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霖提升简述

大多数人的苦恼,来自于不敢承认自己的不完美

2015-09-13  本文已影响4334人  段不可

表妹不止一次的向我抱怨高三的痛苦。

她先是痛斥教育制度的残酷和不公,再抱怨作为教育界的城管,班主任对她进行了怎样惨无人道的折磨。她甚至还说到了舍友的奇葩,大到发霉的内衣,小到女生宿舍那点勾心斗角的鸡毛蒜皮,都导致了她对整个高三学习特别的厌倦,浑身散发着生人勿近的反社会气息。

她说,要是能换个宿舍就好了,换个新的环境,她的成绩一定能上去的。

我不完全相信表妹这番说辞。

人在抱怨的时候,总是习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悲情的角色。如果把抱怨看作是一篇文章,那么它必定是以一腔怨气作为开头,把“我为什么不高兴”作为行文线索,中间穿插好几个委屈的小例子,最后得出“所以她就是一个婊子”的结论。如果婊子太多,讨厌不过来,结论多半会变成“你看,处在这群婊子中间的我,是多么的可怜”。

她当然不会这么直白。但她越是强调对教育制度的批判,对老师的厌恶,对舍友的贬低,我就越能感受到她要表达的内在含义:错的不在我,错的全是这个肮脏的世界。

在那么一瞬间我仿佛抓到了什么。于是我问,你最近的成绩如何?

她支支吾吾的说出了一个差强人意的数字,不大符合她一贯的水平。我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你读了十二年的义务教育,相处了三年的舍友和老师,直到今天,你才突然发现他们都是无恶不作的奇葩,所以影响了你的学习?”

大多数人的烦恼,来自于不承认,不敢承认。

成绩作为一个标准,是直观而具体的,它首先反应的是智力,然后体现的是勤奋程度,最后才是无可触摸的运气。人不会突然的变蠢,运气作为虚无缥缈的存在,在成绩里是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所以成绩的突然变差,反应的是切切实实的懒惰。

不承认自己的懒惰,反而卖力的责怪别人的愚蠢,好比情侣把分手的原因归咎于异地,凶手把杀人的原因解释成“他可恶”,穷人不承认自己的穷,低俗的人努力的证明自己高雅一样,都是一种逃避和不承认的徒劳。它产生于自我保护的潜意识,又作用于你当下的情绪,让你下意识的成为一只埋头鸵鸟,把头钻进安稳的洞来逃避现实,又或是一只暴怒火鸡,在怒火中掩饰自己的无能。

表妹被我这么一分析,顿时失去了张牙舞爪的理直气壮。她弱弱的问,那我该怎么办?

看到她终于被我唬住了,趁着崇拜的神色还没退去,我赶紧抛出书包:有那么一个理论,“当两个假说具有完全相同的解释力和预测力时,我们以那个较为简单的假说作为讨论依据”,称之为「奥卡姆的剃刀」。一如你在给自己找理由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个合理的解释,那么往往最直接简单的那个解释,是最接近本质的——穷就是穷,与旁人无关;丑就是丑,化妆也无补于事。

你要做的,首先是要承认它们。

有人说:你这人真虚伪。那么你就直接了当的承认:对的,我就是虚伪。

有人说,你该死。那么你就坦荡的接受,对的,我的确该死。

人大多数的苦恼来自于不承认。不承认自己虚伪,不承认自己该死,不承认自己懒惰,于是奋力的去找各种各样微不足道的借口,去掩饰那个最核心的原因。最后却骗不过内心深处的不安,敌不过背叛良心的愧疚,凑不成一幅自圆其说的拼图。只好越想越烦恼,像陷入泥潭一样,越挣扎,越痛苦。

而人大多数的改变都是来自于承认。承认自己生而不完美,承认自己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人才能长时间保持谦卑的姿态,而不是终日抱着“我不过是欠缺一些运气”的自恋。

承认自己,接受自己,自己与自己妥协。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愿意接纳自己,照镜子的时候都觉得自己面目可憎,那这人该活得多痛苦而别扭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