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掌握这七种方法,轻松养成好习惯
在知乎上看到有位网友提问:做一件事保持多久才能养成一个习惯?
其中一位网友调侃:我上了20几年班也没养成自己勤劳的品质。
还有一位网友回答:不要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就像吃饭睡觉那样自然。
那么为什么有很多人在年初立下flag:
今年我一定要读XX本书
今年我一定要廋XX斤
今年我一定要.....
......
年末都不能如愿完成?
难道是因为三分钟热度是现在普遍的现象吗?
日本作家古川武士在《坚持,可以养成的一种习惯》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其实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仅仅是需要意志力,更需要方法和诀窍。
01
三分钟热度的元凶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舒适区,持续待在里面让我们安全感倍增。
而一旦发生改变,我们身体本能的条件反射,会认为“培养新习惯”是对自身的一种威胁。
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无法长久坚持,习惯就很难被养成。
这就是三分钟热度的元凶,书中称之为“习惯引力”。
它有着很厉害的两大武器,分别是抵抗新变化和维持现状。
一旦决定培养一个新习惯,身体就会本能做出反应,试图不被新的行为影响。另外,人的大脑无法鉴别习惯的好坏,一旦认定某种行为跟往常一样,就会拼命的守护原有的舒适区,继续温水煮青蛙。
这就是“三分钟热度”所操控的内部机制,也是难以养成良好习惯的罪魁祸首。
02
养成习惯的三个阶段
想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反抗期,不稳定期和倦怠期。
在开始培养一个新习惯之前,作者就提前给我们打了预防针:
1.不要同时培养多个习惯,锁定一个习惯即可。
2.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操作越简单越好。
3.不要太在意结果,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在一开始就能交出完美的答卷。
有专业人士做过调查统计,42%的人会止步在反抗期。刚开始是习惯引力最强的时候,也是最艰难的时期。
你可能会感觉没劲,只有三分钟热度;
你可能会因为执行计划不当中途放弃;
你也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变得越来越拖延。
只要冲过反抗期,你就离成功近了一大步。
进入不稳定期后,闯关的门槛会变高。
你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事情打乱原有的计划;
你可能会因为加班或私事不得不中断计划;
你也可能会因为天气等不可控因素无法连续进行。
若想安稳的度过不稳定期,必须让自己意识到,面对突发情况,自己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巧妙的解决问题。
安稳度过不稳定期后进入最后的倦怠期。
千万不要因为成功进入倦怠期而沾沾自喜,不到最后一刻,不一定胜券在握。
你可能会对现在进行的习惯培养提不起劲甚至感到厌烦;
你可能会进入自我怀疑的状态,觉得在做的事情毫无意义;
你可能会因为持续做一件事而感到空虚,不满足。
这时候千万别被影响,这是“习惯引力”的最后一击,为了保证万无一失的培养良好的习惯,请一定要小心谨慎的度过疲倦期。
03
学会这七个方法,轻松养成好习惯
方法一:婴儿学步法
在反抗期中,“习惯引力”是最强大的时候,三分钟热度作祟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
这时候,我们要学会把任务肢解,从小处着手,像小宝宝一样,一步一步,慢慢的学会走路。
我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慢跑30分钟对我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跑一下歇十下,痛苦的跑完让我觉得生无可恋。
之后用婴儿学步的方法,从五分钟跑起,适应了再慢慢加到十分钟,十五分钟.....到最后能顺畅的跑完30分钟,慢慢的爱上跑步。
方法二:简单记录
当你设定适合自己的“婴儿学步”的计划后,接下来就是简单的记录。
你可以用纸笔记录,也可以用app记录,比如你7.1号跑步5分钟,2号跑步10分钟,3号跑步15分钟.....让自己的努力客观清晰的呈现在自己面前,提高自己的行动力。
切记不要进行复杂的记录,本身记录这件事情比较枯燥,建议一定要坚持简单的记录方法。
方法三:行为模式化
所谓“行为模式化”就是给自己设定相应的时间,地点,做法等,让培养习惯变得容易。
比如想养成清晨六点钟写作的习惯。那么每天六点一到,不给自己任何的借口,找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地方,开始与自己独处的时间。
当你每天六点重复写作这件事情,持续一段时间。如果哪一天中断了,你会全身不舒服,那你就离成功培养了写作这个习惯不远了。
方法四:设定例外规则
计划赶不上变化,无论之前计划多么周全,要想一个月完全都执行确实有点困难。
比如你决定每天晚上跑步半小时,“今天部门突然聚餐”,“今天下大雨”等都会被迫导致中断计划。
如果类似情况频繁发生,就很容易产生厌烦想放弃的念头。这时候设置一个“例外规则”尤为重要。
比如今天很累想早点睡觉,那就允许自己看几页书就好。加班回家比较晚,可以在路上利用碎片化时间看书。
这样做并不是溺爱自己,而是有弹性的改变计划对培养习惯有良好的促进效果。
方法五:持续设定开关
“持续开关”是为了让习惯能够持续的进行而设计的一些“小心机”。
在心理学上将积极行动的来源分为“产生快感”与“回避痛苦”两种。
书中将开关分为“奖励型开关”和“处罚型开关”。两种大开关又分别包含六种小开关,就是具体的奖惩方案。
这两种开关都能推动习惯的进行。
比如,你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自己奖励,告诉自己只要完成了这个目标,就可以出去旅行,或者买垂涎已久的包包,具体奖励由自己决定。
又比如你觉得自己没有坚持下去的动力了,也可启动处罚型开关,可以在朋友面前立下flag,请朋友监督,如果完不成,就请朋友吃饭或者给朋友发红包,具体处罚由自己决定。
根据培养习惯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开关的设置。
方法六:添加变化
任何人在培养习惯的时候都会经历一成不变的状况,却没有人喜欢一成不变的感觉。
当我们单曲循环一首歌,久了会听觉疲劳;
一份工作持续了一年以上会有想辞职的冲动。
一直持续这样的状态,人们就很容易找到借口放弃,如果适当的添加些变化,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阅读书籍可以准备不同类型的书籍;
运动的时候,今天不想跑步,可以换成跳绳,骑单车等。
适当的添加变化可以给习惯的培养添活力,提高继续行动的动力。
方法七:计划下一项习惯
在进入培养习惯的最后一个阶段倦怠期的时候,计划下一项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在一个习惯快要完成的时候拟定下一个习惯培养,不仅能给现计划带来动力,还能以全新的心态投入到下一个计划中去。
用“婴儿学步”和“简单记录”帮你安稳渡过反抗期;用“行为模式化”,“设定例外规则”和“持续设定开关”帮你顺利到达倦怠期;用“添加变化”和“计划下一项习惯”来帮你给一个习惯的培养画上圆满的句号。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过: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大家有时间都可以去看看这本书,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却能受益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