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战国四武将:战国杀神──白起(下)

2020-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dc1d31c80d87

秦国杀神的陨落

身处前线的白起没料到,战场从来不只是面对眼前的敌人,同时也存在后方的朝堂之上。

当时秦国的文臣之首──相国范雎,眼看白起军功赫赫,如果再创下灭亡赵国的不世之功,很有可能会取而代之自己的相国宝座,于是他建议秦昭王:「我军损失也很严重,是否应该暂停军事行动,先恢复国家元气呢?」

虽然这个建议掺杂范雎的私心,可是从某些角度来看,却甚得秦昭王的肯定。长平之战前后耗时两年多,在最后决战时,秦国为了包围赵军,甚至将部分地区15 岁以上男子全都拉上战场,这对农业社会无疑是巨大的人力耗损,当时的秦国很有可能已经消耗完国家的储备粮食。

再加上,秦军也有相当的耗损(白起曾在战后指出「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身为一国之君的秦昭王考虑国家整体的营运后,最终接受了范睢的建议,否定白起速攻的提案。

根据史册记载,白起对于秦王的决策相当不满,在接受停战的命令后,白起立刻对外宣称自己生病,而他的命运也自此急转直下。

经过一年左右的修养,秦昭王决定继续对赵国用兵,依照过往战绩及威望,白起是主帅的不二人选,但不巧的是,白起此时患病无法挂帅。秦昭王接下来做了一件事,表示他对白起的高度信任:秦昭王亲自前往白起家,询问白起攻赵的策略。

面对昭王的咨询,白起回答:

「长平之战后,我方因为前所未有的大胜已经出现轻敌的现象,赵国虽然大败,但军民却因此惶恐而戒备森严,甚至还跟燕、魏、齐、楚结为友好盟邦。所以虽然大王现在派出三倍于前的兵力,但我预料赵国的守备力量将是以前的十倍,加上对方外交成功,这时候千万不能攻打赵国。」

秦昭王表示:「我不信!」依旧下令攻打赵国首都邯郸,结果当然非常不顺利,粗估秦军损失了50,000 人却没有任何成果。此时刚好白起痊愈了,秦昭王赶紧派人见白起,对他说:

「当年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战士百万。您只率领数万军队就攻下楚国国都,烧毁他们的宗庙,让楚国人向东迁都而不敢抵抗。当年在伊阙,您率领的军队不及韩、魏联军的一半,却大获全胜。现在赵国极度虚弱,您过去都能以少敌多大获全胜,更何况现在是以强攻弱、以多攻少呢?希望您赶紧领兵出战。」

白起却回答:

「当年楚王不修国政、大臣们党派对立、百姓离心离德、城池欠缺修缮,所以我才能大败楚国。伊阙之战,韩魏两国不能同心协力,所以我有机会集中精锐,出其不意地运用时间差击溃敌军。何况当初我们在长平大败赵军,我早就告诉你要趁赵国恐慌时消灭它。结果你不听,以至于错失良机,让赵国得以喘息。现在赵国必定坚壁清野,我们无法迅速击破他们的坚城,又无法在野战掠夺到资源,时间拖久了,又会被与赵国同盟的诸侯国夹击。我完全看不到此战有任何胜算,所以我拒绝挂帅。 」

然后使者一离开,白起又对外宣布自己生病了

从事后的战况来看,白起的分析太正确了!他不愧是「眼神锐利、分析准确、意志坚强」的不败军神。可是一向能接纳臣下建议的秦昭王,反应是…… 大怒

昭王怒吼:「没有白起,我就不能消灭赵国吗?」于是加派兵力继续攻赵。结果先是部分援军被赵国包围而被迫投降,接下来当大军包围邯郸后,又被楚、魏两国的联军夹击而遭受重创。

当战况传回到秦国,史书记录下白起发表的言论:「秦王不听我的意见,现在怎么样了?」虽然只是短短一句话,我都能想象到白起一脸得瑟的语气,这句话传到秦昭王耳中,他的反应是…… 暴怒

