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成长励志读书

赵丰老师和他的文字——那些流淌在他笔下的深情

2019-05-09  本文已影响55人  彩缤
赵丰老师和他的文字——那些流淌在他笔下的深情
赵丰,西安市鄠邑区人,1956年生,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201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当代哲学散文代表作家。出版《哲学的慰藉》《孤独无疆》《小城文化人》《声音与物象》《禅与物》  《河流记》等文学作品17部。第二届孙犁文学奖,第三届柳青文学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首届东方文艺奖,首届张之洞文学奖,陶渊明散文奖获得者,西安市第七届、第八届文学奖获得者。在《中国作家》  《青年文学》  《北京文学》等国内外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800余篇,1000余万字,获各种文学奖项百十篇余次,作品入选国家级年度文学选本。《帕斯卡尔芦苇地》《河流记》《乡野炊烟》《有雁飞过》等作品,入选全国各地高考、中学语文试题及中学生必读散文。部分文章被翻译成日文,韩文和英文。赵丰老师担任过广电局长、文化局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当文化局长后辞职,被身边的人称为当代的陶渊明。

1  第一次见赵丰老师

大概是去年六月份吧,我和我表姐去户县文化馆聆听了赵丰老师的散文课《散文的生命体验与精神境界》。

在去听课的路上,表姐对赵丰老师赞赏有加,说赵老师年轻的时候长得特别像徐志摩。

听到她对赵老师如此盛赞,我想,赵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人呢?

由于路上堵车,我们迟去了几分钟。等我们到了文化馆的时候,赵老师的散文课已经开始了。我们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抬头望着台上的赵老师,他戴着眼镜,中等个子,温文尔雅。他的课,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赵老师的散文课特别有味道,他讲:

散文表达的是作者个体的生命体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散文是一个人的内心生活,也可以说是精神世界最为真实的表达。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同时也是生命的一种载体。
散文表达的是人类共有的精神世界,它通过作者个体审美体验和内心世界的书写,必须将它升华为人类共有的认知和精神世界。二者构成了散文的命脉。

在赵老师的散文课上,我知道了他喜欢的作家是梭罗,史铁生,余秋雨,帕斯卡尔还有尼采。

两个小时的课程讲完了,好多文学爱好者和赵丰老师合了影。

估计是我表姐想和赵老师合影,又不好意思吧。她把我推到了赵老师的身边,用她的手机拍了一张我和赵老师的照片。

说实在的,那是我人生四十多年来,第一次和大作家的合影,真是特别紧张。

回家后,表姐把我和赵老师的合影发给了我,照片上的赵老师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而我的表情却显得特别紧张生硬。

和一位大作家合了影,却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真的觉得似乎缺少了什么。

赶紧发微信问我表姐在哪儿可以看到赵老师的文章?表姐给我发来了赵老师的公众号二维码,我关注了【赵丰书坊】后,赵老师每一次发布的文章我都认真拜读点赞,然后发朋友圈。

在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读赵老师的文字,觉得他的文字是心灵休憩的港湾。

有一次在赵老师的公众号看到他的新书出版了,却不知道在哪儿购买。在公众号后台给老师留了言,希望加他微信购买他的书,小小的支持一下他,却未得到老师的回音。

心想,就这样吧,也许老师太忙,或者是漏看了我这条消息吧。

2  第二次见赵丰老师

今年的四月底,在【龙窝读书会】的公众号上,知道了五一劳动节这天上午“龙窝第十九期读书会”在龙窝酒厂举行。

想在赵老师的公众号后台留言给他,希望他也来参加读书会,但又不好意思打扰他,只好作罢。

五一上午我和表姐一同前往龙窝酒厂聆听狄马,何志明等五位老师的【五月花  民歌情  陕北民歌五人谈 】。

刚走进读书会现场,表姐就指了指读书会场的西南角:“赵丰老师!”

