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年,我们都会变成文盲
1
今年的五月四日,北京大学迎来了120周年校庆。可惜大喜的日子,却生生让校长林建华抢走了校庆的风头,一句“鸿‘浩’(鹄)志”引发了全民高潮。
北大校长林建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致辞时把“鸿鹄”念成“鸿浩”_腾讯视频
广大吃瓜群众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给全国一等一的名校校长纠错捎带着嘲讽一下,这大概也是百年不遇的好机会。一众网民各种嘲笑谩骂,甚至上升到各种高度,有人说:
北大要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但在120周年大庆这样的场合,北大校长林建华念出了“鸿浩志”,却让人怀疑北大如何挑起如此沉重的担子?因为初中生99%认识,而北大校长不认识,悲哉!
这话未免过了,说破天去林校长不过念错一个字而已,99%的初中生认识这个字,但一个北大校长懂得的东西我敢说100%的初中生不知道。如此类比,实在有失偏颇。
《射雕英雄传》中有一道名菜,出自黄蓉之手,叫作“玉笛谁家听落梅”,是由五种味道的肉糅合成的大肉条,大吃货洪七公品尝过后正要算能组合成多少种滋味,黄蓉就直接说是“五五二十五梅花之数”。
学过排列组合就知道,这就是一道组合题,共五种肉,可以一种肉是一种味道,两种肉是一个味道,一直到五种肉一起吃是一个味道,计算出来是这样的:C51+C52+C53+C54+C55,等于31。
到这里我们可以嘲讽一下金庸先生了:老爷子数死早,这么简单的数学题,99%的小学六年级学生都知道……
但那又如何?一道数学题做错了并不影响《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的经典好看。同样,大学校长不是语文老师,不是《咬文嚼字》的编辑,念错一个字也并不影响做一个好校长。
2
真心以为,先大肆嘲讽林校长、后拿他道歉文说事的人纯粹是一种“真·屌丝”心态。如果说屌丝心态还是一种自嘲的处世方式,那么“真·屌丝”心态简单点概括起来就是:自己不努力,甘当 loser,却见不得别人好,见不得别人好却又无可奈何。长期处于这种心理,一旦遇到某个在己之上者出现差错,而这个差错偏偏自己还懂得,便沾沾自喜,终于找到了比某某强的地方,于是欣欣然充当围观起哄者,揪住喊打不放……他们的祖师爷叫孔乙己,口号是: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
所以说,别老说什么多少初中生都懂的知识,显得你也就初中水平。不服?来来来,这位同学,先把手机放下,你来解释一下“鸿鹄”啥意思,不许百度!
不过话说回来,林校长也确实该骂。念错字不要紧,你好死不死偏偏在那样一个重要场合念错;错哪句不好,偏偏错了那句,也不好好想想“立鸿鹄志”是谁提出来的,不骂你骂谁?
3
给林校长支几个招:一是换个机灵点、会写稿子的秘书,比如像下面的这位:
二是一口咬死:这个字念“浩”,这个字就是念“浩”!!!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个三五年,说不定这个字就真的念“浩”了。原因嘛,很简单,因为一个神奇的存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前几天,作家马伯庸发了一条微博,让不少网友陷入了一股愤怒与无奈交织的情绪中。他感叹说:原来“说客”这个词的读音居然已经从(shuìkè)变成了(shuōkè)。
读书的时候,老师不止一次强调:这道题的答案上次我就写在黑板的这个位置,是触龙说(shuì)赵太后,和游说(shuì)的说(shuì)同音,不是说(shuō)。脑补一下:一提到说(shuì)客,我想到的是苏秦张仪之辈,游说列国,纵横捭阖,一动而天下惊。(说蒋干和王司徒的,放学别走!)至于说(shuō)客,总感觉就是一吹牛的小混混,高下立分。
当初李少红的《新红楼梦》上映时,第一集中甄士隐的仆人霍启带英莲出去看灯,旁白道:“霍启突然尿急……”观众批评这样一部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用这样的字眼未免过于粗俗,远不如原著中“霍启因要小解”来得文雅……对此官方的解释是:因为怕观众误解“霍启要小姐……”不知道国家语委是不是出于类似的担心,怕别人误会触龙睡了赵太后才这样改的。
大概是为了刷存在感要搞点动静出来,每隔几年国家语委就要统一一批文字读音。当年刘天王一曲《冰雨》传唱大街小巷,这首刘天王亲自填词的歌歌词连香港才子黄霑都赞赏有加。可是没过几年,便有学生指出刘天王唱错了读音,应该是刽(guì)子手而不是刽(kuài)子手。这首歌的发行时间是1997年,可是1998年小编读初三的时候语文老师还再三强调:是“筷子手”,不是“会子手”。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后来“刽”字的读音被统一了。
4
被改掉的又岂止是说客(shuìkè),翻开字典看,给(jǐ)予成了(geǐ),确凿(zuò)成了(záo),那些我们曾耳熟能详的词句早已变得不认识了,就连我们都背过的关于杨玉环吃荔枝的“一骑(jì)红尘妃子笑”都成了一骑(qí),且不谈平仄格律,光看字面连画面感都找不到了,用骑(qí)就像骑着辆自行车慢悠悠走在街上,哪有绝尘而去的感觉?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语言文字的规矩本来挺多,不按规矩来的人多了,也就乱了套。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使用白话文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如今这般乱改又是为了哪般?对于原本就念错的人来讲没什么影响,但对于当初用心用脑学习的人而言,当初的努力又有何意义?也许有一天,以我们现有的认知和经验,连孩子的小学作业也辅导不了了,甚至会因为一个字的读音而产生矛盾。往大了说,中国文化的传承与沉淀就在这样的一改一改中被慢慢地消磨殆尽。
当年提倡素质教育的时候,老师说:“二十一世纪,不会外语,不懂计算机,不会驾驶就是文盲。”一恍惚已经在二十一世纪奔了十几二十年,计算机就学会了上网和打字,外语也就记得个李雷和韩梅梅,仔细掂量基本上就是个半文盲。现在回首一看,原来我不仅仅是二十一世纪的半文盲,即便回到二十世纪也差不多是半文盲了。
既然如此,不如一起唱首歌: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大家一张嘴,错字一大堆,谁也不用笑话谁……
也许二十年之后我们都不用说话了,大家坐一起,拿着手机上网聊。即便拼音打错了,智能输入系统也会自动联想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