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不是天生,是吸收!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107人  忆先生

剧情是什么?中心思想?也许吧!

细节是什么?咬文嚼字?可能吧!

脑洞是什么?天马行空?或许吧!

我的文,没有精美绝伦的词汇,

我的故事,也没有精炼文字表达。

你问我故事剧情是什么,我自己都没有想好,因为我几乎没有大纲。(除非是架空世界体系)

我的风格就是想到哪写到哪,读者猜不到的就是我想要的剧情。为什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你把我都给猜透了,这游戏我还怎么玩!所以我只能不断改变游戏规则,直到游戏在你们想不到的时候才会结束。

脑洞大开,是我的主技能,大招!

天马行空这个词汇用在我这,那是绝对的合适。只要你给我几组关键词,我就可以给你写出一个故事剧情和走向。而且是在一堂课的时间之内!

有人说脑洞是天赋,我不这么认为。有人说天赋是上帝赐予的,我同意。

上帝是公平的,他只会给你一样。

认识忆某的朋友都言我的脑洞够大,都觉得是天生,天赋。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是后天培养。

脑洞和细节一样,都是靠吸收来积累。我何时开始发现脑洞大,应该是初中吧!在那之前就是吸收期。

你若问我怎么吸收,吸收了什么?我只能说,选择性吸收!

3-6岁属于幼儿园时期,那个时候的我,在园里不玩耍,只干两件事,一个是看书,一个是玩积木,对,我只玩积木。积木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通过你的大脑可以创造出各式各样,而滑滑梯在我眼里过于幼稚。

7-12是小学时期,这个时期以课外书为主,当然还有其它。比如85后的少年在城市里已经有了电视机。那也就等于开始吸收影视文化。

忆先生的少年时代只有三个地方呆的时间最多,班级  家里  新华书店。不说每周六吧,至少两周吧,总有一个上午呆在书店。你问我看什么,当然不会是漫画书,也不会是辅导书,只会是历史系和名著系以及科学探索,当然了福尔摩斯是那个年纪很多少年必读之物。我自然也不例外。

我已经记不清自己是从几岁开始有了月色之下,躺在床上思索人生(生老病死)和宇宙的思路。

本应是无忧无虑玩耍的孩子天性年纪,到了我这里就没有,我就像定了闹钟一样,每天一到夜晚就开始想各种问题。人死了真的有魂吗?魂能看见自己的身体吗?真的有地狱和天堂吗?又是否有前世今生?天堂是在地球还是在别的星系?

为什么会有这样那些的疑问,不是天生,是吸收而来,准确来说是书打开了我的思路。

同样,影视也是给予我脑洞足够的吸收点。90年代不像现在有很多类似《盗梦空间》这类型的电影。也没有很多脑洞大开的影视剧,但不代表没有,英国长寿剧《神秘博士》就是一部在当时那个年代极具代表脑洞大开的影视剧。当然了还有香港的《卫斯理》80后应该有印象,是黎明和李嘉欣主演!

武侠剧和琼瑶剧是那个年代的霸屏剧,我都看过,但比起剧情,我更记得是歌曲。因为剧情进展不够反转,没有让我有那种去思考的氛围。

大侠们的武功之高,令人向往。

我见犹怜的言情女主,让人心疼。

可是,让我匪夷所思大开眼界的只有科幻和福尔摩斯先生。

依稀记得小学有篇文章,是需要续写课本里的故事。那应该是我脑洞构思第一次编造与众人思路不同类型的开始。自此,我知道了自己拥有不一样的脑洞。

进入十多岁后,我开始尝试写穿越+科幻的题材,那个时候还没有《寻秦记》(电视剧)哦。好像我写的是穿越者到清康熙,帮助小皇帝扳倒鳌拜的故事。用了我好几节课的时间,最后被好多个男同学拿去复印店人手一份了。

80后都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走近科学》吧,那也是绝对的脑洞吸收点。什么神秘生物啦,什么未解之谜啦。只要你愿意去想,你的脑洞就会开始运转。

1999年《魔戒》上映,彼得杰克逊在他的家乡新西兰南北双岛将托尔金先生笔下的中土世界完美呈现出来。更是让我们看到原来除了人类,还有矮小的霍比特人,善挖地宫的矮人,智慧美丽的精灵族人,还有长相丑陋的半兽人。忽然发现原来史诗题材也可以很魔幻。

一部《魔戒》让全球认识了托尔金,拥有数十亿的中土迷,我也是其中之一。直到今天我依然觉得托尔金先生在魔幻领域的地位无人撼动,即便是《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在自己写完所有故事后依然觉得自己的故事无法与托尔金先生相提并论,就连这些年《权游》原著书《冰与火之歌》的作者马丁也不止一次在说,自己是托尔金先生的书迷,他是在向老先生致敬。我想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一辈子都在创造一个架空世界。

所以我也得感谢托尔金先生,如果说柯南道尔先生开始了我逻辑推理思维的大脑,那他则开启了我的架空世界概念,以及魔幻构思。

不知道是否是巧合,托尔金先生和柯南道尔先生都是英国人,而另一个让我开启悬疑大脑的人也是一位英国人,他就是希区柯克。

他拍摄的惊悚悬疑片在我孩提时代真的是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在那个最初只有黑白电视机时代,。(那个时候彩屏不够普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增多和译制片。选择性更多更广,吸收点也自然源源不断。等到05年开始普遍家里都有了电脑后,传统的纸稿被我渐渐抛弃,慢慢地我开始想到什么写什么。也是在有了电脑后的几年里,我开始大量观看美剧,欧美电影。来充实自己的脑子,让它大幅度和经常运转。

08以后,我几乎就没有怎么看过国内剧包括港台剧,时间都用在欣赏科幻,魔幻,悬疑推理,这三大类题材的影视剧上。

伊斯贝兰是我创造的第一个角色,他诞生于十年前的初春,很可惜那个时候的自己太稚嫩,故事是个好故事,只是体系不过大,细节不够精。十年后他重生了。他在一个更好的体系中成长。

欧文是我创造的第二个角色,一个看似身份明确却又神秘的人。很可惜,我不够能力去驾驭他。

霍言是我创造的第三个角色,他的故事随时开始,也随时结束,因为就像上文我说的那样,游戏规则在我这里。

我不知道何时会创造第四个主角色,但一定会出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我从不缺构思,但我真的不想按照现有市场套路写了,因为聪明的人一看就结局了。但我相信怪才没那么多,不按套路出牌和不按常理思索的人毕竟不多,只有这样我才能玩下去。

所以不是我不写了,而是没有新思路,没有开辟新思维方向我是不会随便去写。在那之前,看书,看电影,看剧,将会占据我工作以外的时间。一直到打通我脑洞新思路。

说了这么多,你们也看到这里,应该也明白了,我的脑洞不是天生天赋,都是不断吸收而来。言情剧重点在细节,所以剧情拖拉。武侠历史剧够剧情,但不够新奇,因为没有脑洞。

为什么大家对好莱坞大片大呼过瘾,理由很简单,不断尝试新领域。这需要脑洞大开。《盗梦空间》的成功就是脑洞构思的成功。

掌握足够的吸收点,融会贯通,加上自己的思路,整合出来就是属于你的脑洞构思了。

脑洞不是天生,是吸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