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和商业闭环的例比
商业逻辑中,讲究闭环。
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从有想法,转变成创意,落地到实践,流通到市场,变现成价值,反馈到想法。
首尾相连,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可以持续迭代的环。
闭环理论同样适用于个人习惯养成,从有目标,到具体规划,持续实践,收获价值,反馈到目标。
不重视整体的闭环,而只单纯的重视某一具体环节,会让整体环节失去流通性,渐渐失去活力,从而难于持续。
在现实商业逻辑中,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真正参与完整的商业闭环而是完成职业的闭环。
例如,从事某一具体技能的工作时,只要管好分内的工作就好了,不用操心自己工作在商业闭环中所起的作用。
在工厂里做衣服的,只管将衣服做好,具体做衣服的原材料从哪里采购,做好的衣服去哪里销售,都可以不用操心。
在办公室做文案的,只用管文案在公司内得到领导的认同,文案会得到多少的曝光量,使用文案后商品转化率提高了多少,也都可以不用操心。
职业闭环,可以概括为出售自己的时间和技能给固定的代理方,然后由代理方整合重组到商品中估价出售,从而获得收益。
它是商业闭环的一个枝节,不能践行完整的流程,从而有视野上的缺失和信息上的不完整。
多数人都是处在这样的孤环中,而且会有一段非常长的时间都会是在这样的境地。
这当然是不如意的,但就算这样,也不要灰心丧气,不要停止对商业闭环的探索,更不能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狭隘和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偏执。
人都是有探索精神的,对自己接触的事务会有着基本的好奇,有着基本的求知欲,这是人与生俱来的,
无论在什么阶段,都能用好这种类似本能般的天赋,不断的去尝试,总会在某一个角落寻找打开的阀门。
闭环的探索可以有许多的尝试,但有一点要铭记的是,价值来自身外,来自市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组织都是如此。
这是原则,自怨自艾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的输出,不断的将自己的输出拿到市场上去定价,才能不断的矫正自己的目标。
这和习惯养成是相通,无论要养成什么习惯,无论要做出多大的改变,都要输出它的价值,将它的价值放到生活中定价,用价值去不断的审视目标,寻找到人生的意义所在。
本质上来说,习惯养成是对自身价值的不断审视的反馈。要是有一天,你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寻找不到价值感,寻找不到市场的认同,那这件事情你肯定做不长。
曹雪芹呕心沥血十年写出《红楼梦》,也是一章一章的写出后给朋友传阅得到认同后,才有力量坚持下去的。
无论是养成什么习惯,都是在内心对某一行为标好了价值,然后用不断的实践去证明去得到反馈,去验证自己标价的正确性。
例如自己目前看不出长时间的健身的价值在哪里,因此自己目前不考虑健身习惯,而对阅读和写作却愿意花许多的精力。
有取有舍,人的选择本身就会有不同。
人和人最大的不同,多数体现在对未知探索的深浅和对目标的坚持。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价值输出,探索闭环,是自己一直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