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个人素养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服务--《学记》学习心得体会(六
这是暑假班主任共读的第六周,本周共读的内容是第十六条: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十七条: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教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十八条: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第十八条提到的尊师重教是我们需要国家、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在班级里、家长和学生层面尊重老师支持老师,老师才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尊师重教是教育环境生态的优化状态,从根本上看,如何做到让社会、家长、学生尊重我们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成长,成为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老师。通过阅读写作提升我们的教育思想格局、通过磨课教研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我们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无止境。
在第十六条和十七条中提到的了解孩子的心性、发扬学生的而有点、让学生自觉自愿跟着我们学习、讲解扼要透彻、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理解力、善于诱导学生多方面进行学习成长等,不仅仅给我们老师指明了在以后教学中我们要侧重的教学方向,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能做到《学记》中提到的这几点吗?我们了解孩子的家庭吗?我们知道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吗?我们知道为什么孩子变得冷漠对学习没有兴趣吗?我们是能够有效制定帮扶策略帮助学生激发起从内到外的学习动力呢?
所有的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教育这件事情。其实还是对应了开头那就话,要想社会、家长尊重我们,我们首先要尊重自己,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在与家长沟通、高效课堂、对话孩子、关注孩子生命成长上下功夫,真正关心孩子一生的发展,而不是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放。其实孩子们的情感世界是敏感的,他们能够感受到我们是对他们真正的好还是只是关心他们的学习考试成绩,从而做出有效的判断是否去配合我们,积极应对人生。
作为一名老师,并不是仅仅把教师看成一个职业,更多的是事业,甚至像张文质教授说的那样要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命业。教育的神圣和伟大之处是我们每个人的力量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在影响孩子一生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践行着我们的教育理想和信仰,不断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这就是教育的美好和相互成全。
所以我们这教育人的一生,更多的是要心怀信仰和对孩子美好未来的无限期望,用我们的力量去慢慢影响孩子的生命和心灵,让他们找寻到人生的意义和美好,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阅读、思考、写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模式和思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不断提升自己,为乡村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毕生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2739064206d2037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