顺着表姐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赵老师和几位老师静静的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我们也在离赵老师不远的地方坐了下来。

坐了大概有一个多小时吧,我站起来,走到后边站着看台上五位老师的表演。

无意中看了赵老师一眼,他在静静的翻着一本书,就赶快拿出手机拍了一张他的侧身照片。

读书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把在读书会现场的照片和赵老师的照片发在了我的朋友圈,也许赵老师永远不会知道有一个读者在默默的关注他,但这对我来说却是一个特别有纪念意义的事。

我为赵老师拍的侧身照

一个合格的粉丝就是对自己的偶像默默地关注而不去打扰。

正在我们准备离开会场的时候,龙窝酒厂的赵明理先生宣布:大家在读书会结束后,先在这里吃饭,下午有赵丰老师的新书发布会。

听到这个消息,别提我有多开心了,对于我来说,这真是一个特别大的惊喜。

大概快要两点的时候,我们来到了龙窝酒厂的【聚义堂】,赵老师的新书发布会开始了。

我们参加发布会的每一位得到了赵老师的新书《河流记》。

我们县电视台的记者对这次发布会做了报道。

发布会上,鄠邑区文联主席刘珂老师肯定了赵丰老师作品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他几位老师也对赵老师的作品进行了评论和肯定。

赵老师说,他本来不想搞这个发布会,他觉得无论做人还是写作这事要低调,外边怎样宣传他的作品是人家的事,咱自己要低调。

听到赵老师这样说,我都替他急。在这个很多小作者都知道自己的作品要想红,就要靠各大媒体宣传的时代,他竟然不愿意宣传自己,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发布会快要结束的时候,刘珂老师问我们还有没有要说的。本来我是想给赵老师建议,希望他多找媒体宣传包装自己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本来就很优秀,值得大力宣传,值得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

但我又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赵老师就是这个浮躁的社会另类的存在,我们何必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呢?静守己心,笑淡浮华,对于赵老师来说也许是更舒心更理想的生活。

发布会结束了,我捧着赵老师的书来到赵老师身边,问他可以不可以给我签名?他爽快的答应了,然后我请求他是不是可以加他的微信?他也笑着点了点头说,可以。

真正的崇拜一位作家,支持一位作家,就是购买他的书,拜读他的书,收藏他的书。

回到家里,我把参加赵老师的新书发布会的拍下来的照片发了朋友圈,然后给赵老师发了一个小红包,算是对他的新书《河流记》一份小小的支持。

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赵老师才收了那个小红包。赵老师收到了我的这份心意,和我对他新书的小小支持,以及对他作品的肯定,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是愉悦的。

赵老师的新书《河流记》 赵丰老师和他的文字——那些流淌在他笔下的深情

3  拜读赵丰老师的新书《河流记》。

我用三天的时间,认真的拜读完了赵丰老师的新作《河流记》。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文学界,在这个靠炒作就可以把有些作者和作品炒红的年代,那些依靠媒体的所谓作家的文字在赵老师洗尽铅华诗一样的文字面前黯然失色,没有一点儿血肉和生命力。

外面的世界无论怎样的喧哗,都和赵老师无关。他只是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安心写作。在赵老师的文字里,我看不到半点老态和暮气,反而觉得他的文字像清晨阳光下百灵鸟的歌声,轻灵婉转,美好动人。

赵老师的文章广博辽阔,充满诗意的美感。他的文字带着水汽,每一个文字像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一朵花,一片叶,一株草上闪闪发亮,熠熠生辉。

他的识见是浸润在整篇文字里的,读者只有捧着他的书,一字一句静心拜读,才会感受到文字本身、语言本身所带来的光亮与启迪。

从赵老师的文字里,读者可以清晰感觉出,他是赤诚亮堂之人,他身上有一种从黑暗穿越而来的光明与敞亮。他保持了一位书写者、一位知识分子应有的尊严。

赵老师特别喜欢水。他在接受某刊物采访时说:

我有着极其浓厚的河流情结。我在秦岭北麓的沣河边出生,后随父母到了曲峪河畔的南正村,再后来工作生活在鄠邑区这个小城,城西就是涝河。每转换一个地方,都有一条河流陪伴着我。河流,就这样潜移默化到了我的灵魂里。在河流边生活,在河流旁思考,成为我人生的方式。

在《河流记》里,赵老师这样说:

很多时候,我的潜意识里感觉到自己就是那滚动的水,哪里有河床,我就奔向哪里。每每看见一条河流,哪怕是细瘦的小溪,我也会抑制不住心灵的颤动,有种相见恋人的喜悦,向它倾情。只要有河流,无论我在任何地方,都不会有异样的感觉。

赵老师写他的奶妈教他念童谣。“念完,奶妈把我抱进河水里前后摇晃。她是把河水当成一个摇篮,摇着我成长。”

他写我们家乡美丽的曲峪河。“水面浮着好看的花,陪趁着绿的叶子,几只蜻蜓张开翅膀,在花叶上叼食阳光的影子。”

