经将所学知识悉数还给了老师,他们的遗忘程度非常严重。再加上观察发现这部分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着实让人堪忧。今天的自习课上,我引用Samuel Taylor Coleridge的诗跟其中一个班的孩子聊了许多。

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年)是英国一位浪漫主义诗人、文艺批评家,也是湖畔派的代表人物。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曾就读书写过一段话,他曾把读者分为四类:

第一类读者好比计时的沙漏,读书像沙注进去又漏出来,到头来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

第二类读者好像海绵,什么都吸收,挤一挤,流出来的东西原封不变,甚至还脏了些。

第三类读者像滤豆浆的布袋,豆浆都流走了,留下来的只有豆渣。

第四类读者像是宝石矿床里的苦工,把矿渣甩在一旁,只要纯净的宝石。

到底属于哪一类读者,孩子们一目了然。都到这个阶段了,让他们知己知彼,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们目前到底应该怎样读书和学习呢?让我们再听一听大家是怎么说和做的,以期“唤醒”孩子们的那份主观能动性吧。

“文艺复兴巨人”拉伯雷这么说:“狗见了一块骨头,恭敬地窥视着它,小心地守护着它,诚擊地紧街着它,谨慎地唱啃着它,殷勤地咬碎它,贪馋地吸吮它”。

法国作家法朗士是这样描写他读书的情景的:“我是一只图书馆里的老鼠,最大的幸福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过许多书籍之后,发现自己吐着一点仿佛遥远世纪芳香那样奇妙的东西,发现了任何人不曾注意到的东西”。

美国文学家爱默生把读书当作“精神魔米”,他说:“进入心里的过程是人生,从里面出来的却是真理;进去的时候是短暂的动作,出来的却是不朽的思想;进去的是琐事,出来的却是诗歌”。

哲学家叔本华告诫我们:“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在重复他们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波兰学者哈维兰则把自己的读书方式称为“挤奶”:“好的书籍像好的乳牛,供应丰富,一本书就像一头乳牛,应该挤干它的奶才对”。

……

孩子们,愿你们对号入座,享受读书之乐、学习之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