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这个方式读书,体验阅读的速度与激情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借书一时爽,读书徒悲伤。
这种阅读尴尬每天都在上演,为啥?
因为阅读方式出现了大问题,就酱。
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基础阅读之上是检视阅读,检视阅读之上是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之上是主题阅读,这几种阅读方式依次递进螺旋式升高,理想的阅读需要几种层次的阅读组合运用。优秀的读者能做到娴熟自如地在几种阅读方式中灵活切换,然而,很多人却坚持用基础阅读的方式,尤其是基础阅读的速度去应对动辄几本甚至几十本的书单,一本接一本按部就班地读书,费时费力却成效甚微,只能望书而叹:无能为力!
真的如此么?
朋友,是时候从基础阅读的循环中解脱出来,升级到阅读操作系统2.0版本——检视阅读了!
(检视阅读的具体含义请查看以前的文章,此处略过不表。)
在检视阅读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略读和粗读。这两种方式或者说步骤是合二为一还是分别运用取决于我们掌握这种阅读方式的熟练程度,以及所看之书的类别性质和难易程度。
阅读一本书,人们通常是打开书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这是我们多数人的习惯动作,我们也认为无可厚非。然而,在开始读书之前,我们需要先思考两个问题:自己是不是想读这本书?这本书有无亮点,值不值得读?
此话怎讲?
在阅读之初,我们应该先略读全书,以确认自己是不是想读这本书,以发现这本书有没有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的价值。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大致了解作者在整本书中想传达的思想,明确书的重点难点,以更好的分配自己阅读的精力。倘若是好书,很想读,尽管读就是了,甚至可以进入分析阅读层次。(只有少数书值得分析阅读)倘若书不咋地,你无感,那就果断弃书,因为长痛不如短痛。
略读的动作要领如下,是六步走哦:
1.先看书名。书的名字就是全书思想精华的窗户,透过书名,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该书类别所属领域,甚至于难易程度。
2.研究目录。目录是作者精心制作的,它是一本书的骨架,呈现了作者思考的脉络。书中内容其实就是目录的详细展开。当然,论说性书籍多是如此,其他类别的不是全按照这个路子来,另当别论。
3.检阅索引。因为索引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功底和全书的水平。
4.看宣传文案。宣传语句虽有夸大之嫌,但是重点突出、高度概括,有些还是作者亲自操刀,不要轻易忽视哦。
5.试读篇章。注意:这些篇章应与主题密切相关。
6.翻看一遍。此处主要留意全书的主题脉动,作者思考的线索是如何隐,如何现的。
略读之时,我们如侦探一般,致力于发现作者的思路,确认全书主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把整本书的情况搞清楚,既节省了时间,又抓住了重点。
略读之后,如果确认要读,就可以一页一页的读书了吧?既对又不对。接下来,确实需要一页页的读,但确实粗浅的阅读:将书从头至尾粗浅地读一遍。遇到不懂的段落、章节、脚注、评论、说法、参考文献,不求甚解、不做停留,将注意力集中在能理解的部分上,直到读完全书。
为什么不停留呢?
因为:稍微难懂点儿的地方,略过之后,基本不会影响我们对全书的理解,对作者主张的感知。而难读的诸如经典著作,其书籍本身更像是地图而非风景摄影图集,我们阅读它们是为了跟上作者的脚步,抵达目的地,而非在某一页停留,为了一处风景流连忘返。其实,这种难懂的书,多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前提是,我们也得从头到尾的读一遍才行,才能读第二遍,乃至更多。这种书,硬着头皮读一遍,只能理解一半或者三分之一,哪怕是一知半解,也属于收获颇丰。不理解的部分可以在第二遍至第N遍的过程中逐步深入,但千万不能在读头一遍中途就被难懂的地方拖住脚步。纠结于这些细节,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实在得不偿失。假如我们真的就此打住或者被其唬住,失掉了继续阅读的勇气和信心,那么我们也就错失了理解整本书的机会,最终一无所知。两者孰重孰轻,不言自明。
此外,与这些难点缠斗,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中断了我们的阅读进程,破坏了我们的阅读快乐。实在是使不得啊!
做好检视阅读,阅读速度的提升必不可少。不过呢,检视阅读,乃至阅读又不能是一味求快、不快不读。最理想的阅读,需要我们依据书的类别性质、难易程度来确定适宜的阅读速度。浅显易懂的,大可一“略”而过,艰涩难懂的,可以适当减速。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慢读不能慢到浪费时间,快读不能快到有损理解。
阅读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重点在于因书而异采用不同的速度阅读,快慢相宜,张弛有度,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成为读者界的老司机,才能真切地体验到阅读的速度与激情。
参考资料:
《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著,郝明义 朱衣 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