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研究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

中国旅游业40年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4人  井冈山豆皮

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走过了伟大的40年。我国旅游业从小到大,也经历了波澜壮阔的40年发展历程,探索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发展道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发展既受益于改革开放的整体推进,也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总体进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我国旅游业40年的发展历程

40年的栉风沐雨,我国旅游业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1978-1991年:在探索中快速起步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旅游主要承担外事接待的任务,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1978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发出了“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的号召,随后又相继就发展旅游业做出五次重要指示,直接推动旅游业成为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1981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自此,旅游的发展定位开始从单纯的外事接待向经济产业转变。

改革开放初,我国的交通条件和旅游接待设施极为简陋和有限,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国家明确提出要从国家投资为主向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五个一起上”转变,并特别强调利用好侨资和外资。经过数年努力,全国大多数旅游城市建设了一批旅游饭店、旅游景区等,提高了经营服务水平,改善了对外接待条件,我国最早批准的三个中外合资企业都和旅游业相关。1985年国家提出旅游管理体制应实行“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散经营,统一对外”,旅游行政管理开始由政企合一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激发了旅游业的发展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旅游业发展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但从总体看,这一时期我国旅游业仍以入境旅游为主,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还没有形成。

(二)1992-2001年:加快产业化发展的阶段

1992 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从此加快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进程。1992年中央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将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以此为契机,我国旅游业迈入了以培育产业为重点的新阶段,旅游市场日渐发育,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形成了加速发展的新局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群众收入不断增加,对旅游、休闲、度假的需求日益旺盛,国内旅游市场开始形成和壮大。1993年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的意见》,对国内旅游工作提出了“搞活市场、正确领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周末双休制度,为释放潜力巨大的旅游需求创造了新条件。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我国提出扩大内需战略,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我国实施黄金周制度,国内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这一时期,国家开始发行基本建设国债,重点用于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旅游业成为各级财政投入的重点方向,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一阶段,原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三大市场方针。入境旅游继续保持增长,提前五年完成了邓小平同志1979年提出的要在本世纪末实现创汇100亿美元的目标。《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暂行办法》颁布,出境旅游开始兴起。

(三)2002-2011年:支柱产业地位逐步确立的阶段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旅游产业规模、产业要素和产业体系更加壮大完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明确要求树立大旅游观念,进一步发挥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的作用。2003年,我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旅游业跨入黄金发展期。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对旅游业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旅游相关的高铁、民航、高速公路等配套设施建设也突飞猛进,旅游产业要素进一步整合,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各种旅游新业态层出不穷。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内旅游尤其是黄金周旅游呈现“井喷”现象。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这一阶段,旅游业逐步形成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同步发展的格局。旅游业综合功能更为凸显,国务院将每年的5月19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每年“旅游日”前后,各地推出上万条旅游惠民便民举措。旅游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带动大量贫困人口脱贫,促进了社会就业,促进了生态保护,很多地方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通过发展旅游业转化为金山银山。作为我国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旅游外交已成为我国外交活动中最活跃、争议最少、效果最好的途径之一,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开始实施,两岸四地旅游合作不断深化,为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密切两岸人民感情、增加台湾同胞福祉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2012年以来: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大旗,推动新一轮改革大潮澎湃涌起,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改革开放迈上了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旅游业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的战略定位;明确旅游业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进人民幸福的综合功能;明确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的发展远景;明确推动旅游业大发展的战略要求;明确坚持旅游为民的宗旨意识;明确坚持从小处着眼、从实处着手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明确坚持走全域旅游的发展路径;明确坚持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明确坚持绿色、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观;明确坚持交流互鉴的旅游开放合作理念等,为全面深化旅游业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指导。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旅游业既不断汲取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又通过“全域旅游”“旅游+”“厕所革命”“旅游外交”等,不断推动和带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实施,系列配套法规相继制定修订,为旅游业长远发展奠定了法律和制度基础。旅游业发展中的各类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快速发展,产品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全面变革。旅游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刚需,旅游业成为幸福产业之首。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500多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覆盖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纷纷将发展全域旅游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厕所革命”上升为国家工程,成为全社会关注新热点,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成为旅游部门牵头解决旅游公共服务不足的典型案例。

二、我国旅游业40年的发展成就

40年的腾飞巨变,我国旅游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绩,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40年来,我国已发展成为入境、出境和国内三大旅游市场齐头并进的世界旅游大国。我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和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地位,并长期保持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40年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从1978年的180.92万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1.39亿人次,年均增幅达11.8%,增长了76.8倍;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从72万人次增加到6074万人次,年均增幅12%,增长了84.4倍。从1993年到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从4.1亿人次增长到50.01亿人次,年均增速达11%,增长了12.2倍;国内旅游收入从1993年的864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57万亿元,年均增幅达18%,增长了52.9倍。从1998年到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从842.56万人次增长到1.3亿人次,年均增幅15.5%,增长了15.5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旅游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入境外国人1482万人次,同比增长4.0%;国际旅游收入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

(二)40年来,我国已基本建立健全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发展需要的产品服务供给体系。截止2017年底,我国有住宿和餐饮法人企业4.5万家左右;住宿业中星级饭店有1.16万家,包括五星级824家、四星级2425家;有旅行社2.79万家;有各类景区景点3万多个,其中A级景区10340个(5A级249个、4A级3034个),世界遗产53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6个。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我国已有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394个,旅游集散中心663个,旅游休闲绿道2254条,在建自驾车房车营地514个。2015-2017年,全国共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7万座,超额完成三年计划任务;2018-2020年全国还将建设6.4万座旅游厕所。旅游交通状况明显好转,到2017年底,全国有民用航空通航机场229个,通航城市224个;全国铁路营运里程12.7万公里,其中高铁里程2.5万公里;全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65万公里。

(三)40年来,我国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测算,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6年国家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32979亿元,比2015年增长9.9%(未扣除价格因素),增速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现价增速高2个百分点。2017年,全国旅游总花费约4.6万亿元,年均增长18%;2017年旅游业实现综合贡献8.77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率达11.0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80%;全国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直接和间接就业近8000万人,占我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各种资本共同推动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发育,2017年全国1.5万亿元旅游投资中民间资本占到60%。中国旅游集团、首都旅游集团、华侨城集团等大型国有旅游集团茁壮成长,携程、凯撒等民营市场主体及各种类型的旅游创业企业快速崛起。

(四)40年来,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幅提升。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2018年8月发布的报告,2017年世界旅游总收入中,中国游客消费接近五分之一,占比达19.25%;2017年接待国际游客总数中,中国国际游客人数占到近十分之一,占比达9.82%。截止2017年底,中国已面向127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开展中国公民团队出境旅游业务,已与134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种类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与41个国家签订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中日友好交流大会、“一带一路”旅游部长会议及中俄、中美、中韩、中澳、中国-东盟、中国-中东欧等旅游年活动相继成功举办。国务院批准设立内蒙古满洲里和广西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由中国发起的世界旅游联盟(WTA),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综合性、非政府、非营利的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WTCF)、国际山地旅游联盟(IMTA)等也相继成立,我国旅游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投资区域从亚欧向北美洲、大洋洲、非洲扩展。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旅游业竞争力报告》,2015年中国旅游竞争力位列全球17,2017年已跃升至第15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