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杂谈

履行岗位职责,是本职还是奢望?

2020-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三味之家

近期,碰到的一些事情,本质上有着惊人的神似,于是略加整理,以飨读者。

 故事一:热线为什么这么“热”

因为出差缘故,用了某滴打车软件上的叫车服务,不想却是其整合的第三方来提供服务。服务过程尚可,却不想开具发票却用了20多天,让我感受到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的另类公司,也让我见识了某滴的另外一面。

一方面,第三方公司的电话超级难打通。20天里,前后我打了应该有近50个电话,只有8次电话打通,就在一次次的等待中耗掉了你的耐心和愤怒。等待中,我不禁想为什么客户热线如此之热?他们的管理者难道就没有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如此呢?

直观感觉就在于,他们的热线完全没有一次性解决问题的理念和能力,往往是依靠对方内在系统的自然运转来解决随机出现的问题,或者靠一次次地反馈去影响内在低效的流程,以期获得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哪怕打通电话问题也是超级难解决。每当电话接通的声音响起,我仿佛听到了来自天国的声音,甚至于有种苦苦等待中忽闻即将被国王接见的荣幸。那时那刻,首先就削掉了内心深处深重的愤怒,聊天的机会难得啊。哪怕你再急再怒,对方都是一副听似彬彬有礼地微笑、道歉,让你再次升起一丝渴望,末了,还微笑着邀请你“亲,给个好评吧!”。

为什么会如此呢?

个人认为,客户人员缺少权限,在对接客户流程中只是起到传达的作用,没有设计其为解决客户问题的统筹和主管部门。而且,目前客服人员只走过程,不考核结果,最终评价内容与客户诉求不匹配,评价结果与考核结果不挂钩。导致客服人员既没有权力处理客户的问题,也没有动力解决客户的诉求。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某滴的角色,当客户欲哭无门而投诉于它时,它也仅仅是双手一摊,耸耸肩,挤眉弄眼地表达遗憾“我们也没有办法,你去找第三方公司吧”。不知这代表的是其客服个人的观点还是系统的问题。当再次投诉某滴的客服人员时,获得72小时给予答复的承诺,却在18天后成文之时都未收到回复,让我开始担心某滴的系统问题。

不禁怀疑某滴仅仅是个信息发布的平台,对于其上运营的第三方公司没有管理、监督的权利,也未履行相应的责任。导致客户遭遇不满意服务时,只能直面第三方公司。客户是冲着某滴平台而去的,信任的是对某滴的品牌背书。若缺失了对第三方服务的监管,最终损失的将是某滴的品牌权威。

人说,走的太快,灵魂会跟不上。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什么都有可能,可能从无到有,如同某滴的出现;可能从有到无,比如优步的退出。

程序缺失,职责缺位的问题将在瞬息万变的时空中演变,“蝴蝶效应”引发的“马太效应”不会给予太多的机会。

故事二:“实践检验真理”的误用

某日晚上11点多,开着某租车平台的车在家的周围寻找其所谓的签约车位,兜兜转转了约30分钟都未找到。于是致电客服人员,告知当前的现状,及其周边可能皆无车位的推论。谁知,纵然是已经要凌晨12点,纵然我已经找了30多分钟,纵然我将离家越来越远,纵然我都告知此前经验里皆无车位的可能,客服人员还是明确告知了两处签约车场,要求前往停车。当然,最终验证后证明了我的猜测。直至此时,客服人员才告知可以停到任何合法车场,然后致电给他们解决挪车费用问题。

我一时暴怒,为什么不可以根据时间和既往数据经验采取不同的策略处理?为什么必须让客户一一验证后才给予解决?客服隐隐地告知,如此做法是担心个别代驾人员不诚信,随意停车,增加他们线下人员的成本。

如此设想和作为既是对于客户的不信任,更是对于客户的不尊重。他们的决策需要符合既定的程序,每一步程序匹配一定的权限。

对于客服人员看似合理合规,但不得不引发思考:符合程序就是好的吗?程序是为谁而服务的?从最终结果来看,如此程序导致了客户满意度的下降。为了可能的个别人,而僵硬地执行程序引发真实客户的不良体验和不满情绪,孰轻孰重?这难道就是他们想要的结果吗?

程序僵化,权限缺失的弊端,将在日后的累积中发酵……等待着市场和客户的检验和选择。

故事三:不折不扣的执行?

某次,客户办公室的某个灯管掉了下来,碰坏了另外一个灯管,当时像极了事故现场。于是找来后勤的师傅修理。当看到复原的现场时才发现,脱落的灯管复位、复明了,而被碰坏的灯管却依然灭着。

看了之后一时百思不得其解。是报修人员明确告知后勤人员,请其把那支脱落的灯管复位、复明即可,其他不用理会?还是维修人员感觉一支灯管的失明不如另一支灯管脱落+失明来得重要,所以先来救急。

这些我都不得而知。

后面又请来了一位后勤的师傅,不是原来救急的那位,于是,又是一阵忙碌才终于让碰坏的灯管复明了。

办公室又恢复了往日的明亮。

想必,在后勤的维修单里将是两笔工作。不知,客户会否为此付出两笔开支呢。

我们设想的“职责为基础,结果为导向”的理想遭受着挑战和践踏,不以结果为依据的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多。

故事四:目标迷失的困惑

晨练的时候多次看到老人打陀螺,日渐勾起对于童年陀螺的思念和热爱。但一件事情却让我对陀螺产生了厌恶。

江湖传闻,打陀螺的最高境界已经深谙“太极”文化的精髓,能够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亦能以小博大、蚍蜉撼大树。

“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穿行花丛中片叶不沾身”,就是尸位素餐者的生动写照。

任你有理想光芒,也能让你暗淡无光;任你有豪情万丈, 也能让你布满内伤。

立个项目,论证不休;签个合同,滑不溜丢;付个小款,无力祈求。

弄得你是头晕眼花、筋疲力尽。

《枪王之王》的一个片段,当男主按照头脑中设想的模拟目标冲出去举枪射击时,却发现他错了,根本没有目标。于是,他迷失了,不知如何自处。

人,不怕做事,就怕没了方向和目标。

……

贯通流程的众多岗位职责,不仅仅有监督,更有管理和服务。

合理合规只是底线要求,担当作为才是灵魂诉说。

以上,我说了很多,未必是事情的本质,也难免有杞人忧天之虞。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聊发对于流程、岗位、职责、理念的浅见,希冀能够启迪思绪。

在流程的长河中,分布着众多的岗位,它们串联起程序之路。为此,每一个岗位必须实现其初心使命,即其岗位存在的价值,也就是岗位的职责;并为着终极愿景,即客户目标和发展理念而奋斗不止。

如同,我们的和谐号高铁能够顺畅不息一般。高架和铁轨就是外在的流程,桥墩和站台就是外显的岗位,每个物和人都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责就是履行职责,客户中心(服务的起点和终点)就是发展理念。

贯通流程,强化岗位,尽职尽责,理念前瞻,惟如此才能让我们的各级各类组织顺畅奔驰在通达大道上。

所以,履行岗位职责,从理想设计来看仅是本职,但在现实面前,很多地方还是奢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