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年我们唾弃家乡,过年我们却眷恋它
一个朋友独自在城市闯荡,老和我抱怨农村家里妈妈的唠叨,爸爸的窝囊,说起小时候贪玩经常被爸爸揍,或者毫无理由就被打,还有周围冷漠的亲戚,说起来总是一脸愤恨。
可有一天他突然说,如果哪天爸妈去世了他会觉得世上没有亲人了,从此无家可归生无可恋。原来家人、家在他的心中,虽然是一直被他唾弃的对象,但也是唯一让他留恋的存在。
年前某天,当我忙的不可开交时,他打电话告诉我已经在前一天半夜出发回到了老家,语气中是掩饰不住的欢快和轻松。
我知道他这一年因为经济大环境遇冷生意下滑,下半年过得很辛苦,不止一次的提起想回到从前创业前,虽然穷却开心的日子。
我也听说他小时候家里穷,父母出门打工挣钱,他和妹妹被寄养在亲戚家,总是被冷眼相待的经历。他不止一次抱怨家乡亲戚太世故,在他日子好了以后巴结他和他家人。
当他告诉我回到家乡,村里他捐过款的戏台建好了,邀请他去剪彩,家里大姨小姨姑姑准备了一大桌菜等他去吃,小辈们排着队等他发红包,每天晚上和一群大老爷们喝酒吹牛到深夜……哪里还有唾弃的成分,分明都是很开心很愉悦的语气嘛。
不管我们曾在家受过多少委屈,可能也有一些年幼时灰暗的记忆伴随我们挥之不去,但在一些时刻,尤其是逢年过节,这种委屈和抱怨一定会被留恋和思念取代,当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受尽委屈的时候。
大学时关系最好的室友婷,这个在我眼中温柔妩媚的软妹子,在某天只有我俩在宿舍的深夜,抱着我哭的梨花带雨,只因为回忆起曾经爸爸对她的严厉话语和妈妈当她面多次提起的离婚。家的温暖,对她而言是既留恋又不敢奢望拥有的存在。
当昨晚万家灯火、全国人民团圆欢度除夕夜时,我问婷在做什么,她说正一个人孤单地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放烟花,正和我说着,她说父母下楼来陪她一起欣赏烟花了。
去年和婷一起跨年,我俩躺在一张床上,在接近零点的时刻,我说我俩许个愿望吧,她说希望明年父母能好好在一起,互相理解。
一家人能在一起过节真好,越长大这种感觉越清晰。
曾经端午节家里会准备粽叶和大米红豆,为了第二天能吃上热腾腾的粽子爸爸要包粽子煮粽子到凌晨;
除夕夜家里会做一桌子的菜,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还有爸爸擀皮、妈妈亲手包的我最爱吃的韭菜饺子;
元宵节从超市买来的芝麻馅,妈妈会教我怎么做成小块再塞到面团里揉成汤圆。
很多细小的回忆在现在想起来都像很遥远的记忆,粽子和汤圆超市里可以买到各种味道,家里也不再费力做了;除夕夜也不再做一桌子的菜,取而代之的是在酒店吃年夜饭或买各种半成品食物回家加工。
越是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越是追求内心最初的平和。不管时代在变,记忆在变,我们对家乡的抱怨不变,对家乡的热爱不变,对家的眷恋不变。
尤其是春节,从让世界人民都叹为观止的春运大军就能看出,中国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就是与生俱来,流淌在每个人血液中。
没过年我们唾弃家乡,过年我们却眷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