这些如诗如画的语句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读着这些文字,我们好像在做着一个甜蜜的梦,希望这个美梦永远不要醒来。

读这样的文字,我的心灵微微颤抖,那种美妙的感觉满溢心头。我好像看到了赵老师笔下美丽的蝴蝶扇动着轻盈的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的灵魂因为这样闪闪发光的文字而震颤不已。

赵老师的父亲热爱泥土。

“从地里回来时,父亲的身上总会带着一些泥土,母亲想用手扣,父亲一歪头避开了母亲的手,说到:泥土不脏。”这样哲学家一般的句子,却出自只读过三年私塾的父亲之口。

“春天是从泥土中来到碾儿庄的。泥土是春天的母亲,春天是泥土的孩子。”

“碾儿庄是一抷苍老的泥土,一茬茬人都是生于斯,老于斯的古树。他们手执蒲扇,挥去浮世的云烟,静抚鸡犬牛羊的呼吸,以一种世俗无法扰攘的淡然守望着生命,回味泥土上的人生,他们一个个在泥土里摸爬滚打,直到连泥土也摸不动的时候,这个生命就该被泥土抚摸了。”

这样美好深情,晶莹剔透的文字在《河流记》里到处流淌,时不时的流进你的心坎里和灵魂深处,滋养你,温暖你,洗涤我们的心灵,净化我们的灵魂。

一位作家,只有匍匐于大地,走进底层人的生活,才能写出接地气的作品。赵老师做到了。

赵丰老师对祖国山山水水和泥土深沉的爱流淌在《河流记》里。《河流记》是他唱给祖国山水的绝美赞歌,他捧出他的心唱得那么优美动听,深情款款。

赵老师坚信好作品发表可以不靠关系,获奖不靠“打点”。

在赵老师看来,圈子、关系、热闹、吹捧、鲜花、掌声,是制约一个作家走向文学巅峰的桎梏。一个人的精神要靠自己来慰藉,一部杰出的作品要靠清净才写得出来。

著名作家陈忠实老师生前对赵老师说过这样一番话:

千万不要急功急利,那对作家不好。要低调,做人要低调,搞创作也要低调。那些被媒体、记者追着屁股报道的作家未必就是好作家。媒体永远发现不了真正的好作家。生前的曹雪芹,世上有几个人知道?真正的大家都是死后才被人记住的。因此,千万不要计较媒体对你的冷淡。一旦被媒体抓住不放,你这辈子就完了,就很难写出传世的东西了。”

4  去县城拜访赵丰老师

拜读完了赵老师的《河流记》,特别想拜访一下赵老师,也希望收藏他的所有作品。

给赵老师发了微信说我的想法。赵老师说早期出版的书有些找不到了,不能给我他全部的作品。

可能赵老师觉得他的有些作品怕我看不懂吧,他说让我先去他的工作室看看他的书,适合我的再让我带回家。

去县城拜访赵老师的那天早上,我在赵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了他发布的一篇给陈忠实老师的文章《灞桥的那个老汉》,文章还原了陈忠实老师生前和他在一起的一些生活片段。

赵老师写他曾经借了一辆三轮车拉着陈忠实老师来过我们涝店镇,去过好多地方,经历了一些特别有趣的事。

读着那篇文章,特别羡慕两位大师之间的友情。

上午不到十点,我已经来到了赵老师的工作室附近,本来想给他打电话,街道的各种声音太嘈杂,于是给他发微信说我到了。

赵老师很快回复消息说就让我在长虹饭店门口等他,他来接我。不到五分钟,赵老师就从长虹十字北边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过来了。

我站在长虹饭店的对面向赵老师招了招手,向他走去。他让我坐在他的三轮车上,坐上赵老师三轮车的那一刻我笑着说:“赵老师,不好意思让你拉我。”说着又想到了我早上看到的他写给陈忠实老师的那篇文章。

心想:他用三轮车拉过大名鼎鼎的陈老师;而在我的面前,他是我崇拜和仰望的大作家,但是他却是那么的谦卑,竟然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来亲自接我。

看起来姿态谦卑的赵老师,全身散发着光芒。而那淡淡的微光,看似低调,却弥久不散。

这样低调平易近人的赵老师,也值得世间所有温暖的回馈。

坐在赵老师的车上,我拍了他的背影

来到赵老师的工作室,我们上了二楼。他给我搬来了他已经给我整理好的书,让我坐下来先看看,我在翻着老师的书时,他又给我找来了其他的一摞文学书籍,说是送给我的。

我说了声谢谢老师,继续一页一页的翻看面前的书。赵老师给我倒好了茶水,放在我的面前。在要翻看《思想者的旅行》时,却发现套在书上的塑料包装袋还没有拆下来,我轻轻的撕开了它,顺手把那个袋子放在桌子上。赵老师没有说话,把那个塑料袋拿起来,扔在了垃圾桶里。

