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21 -王成 跳脱出语言的恶循环,正确对待宝宝。

2018-09-07  本文已影响4人  樊缑王成207宁波21组

等一分钟!别急着给答案

这个原则一般比较适用于一岁以上孩子的家长,对一到三岁的家长尤为重要。孩子在一岁以后就已经不是完全无助的婴儿了,他们学会了走路、吃饭、说话、控制自己的身体,甚至已经开始承受各种挫折,比如断奶、学走路。这时候的他们既脆弱又坚强,开始体验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成功地做好某件事、获得信心的快乐,这都是他们天生的“成长力”。

在这个阶段,父母最关键要做的事情就是控制自己“帮忙”的欲望。一些父母怕孩子自己处理不好事情,干脆自己动手帮孩子或者打断孩子的体验,这样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的探索过程,让孩子无法了解在成功的过程中充满挑战是正常的,以后当他遇到挫折时,就很容易放弃或者发脾气,或者习惯于依赖成人的帮助。

不少家长可能会觉得“我也没不放手啊”,但家长给孩子的时间经常是不够的。朋友来问孩子几岁了,孩子羞涩或犹豫了一下,大人就已经抢先说了出来;孩子穿鞋,一下子没穿上,或者费劲地尝试了几次以后,家长就稳不住了。其实只要这个时候孩子还在努力的尝试,或者在简单的鼓励下仍然没有放弃,就应该继续等待他们自己寻找解决办法。

对大一些的孩子家长来说,克制住自己直接给答案的冲动是有点难度的。3-6岁的孩子会经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小挫折或者开始能问出一些比较有趣的问题了,而且这些问题基本都还在我们大人很容易解决的范畴内,很多家长在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很欣喜孩子的成长,另一方面很高兴可以在孩子面前露一手,于是很快拉开“给你上一课”的架势,开始宣讲。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有这些情况出现,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学会“一分钟”原则:等一分钟再出手。给孩子一点时间自己找解决方案、做选择,也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是否这件事情真的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还是可以容忍孩子选择他们自己方式和节奏。一分钟当然是一个大概的时间,大家可以自己调整,但核心是多一点耐心和宽容,放手让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去探索解决方案。

一句话总结就是,跟在孩子后面或者站在他们身旁,不要拽着他们走。

207-21 -王成 跳脱出语言的恶循环,正确对待宝宝。

第二招

提好的问题

如果孩子自己找到了解决方案当然皆大欢喜,但是遇到挫折,他们可能确实想不到解决方法,这时候,如果又不要直接告诉他们,那该怎么办呢?

学会把你的建议变成一个启发式的问题。启发式问题有六大类,大家结合例子很好理解:

* 提示最终目的:“你可以换一条道走啊,干嘛老走那条不好走的?”,可以改成,“我们想想,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 启发观察细节:“你可以先把这边压住,然后就打开盒子了”,可以改成,“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地方老翘起来呀?”

* 回顾过程:“你不能把两块积木都放在一边,会倒的!”可以改成,“我们想想,刚才是在做了哪一步以后就倒了”

* 提示相关原理:“因为好多天没有浇水,所以这些植物都死了……”,可以改成,“你记得我们说过,小花小草平时吃什么?”

* 提示解决路径:“你可以给她你喜欢的一个玩具,问她要不要跟你一起玩”,可以改成,“你知道她喜欢玩儿什么吗?”

* 回忆类似的成功经历:“你上次不是学会了吗?只要手端平,就不会洒出来”,可以改成,“我记得你上次做得不错,还记得那一次你的手是怎么做的吗?”

大家可能会发现,表达同样的意思,如果你改成启发式的问题,既给了孩子一些帮助,又没有把所有的事情都帮他做完,给他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同时,这还是在帮助他们逐渐学会怎么自己去解决一个难题。回顾最初的目的、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的问题、回想相关的原理和知识、尝试各种解决路径、回忆成功经验,本来这些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现在我们从这些角度去提问,未来孩子也就逐渐会学习到,从这些角度有可能找到解决方案。

207-21 -王成 跳脱出语言的恶循环,正确对待宝宝。

第三招

鼓励孩子找外部资源和信息

对孩子而言,家长是最直接、最简单的信息和支持来源,但是当他们所需要的帮助逐渐超过我们家长力所能及的范围(而这是必然会发生的),该怎么办呢?

尽早教会他们利用外界有价值的资源,让他们知道只要需要,一定可以找到帮助,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减轻对家长的依赖、培养独立自主能力,还能帮他们拓宽解决问题的路径。而这一点是很多家长非常容易忽略的。

先把寻求帮助的对象扩大:如果牙疼,可以去问问校医该怎么办;如果想知道棒棒糖在超市什么地方,可以问问超市的阿姨;如果觉得某个小朋友画画比自己画得好,可以向他请教经验。乐于向周围人请教的孩子,能获得更多的支持。

在我们的信息时代,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对信息获取手段的熟悉感,比如遇到难题,可以去百度、谷歌搜搜,也可以去视频网站上找答案,还可以查百科全书、去图书馆、博物馆。当然,家长在这些时候就需要先示范,让孩子熟悉这些工具,然后开始教他们使用的方法,特别是教他们怎么在纷繁的信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未来,获取信息的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定需要从小地积累。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孩子永远长得比你想象得快。不在孩子身边的父母或者祖辈应该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一段时间不见,孩子就蹭蹭地增添了很多新技能!但守在孩子身边的人,却往往会忘记或者忽视成长的力量。不经意之间,就看低了孩子自我学习的能耐。

207-21 -王成 跳脱出语言的恶循环,正确对待宝宝。

第四招

帮孩子树立信心

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的一大责任就是不要让这些挫折打击孩子的信心。但是这件事一不小心做不好就会起到反作用。有几种典型的错误安慰方式。

一味责怪外界因素:“哎呀,宝宝摔倒了!都是这个椅子的错!”这会让孩子养成遇到挫折怪别人的习惯,不利于鼓励他们自己寻找解决方案。

否定这件事情的意义:“没事儿,做不出来也没什么的。”这会让孩子觉得你不尊重和理解他的努力,或者轻易地导致放弃。

盲目的鼓励:“我对你有信心,你一定能拿到的!”,这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无力感和抗拒。

那么正确地帮孩子树立信心的方法是什么呢?其实要做的事情是与上一个主题孩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大人要记住的三步曲一样,先积极倾听、共情、接纳他们的情绪,然后帮助他们安抚情绪冷静下来,最后是让他们集中精力到解决问题上来。具体的方法请大家参考上一章的文章。

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爆发

特别要注意,帮孩子建立信心的终极办法,是让他们体验到由自己的努力带来的成功,因此,建立信心其实是上面各种办法带来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口头上的技巧。

总结一下,大家可以看到,当孩子一件事情做得不够好的时候,如果我们家长能够给他们留出足够的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在必要的时候用启发式的方法给一点助力,并且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寻找帮助和信息,同时还能用正确的方法安抚他们的情绪,他们就能很好地建立信心,自己面对人生的挫折,同时,也能把家长从小事全包办、大事帮不了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