这里我要中断一下,我一再指出白起分析的正确,也一再指出秦昭王「大怒」的反应。但我也想让大家明白:秦昭王是执政几十年的君王,从他能启用多名人才(包含白起),并能聆听属下建议制订出正确的战略(远交近攻),看的出他是一个有眼光的人。

一个有眼光且有长期执政经验的君主,为何会对一个屡立战功、分析正确而且有长期合作交情的部下,见笑转生气呢?这个问题解答我先卖个关子,后段会跟大家解释清楚。

内心仇恨值接近爆表的秦昭王,亲自前往白起家中要求他出战。从这点来看,秦昭王是真心相信白起的能力,从他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去追求最大的成功来看,这人也实在是个了不得的领导人。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中之秦昭王  

不过此时的昭王语气已经差到极点:「我管你有病没病都要给我挂帅!破赵是我的愿望,你最好帮我达成,不然我弄死你!」

听听这语气,如果不先告诉我昭王此时已经70 岁,我还以为他根本是个中二小屁孩。

白起叩头回答秦王说:

「出战虽不会取得成功,但可以免于获罪;不出战虽然没有罪过,却不免会被处死。希望大王接受我的建议:放弃攻赵,先在国内养精蓄锐,等到赵国和它的盟友产生变故后再逐个击破,何必那么急着现在就要灭赵?我听说君主会爱护自己的国家,而忠臣会爱惜自己的名声,今天你攻赵,失败的可能性极高,到时国家遭受的损失、士兵的战死都将无法弥补呀!而且我宁愿受重刑而死,也不愿成为败军之将,希望大王能明白。 」

以上的对话是白起最后一次对昭王提出的建议。

在此之后,先前作壁上观的楚、魏两国拼死相救赵国,在邯郸城下大败秦军。魏国信陵君还趁势组织联军反攻秦国,搞得秦国不敢交战竟只能紧闭函谷关,当真是大出洋相损失国威。白起的分析当真精准的可怕。

可在当时,听完白起建议的秦昭王,却是一声不吭的转身离去,甚至随即下令:「 免去白起官爵,将其贬为普通士卒,并命其离开首都咸阳前往困苦的边境之地。」

有道是:「趁你病要你命。」当白起拖着老兵的身躯离开咸阳,有人决定给予他致命的一击。相国范雎向秦昭王说:「白起对于他被流放非常不爽,一路上可是不停地碎碎念抱怨呀。」于是秦昭王派遣使者,赐剑给白起命令他自杀,也就造成白起问天自答随后挥剑自杀的场景。

杀神殒落之谜

秦王为何要杀白起?除了范睢的死亡谗言以及白起在邯郸之战期间时不时作死的嚣张发言,还有其他的因素吗?

如果有人对白起之死的解释是秦昭王老糊涂了,这并不能算错,毕竟从史书来看,秦昭王后来每次见到白起都处于愤怒的情绪中,这样的情绪确实很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事实上,从秦昭王不查证范雎发言的真伪,他老人家应该真的是感情用事了。但这样的解答似乎太过笼统,或许我们更可以进一步的询问:白起有什么样的原因引发秦昭王的怒火呢?

我有这样的观点:「白起的死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而是因为态度。」

所谓的态度,不是说白起嚣张,而是白起极端的「避战」。

避战本身不是问题,打仗哪有百战百胜,依据不同状况有时避敌之锋芒也是常理,何况在邯郸之战,白起的避战方针已经被验证是正确的措施。可问题是,白起避战还掺有非常严重的利己心态。

忠臣爱其名……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

忠臣会爱惜自己的名声……(中略)……我宁愿受重诛而死,也不愿成为败军之将。

这表示白起极度不愿意自己不败的战绩遭到破坏,而这样的情形其实早有先例。

还记得我曾说白起在伊阙之战后,曾一度想攻打魏国首都吗?但当时有一个叫苏厉的辩士(他老哥是更有名的苏秦)对白起说:

楚国曾有一个神箭手叫养由基,有一次他表演射箭,结果百步穿杨且百发百中,所有旁观者都拍手叫好,却有一个路人说:『这小子射得不错,不知愿不愿让我再教教他?』

养由基可不爽了:『大家都夸我的射艺,你却说要教我射箭?听你在那边嘴!有本事就给我露一手!看能不能像我一样百步穿杨且百发百中?』

路人却说:『我其实不是要教你具体的射箭方法,而是要教你如何懂得不争一时之快。你的确百发百中,但却不懂得适时休息,我看你再射下去,绝对会气力不足,到时只要任何一发不中,你前面的百发百中在观众眼中就不值钱,只怕结局反而要被喝倒采了。』

白起你此次出兵的确屡屡获胜,但接下来,你还能率领已经有所损失的军队攻下魏国最坚固的大梁城吗?到时万一你吃败仗,你前面所有的功劳及威望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白起听完苏厉的说辞,马上就对外宣称自己生病,结束远征魏国的行动。

姑且不论秦国攻下大梁城的成功率有多低,因为将领顾及一己之名声就取消军事行动,试问哪国君主不会动怒?白起此次装病,连带影响他在长平之战后的信誉。长平之战后,白起一样有对外宣称有病,如果我是昭王,很难不让我联想白起是否又因为爱惜名声而故意推托。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正因为胜算不高,才需要出动王牌提高胜算;就算最后失败,有王牌坐镇也不会败得过于难看。结果白起身为军方最高统帅,以及秦军将士的精神最高支柱,一看有困难就认输,先是拒绝君王私人交托,后再直接拒绝国家的征召命令,这不仅影响军队士气,还动摇秦王对军队的指挥威望。

试想以后秦军将领遇到硬战就逃,回过头来却说:「我是学白起呀!我国军神都不肯吃亏,我又何必打硬仗呢?」你是秦昭王,你作何感想?

因此秦王之所以对白起火大,是出于白起先有利己的避战纪录,后又不服君王的权威,于是白起必须死!

一己之见

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史记

白起是无辜的。

如果要我选一个中国史上最令我畏惧的将领,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白起。

中国历史上,李牧、卫青、霍去病、邓艾……这些一流的武将也是战无不胜,但我若和他们两军对阵,或许还会想说据险而守或、以拖待变;只有白起,我遇到他是能走就走,甚至是不计代价的落荒而逃,因为落在他手上,不论是战败或投降,非但我本人命丧黄泉,我底下的士兵也会不得好死

这是他杀敌破百万造成的心理效应,然而,这也是我对他毫无敬意的原因,以致于我看到他的结局时丝毫不觉得可惜。

伊阙战场杀了24 万人,但阵亡都是士兵,将士上战场难免死伤,既然入行了就要承受职业伤害,所以纵然凶残,我无话可说。

在攻楚之战中,白起杀戮了数十万平民。但战争就是无差别的破坏,不分军队、平民、善恶,都会在当中受害;何况站在秦国将士的角度,深入敌境的他们若不获胜就无路可活,为了争取自己活命的机会,必须用上一切的手段,这当中还能顾得上道德吗?所以即便我对平民的伤亡感到愤怒,考量到秦军也得顾及自身的性命之忧,我也无话可说。

然而,白起在长平屠杀的四十多万人,是在战争结束后进行的杀戮!对象除了已经失去战力的降卒,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平民,这场杀戮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更何况大家还记得白起临死前说什么吗?

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诛之

你自己都知道自己的行为完全见不得光,可你还要做,做的原因还是因为想要成就自己的不世之功(趁势攻打邯郸),这种完全利己不顾他人死活的行为,你让我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白起的成功,是他做绝的杀戮;白起的失败,也正是他凡事太尽的态度。

所以用一句评价白起吧:「你是我心中不败的最强战将,但无法让我有丝毫敬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