感觉赵老师是一个特别平易近人的人,没有任何架子。

大概翻了一下老师的书籍,觉得都非常不错,就全部要了。赵老师给我一本本签了名,认真的盖了章,找来一个纸袋帮我装起来。

另外的文学书籍,他另找了一个袋子来,认真的帮我装好。

我拿出五百块钱递给赵老师,赵老师连连摆手,说太多了,绝对用不了那么多。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赵老师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一点儿钱。

赵老师在他的书房给我签名

赵老师给我签完名,我和赵老师聊了会儿。

赵老师说他年轻的时候,很少阅读国外作家的作品,那时候的语文课本鲁迅的文章很多,所以他受鲁迅先生的影响很深,早期的作品明显带着鲁迅小说的风格。后来又喜欢上了沈从文,孙犁,史铁生,开始了跨文体写作的实践,以及体裁主体从小说到散文的转变。

真正让他的文风实现突变的是梭罗。阅读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后,他兴奋的夜不能寐。并从此彻悟,明白了应该怎样写文章。

赵老师说,他早期的作品,明显带有散文的痕迹。因此,骨子里他是一个散文作家,包括他的长篇小说《小城文化人》也是运用了散文的笔调获得读者喜爱的。

从小说到散文的转变,并非赵老师有意为之,而是天意注定他要为散文而活着。散文的最高品质是屹立于真情背后的深邃思想,以及文字所表现的人格力量,还有作家所达到的精神高度。

赵老师说他对网络语言持不齿和拒绝的态度。目光一触及那些字眼,他会自觉的终止阅读。汉语本身是一种优美的文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汉语更科学、更丰富、更严谨、更高效的语言了。丑化汉语,排斥汉语的表达方式,如此的“创意”,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背叛,对一种优美文字的亵渎。

当我问到赵老师的写作水平这么高,已经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为啥不给一些企业写推广文章?这样可以多赚一些钱,更能提升他的生活品质。

赵老师说,在上世纪后期企业家们纷纷寻求包装自己的时候,一位文学界的朋友看到他经济拮据,囊中羞涩,便动员他为一位企业家撰写报告文学,并说出了丰厚的回报,因为赵老师的拒绝,结果得罪了这位朋友。

赵老师说他理解那位朋友的好心,但他不能背叛自己的写作底线:绝不为金钱而写作。

很多人劝赵老师,迎合市场写色情、暴力,科幻、写电影、电视剧文学剧本,说这些来钱快,他都没有动心。古人尚且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他更不会为了市场,为了钞票而写作。坚守自己的写作底线,为人生,为艺术而写作,是他生命的快乐。

赵老师说他在以后的写作生涯中,生命不息,创作不止。这属于他的生命方式,写作是一种生命体验,个体的生命体验是人类精神的财富。写作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对人生,对社会,对生活有独到的认识和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文字。

一个写作者,必须坚持人格的独立性,与潮流和风尚保持足够的距离。一个写作者应该关注的并且将其作为写作素材的,应该是那种与众不同的、表现出丰富的个体特征的生活。

一个有野心的写作者,总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跟他人的作品区别开来。任何一个写作者的努力,都是“嘤其鸣兮,求其友声。”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的个性化,恰是通向某种程度的普遍性的桥梁。

说到这儿,我看到赵老师的水杯没水了,给他的杯子添了茶水,赵老师喝了一口,继续说:

用自己的心灵写作,用心而不仅仅是依靠五官,依赖感觉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一个作家的立场,应该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样才能写出社会的本相,描写出属于人生本质的作品。一个作家,应该是一个思想家。人物,事件,场景,景物的描写,只有进入了思乡的高度,才可能是流传后世的作品。思想不能先入为主,而是渗透在所描写的人物、事件、场景、景物中。

一个作家,必须广泛吸收人类一切优质的文化遗产,从中西方文化里汲取营养,才能使自己的写作进入更好的境界。

赵老师说,文学的世界里,他远远谈不上成功,因为距离文学大师,距离文学圣殿,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像莫言那样做一个世界级的作家,是他毕生的写作目标和追求。

