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从时间花费判断未来你能成为怎样的人
知道这本书,是在读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时看到的,李笑来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说他的一次人生转折是从读过奇特的一生开始。这样的评价我也必须一看,想知道这本书的奇特之处。拿到书后,用3天时间读完。最大的感受就是:你未来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并不取决于你说过想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而要看你今天把时间花在哪里!
读完这本书,我有3点想分享出来:
1、目标导向:制订合理的目标
1918年,柳比歇夫28岁,提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柳比歇夫很早就意识到,达成人生目标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所以他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时间。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一天没有间断,直到逝世,整整记录了56年。再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这件事不间断坚持做了56年。
他生前发表了七十来部学术著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广为翻译出版。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五百多印张。五百印张,等于一万二千五百张打字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一生忠于一个目标,柳比歇夫自己是幸福的;在别人眼中,也是令人羡慕的。
从概率方面来看,成为像柳比歇夫这样伟大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的人。普通人,给自己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更靠谱。
什么算合理的目标呢?
目前能想到的有两个条件:其一是从精神层面来说,你内心渴望实现的事情;其二是通过努力能做到的事情。
根据以上两点,我目前的目标有2个:成为一个思想上独立的女性和成为一个出色的电商运营人。
虽然有两个目标,但并不冲突,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两者缺一不可。
2、品德管理
对于有才华的人,我们总是在各方面给予宽宥。
柳比歇夫是属于不愿利用人们对他的优待和宽容的那种富有才华的人。他的日记和书信,记载了他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形成自己的个性在精神方面所做的努力。
这样的自我修养在许多人看来是没有必要的,甚至令人愤慨。最普遍的是,大部分人认为首先应当是环境和社会作用与人,社会有责任培养人的个性,使个体的个性臻于完善,并对个人的个性提出要求等,所以大部分人顺其自然,不对自己提要求。
柳比歇夫却不然,他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自己监督自己,自己检视自己,自己向自己回报。
柳比歇夫通过时间统计法不断研究:自己在写、读、听、工作、思索等各方面到底能做多少。他找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不让自己负担过重,又充分发挥所有潜能。
不间断的坚持时间记录56年,正是柳比歇夫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品德的一种表现方式。
3、平衡:过的很好的一生
柳比歇夫的生活并不是只有工作,他一年看70多场电影;睡的很多,每天10小时左右;每年写200多封回信等,他的时间并不是全部都花费在工作上,他有几条守则: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的很多,10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几条守则是他个人的守则,是按自己生活和自己身体的特点拟定的-----他好像在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在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怎样过上很好的一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重要的是找到你内心的平衡点,不要顾此失彼。
最后,要强调一点,时间是最忠诚的见证者,你看重什么,就把今天的时间花在它上,坚持下去,相信未来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