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我们都要接受的成长

2020-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潭客的语文生活

开学笔记45·我们都要接受的成长

万家灯火,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温暖。

或大或小、或新或旧的小区,被圈定的生活,其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

从小到大,从被动到主动,每一个的成长环境,我们都要接受,在接受中追求更好的人生。

话题有点大,把镜头拉近,不刻意的走进三个家庭。

周末的最后一个夜晚,爸爸要去赶火车,与不满两岁的孩子吻别,每到这个时候,孩子在妈妈的怀里总是动荡个不同,小手乱抓,小脚乱蹬,嘴巴咿咿呀呀的叫着,他很明白,爸爸这一吻意味着一周后才能再见。对于成人来说,一周的时间如同白驹过隙,但对于还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一百米也是一段漫长的路,时间大抵也是如此吧。

爸爸义无反顾,停留只会徒增更多不舍。成人世界有很多无耐,对于有家有责任的人来说,工作被赋予的东西实在太多,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成长。

一家尚干小吃点,晚上七点半的时间,客人还不是很多。在收银台旁有一张书桌,书桌上放着书本和练习册,一位中学的女生正在认真的做作业。

客人点餐似乎对她并不影响,依旧专注于自己的解题中。

或许是因为伏案太久,她对一边忙碌的妈妈说:脚有点酸。于是自己起身走动起来。一边的裤脚折起,似乎要让发酸的腿透透气。

在餐馆长大的孩子,这是他们必须接受的成长环境。

还记得去年,晚上的饭点已过,我才上完课,走进一家临校区很近的餐厅,一位父亲在不忙的时间教孩子作业,旁征博引,孩子提问,父亲耐心的解答,或许这位父亲还是当年的学霸呢。

不同的家庭,给与孩子不同的滋养。其实这是大多数普通家庭的教育现状。

中国的家庭都特别注重教育,即便无法提供完整的陪伴,专属的学习环境,但父母向孩子传递出的永远都是一种正确学习应该有的姿态。

学会接受在不同环境里的成长,未来才具备更多选择的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