为了不耽误赵老师太多的时间,我看了看表,整十一点,告诉赵老师我要回家了。

我拿起来了赵老师给我的两大袋书,赵老师伸过手来,说他帮我拿着,我宁是不肯。无论说什么,我绝对不能麻烦他了。

我们下了楼,走出屋外,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赵老师家对门的一个老人站在门口,看到赵老师出来,主动和赵老师打招呼,说他在赵老师的微博里给赵老师的文章刚点过赞了。

赵老师和我都笑了。赵老师给那位老人介绍我时是这样说的:“这女子今天来我这儿拿我的几本书。”

我想起了赵老师曾经在他的那篇《灞桥的那个老汉》里写:

我给我们户县百姓介绍陈忠实老师的时候,就说,灞桥的那个老汉。

希望今生今世,有一天,赵老师在给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这样说:史家庄的那个女子。

那么,这将是我一生的荣耀。

坐着赵老师的三轮车,我笑着对赵老师说:“赵老师我没有白活,坐您的三轮车是我的福气。一个农村妇女,竟然享受到了和大名鼎鼎的陈忠实老师一样的待遇。”

赵老师爽朗地笑了笑。

我目送着赵老师的背影,心想,如果不认识赵老师的人,看到他骑着电动三轮车,再看看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穿戴,绝对不会看出他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大作家。

而此时此刻的我知道,那个背影,是一位简单,低调,单纯,善良的作家的身影。如此而已!

赵老师像一条静静的小河流淌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无声无息……

如果在当代,有一位作家的文字既朴素又华美;既朴实又高贵;既有宽度又有深度;既低回又昂扬;既有生命的张力又有思想的交锋;既高于自然又超越人生。那么,我认为,这位作家无疑是赵丰老师了。

赵老师是一位特别低调的人,《河流记》是当代作家圈的一股清流,我拙劣的文笔写不出赵老师和《河流记》千分之一的好。只是怀着我对赵老师的崇拜之情和真挚祝福写下上面的文字。

赵老师新书发布会现场

5 各位评论家对赵老师文字的褒奖

中国每日新闻集团董事局主席、总编辑,中国国际新闻网总裁,《每日新闻》社长兼总编黄一辉盛赞:

赵丰的散文美学,内涵丰富深邃,气象恢宏高远。它以“体验生命”与“精神境界”为选材支点,以“生命哲学”和“禅意阐发”为表现手法,以多元化叙事为依托,以“自然物像”为审美取向和美学境界之追求,构成了自成一家的美学结构。
《河流记》是一篇浑厚大气之作。是赵丰生命与哲学感悟的结晶,无论是人的命运,还是万物之象,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精神的辐射。无论是山水虫鸟,还是人的生命状态,都掩映在哲学与精神的光影中。高山是他的精神之撑,河流是他的思乡之流,从鸟和虫儿的叫声里,他感知到的是人性之美。
《河流记》是赵丰生命体验与哲学感悟的结晶,无论是人的命运,还是万物之象,都闪烁着哲学的光芒,精神的辐射。无论是山虫水鸟,还是人的生命状态,都掩映在哲学与精神的光影中。高山是他的精神支撑,河流是他的思乡之流,从小鸟和虫儿的叫声里,他感知到的是人性之美。

著名评论家石晓博老师如此评论赵丰老师的文章:

赵丰是一位思维敏锐,善于创新的散文家。在他的文本中,传统的散文手法被颠覆了,代之的是新颖的思维方式和行文特征,将自然、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创造性思维形象表现出来,并通过文学的灵感与直觉将其转化为心灵的感悟和精神的拓展,使读者获得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

文字评论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西安市鄠邑区作家协会主席刘珂老师这样评论赵丰老师的文字:

赵丰骨子里有诗人的气质,他至情至性,感性唯美。在情感题材领域,他是文学的原教旨主义者——信奉抒情至上。赵丰的亲情叙事在追忆亲人、讲述故事的同时,更加注重生命体验的呈现和整个心灵世界的表达,其实就是来自其个人秉性诗意的表达。
小说的叙述方式,散文的抒情表达,诗性的意境氛围,构成了赵丰亲情散文,乃至他整个叙事作品的鲜明特征。他以创造性的艺术形式开拓着汉语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当代文坛上独立鹤行。
年轻时候的赵丰老师 赵老师的公众号【赵丰书坊】,识别二维码关注

赵老师的新书《河流记》 当当网、京东商城有售。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