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吃饭衡山佬。
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热闹的2018年即将过去,又快过年了。
图片来自百度发自简书App回忆儿时的年味,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关于我家乡过年的一些俗语。在我的家乡关于春节有许多俗语,“大人盼插田,小孩望过年”,“大雪飘飘兆丰年”“年头吃到年尾,有余有剩”……这些都反映了物质匮乏年代,人们盼望来年生活更加美好的热切愿望。然而对我记忆最深,反映家乡年味的俗语是,“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吃饭衡山佬。”
在我的家乡湖南衡山县、衡东县一带,自我懂事以来有一个奇怪的习俗。每年过年是大年三十早上天不亮就吃年饭,年饭菜肴丰富,有红烧肉、有饽椒炒土鸡,有红烧鱼以及家乡美味的小吃等等,九盆十碗,哪怕家庭经济再困难的人家,过年也要凑齐八个菜。
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勤劳的农村妇女,每逢大年三十那一天,她总是不到四点就起床了,一边做饭,一边做菜,当把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弄好,才叫我们兄妹穿衣起床,洗脸刷牙再吃团圆饭。面对平素很难吃到的美味,我们兄妹狼吞虎咽,撑开肚皮吃,怎么吃也吃不完。我曾经问过我母亲,过年炒这么多好菜,吃一天也吃不完,妈妈笑着说,这叫年年有余,也叫有余有剩,还叫年头吃到年尾。
吃完团圆饭,差不多天亮,所以外面留传着形容我们家乡人吃年饭的习俗,用“鸡不叫,狗不咬,半夜吃饭衡山佬。”至于我家乡吃年饭为什么天不亮就要吃年饭,有各种各样的传说版本,有的说是祖辈为了躲避盗匪,有的说祖辈年头到年尾都很勤劳,三十是一年最后一天,更应起得早,众说纷云,莫衷一是,己无从考证。
吃过年饭,我的父亲就拿出笔砚,要我磨好墨,自己用红纸裁成条幅,然后龙飞凤舞写上一幅春联,粘贴到大门的两边,最后分给我们兄妹几个一些小炮仗,自个儿去玩。
到了晚上,吃过晚饭,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然后大门紧闭,这叫关财门。关好财门,一家人围坐在旺盛的火炉旁,唠唠家常,这叫守岁。我做小孩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妈妈首先给我们讲《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这些民间故事;然后对我们兄妹几个一年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学习成绩好的表扬,成绩考得不好的,提出鼓励,希望来年取得进步,我们兄妹几个也默默倾听,等着平素很难见到的、崭新的十元大钞。大约到十点钟左右,我们兄妹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妈妈拿出钱包,给我们兄妹每人分发一张十元崭新的人民币压岁。到第二天,即正月初一,天还未亮,妈妈又放了一挂长长的鞭炮,预示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叫开财门。天刚蒙蒙亮,妈妈一早起来就叫醒我们兄妹几个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妈妈回热昨天余下的剩菜,我们吃过早饭,由老爸带领我们兄妹几个到本村各位长辈家拜年。初二日一大早,吃过早饭,由父亲带领我们去给外公外婆拜年,这样姑妈家、姨妈家,那时交通不便,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丰盈,每天吃肉吃鱼,反而没有急切盼望过年的愿望;我们这里吃年饭也逐渐不是鸡不叫,狗不咬吃年饭了,只有少数村民还遵循着古老的习俗,而大多数村民也向城市人学习,等到中午吃团圆饭,有的村民甚至等到晚上才吃年饭。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在过年的年味好象清淡了许多,反而不觉得只有过年才能吃到大鱼大肉,只有过年才能穿到新衣新裤,只有过年才能拿到崭新的压岁钱。所以现在的孩子很难体会到我们那代小朋友迫切盼望过年的心情,现在的孩子有的甚至不愿到亲戚家走动,为长辈拜年;而大人为了出外打拼,正月初六或初八,早早回到工作单位报到,过年的热闹气氛也逐渐消退,只能让人留下美好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