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安全感——读《自卑与超越》
文/怀左同学
01
我很早就听说过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了,拖拖拉拉,最近才买来读。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先驱,这本书,是他的代表作。在书中,他强调社会感,告诉我们如何认识、超越自卑,最后落脚于人的优越和完善。
其实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听起来有鸡汤的感觉,但了解阿德勒的人都知道,他的人生,其实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逆袭史。他幼时体弱多病,早期记忆里充满了疾病和医疗印象,个子不高,长相普通,后来通过个人努力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最终创立个体心理学。
这本书我前后看了两遍,其实很多道理也明白,于是我在读的时候,联系了很多生活实际,一结合,就觉得受益无穷。
阿德勒的很多话,对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多启示作用。
他说,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有特定意义的,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应该发现什么东西,应该赋予这个阶段什么意义,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他说,每个人天生都有种不安全感,每个人都在试图寻找一种安全感,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
他还说,我们的教育太注重个人成功,因而忽略个人能为社会带来什么。
他努力走出了精神分析,走出自我,看重社会,实现超越。
02
阿德勒提出了人生的三大任务,所以全书的重点部分,大多围绕这三大部分展开。
职业、人际关系、婚姻,他说,生命的意义,完全取决于我们对人生三大任务的解决程度。
从这三大任务我们可以看出,他重视社会感,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对他人感兴趣,在于相互合作。
当然,这里也要指出,他强调社会性,并不是泯灭个性,我们的价值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的实现,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在期望为社会作更大贡献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会相应地调整和发展自己,并且要制订相关的学习计划,从而提高和完善自己。如此看来,一个人的个性在健康的方向上会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同时,阿德勒重视童年经验,认为一个人在童年时期形成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他日后相应行为的重要原因。经历、家庭、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会对我们的成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书中,他列出了三种不太好的童年经历。第一,有身体缺陷,会导致自卑;第二,骄纵无度,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习惯,以个人为中心;第三,被忽视,这样的孩子不知道爱与合作为何物。
但他也指出,一个人最后能走出什么样的路,还得靠自己。我们绝不会被自己的经历限制,只会决定于我们所赋予这些经历的意义。
03
在提到自卑感与超越感时,我非常喜欢他对自卑情结的定义——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面对问题时无所适从的表现。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某种程度的自卑,因为每个人都无法生活在绝对满意的环境里,在这种相互比较中,就会产生相对的自卑感。
而为了摆脱自卑感,我们便会寻求变化与超越,在这里,阿德勒重点强调的是个人奋斗,自卑本身没有对错,如果我们辩证看待,它甚至可以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让我想起了歌德笔下的少年维特,最后忧郁自杀的行为,令人惋惜,也让我想起了《红与黑》中的于连,他就是自卑与超越的典型代表。
每个人都会自卑,但每个人,都有超越的选择和机会。
对未来,我们会迷茫,会有抓不住的感觉,但阿德勒指出,生命的乐趣正是因为存在诸多不确定。所以,我们活着,便是不断地把这些不确定的事情变得确定。任何结果,经由一定过程得来,才变得有意义,否则,便会让人觉得淡然无味。
想来,这真是一本积极乐观的书,他给了我们一种带着阳光的视角,让我们去平视生活的种种不如意。
04
其实书里还讲了很多问题,家庭、学校、职场、婚姻等等,对各种场景的分析,都可以指导我们的具体生活。
关于婚姻,我觉得他的观点非常有意义,他指出,合作是婚姻的首要前提条件,而婚姻的保鲜剂,在于奉献。
爱情是需要经营的,其实婚姻只是爱情的起点,之后的路还有很长,要尊重、要包容,要不断地付出时间和感情。而很多人婚姻失败的原因,就是错把进行时当成完成时,付出越来越少,索取越来越多。
要明白付出,不要一味索取。
合上书,书中重要的几点,仿佛还在眼前。
第一,要重视我们和社会的联系,认真处理好职业、人际关系、和婚姻三大问题。
第二,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情结,这也是我们向上的动力,我们要努力通过自我奋斗,实现超越。
第三,社会价值决定个人价值,多付出,少一些功利心,我们会比现在走得更远。
共勉。
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自己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