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计 计中诡计
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
译文: 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新解: 我们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运动与变化当中,有一句话叫:“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就是说世间没有永远高贵的事物,做事情也没有永恒的师长和榜样。今天被肯定的或许明天就要被否定,今天被否定的或许以后还能派上用场。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否定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纷乱的世事,我们也要有一种变化的眼光,并采取灵活机动的办法去处理问题。《谋篇》当中指出:“为人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意思是说但凡一个人筹划某种事情,总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那就是先要弄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并以此来审查对方内心当中的思想感情,即他做这件事背后的动机、所要达成的目的;待对这些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要确定“三仪”。所谓的“三仪”,就是我方制定的上策,中策及下策,而后再将这三者的优劣长短进行参验比较,最后确立可供实行的奇谋妙计。
圣人做事往往是小心谨慎,观往察来,以求在事情当中不会出现什么差错,即便发生某种意外,他们也能在事前有所预料,这并非是什么神力,而是深刻考察的结果;愚人做事往往是在表面看到这件事对自己有某种好处,于是便立刻着手,鲁莽行事,结果是一败涂地。
《阴符集释》中指出:“心目相关,生死相因,物机相应,曾无间断也。”意思是说眼睛看见了美好的东西,认为它能给自己带来无上的好处,心里面就总是老想着它,吃饭睡觉也放不下,就豁出一切去追求,结果去了发现是个陷阱,“哎,怎么开始的时候没想到呢?”可后悔也已经来不及。有时候这个陷阱是可大可小的,轻者损失钱财,如网络诈骗,赌博等;重者丧失生命,如夫差就是在美色谗言中亡了国。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外物与我们的内心情感是彼此相回应的,看到好处,我们的内心会习惯性的向它靠拢;看到坏处,我们的内心也往往会与它相排斥;但有时候在一个复杂事件当中往往会有阴有阳,甚至会阴阳互易,今天你看到它是个好处,明天它就可能是个陷阱;今天你感觉自己掉坑里了,明天它就有可能又变了一个模样,外界事物就像一个变幻不定的股市那样令人摸不着头脑。
但作为一个谋略者,我们必须要能掌控的了外界的真实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也只有行动方案合理,我们的决断才不会出现差错。我们说“将失一令,兵败而身死”,一个将帅如果决断失误,那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鬼谷子说:“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对外界的信息掌握的不周全,那得到的情况就不能够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那我们制定的策略它的根基就有可能不牢固。试想一下,如果一棵大树根基不牢固,那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它必将会被外界的强风连根拔起。
在这里,鬼谷子告诫我们,在外界复杂的环境面前,我们必须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界名利所左右。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遭遇灾祸,要想到福祉就有可能在它周围倚傍;看到福祉,不要忘记灾祸就有可能在它底下潜伏。
《微微一笑很倾城》中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致一科技的肖奈团队开发出一款游戏叫做倩女幽魂,但却缺少发行和宣传的渠道,于是就想和其他公司合作。此时真亿科技也向肖奈他们发出了“邀请函”。“我们大家都是搞技术的,也不懂得那些弯弯绕绕,我就直说了,我们打算出资300万购买你们的游戏著作权,我们希望你们也能来我们公司,共同完成这个作品,我们也会另行付给你们高薪。”会谈中,真亿的李总开门见山。
“这……”肖奈有些迟疑。
“其实我们也有类似的创意,正在开发阶段,不过,如果肖总肯来主持的话,我们会更有把握,更欢迎。”李总道。
“甄总和李总的美意,我们一定好好考虑。”
“我们是很有诚意的,我们公司就非常需要像你们这样的新鲜血液。”甄总道。
“是啊,现在像甄总这样愿意投资大学生的伯乐,可已经不多了。肖总,你们可千万不能错过。”李总附和着。
“当然。”肖奈道。
“那好,我就等你的答复。”
在这里真亿的李总他们想以300万挖走肖奈团队,其实这可以称的上是笑里藏刀,他们不过是想利用肖奈他们的创意为自己谋求暴利,这种借鸡生蛋的策略在商战中也时常被人运用。而肖奈在会谈中已经听出了他们下一步的意图(听话不仅要察言观色,还要听出对方的弦外之意,话外之音),即如果自己团队拒绝合作,那他们就会采取非常规手段来窃取己方的劳动成果。为了拖住他们,并给自己争取行动的时间,肖奈采取了一种委婉的办法。
他采取了什么办法呢?叫做迂回,也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即先稳住他们,给他们吃下一粒定心丸,而自己则在暗中加强力量防备他们,使他们无隙可乘。
有一个细节,可以看出肖奈回去之后对真亿科技(敌人)进行了调查,也就是鬼谷子所说的“求其情”。真亿的人邀请于半珊(肖奈室友,也是该团队一员)单独见面,众人怀疑他们是想挖墙脚;“他们公司有这样的历史,前年他们公司推出的卡牌手游记得吗?”肖奈问。
“记得,月流水过亿,业界传奇嘛。” “没错,这款游戏是一家小公司开发的,真亿科技收购没成功,直接高薪挖走了整个团队,做了一款差不多的手游抢先上市,这次可能是想故技重施。”
我们说观往可以验来,观察过去的事情,正是为了验证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借助以往的经验,才不会在别人掉过的阴沟里翻了自己的小船。当然,更重要的是肖奈在利益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审查敌人的真正意图,这样才能不被敌人设置的陷阱所迷惑,并制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而另一边肖奈的室友于半珊在李总的挑拨与诱惑面前也始终没有低头,可见一个团队,只有内部充实坚定,才不会被外力所左右,也才能发挥出不可阻挡的威力。
因此我们不管是与某人进行联合,还是与其进行对抗,都要拿出相应的策略。对于联合(纵)的,要想到我怎样才能走进对方的心里,使彼此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使他人无法挑拨我们的关系;对于对抗(横)的,就应该对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飞”术,使其放松警惕,而后寻找敌人的弱点,借机钳制住对方;并寻察他内部是否有可利用的空隙,看准时机再行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应隐伏自己的威风,蓄势待发,一旦时机到来,我们即设法扩大敌人内部矛盾,就像一面镜子,将它击成无数个细小的碎片,使其拧不成一股拳头般的阵势;换句话说,即想着法削弱敌人的威势,就像解放战争中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以十倍的兵力围攻敌人的一点,敌人虽雄兵百万,也让他落得个全身瘫痪。最后,我们将所能利用的全部威势,倾泻于敌,像鹰一般从天上俯冲下来,将敌人撕得粉碎。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应当使计谋的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般环连而无中断。然而,变化和转移又根据具体形势来进行运转,“疑中之疑”,在敌人给我们布置的疑阵当中,再反布一层疑阵,若敌人窥探出我们的计谋,我们便反其道而行之,即可大张声势;又可暗中行事,大张声势使敌人不辨真假,不知我方底细;暗中行事,让敌人以为我们是在诱其入套。《战国策·东周策》当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 西周臣子昌他从西周逃到了东周,将西周的秘密情报全都泄漏给了东周。东周的国君为此龙颜大悦,西周的国君却为此心生愤恨。大臣冯且对西周的国君说:“我能杀掉昌他。”于是西周君就赐给冯且三十斤金子。冯且派人潜进东周去做间谍,把这三十斤金子和一封密函送给昌他。信上写道: “告诉昌他: 假如事情能够办成,就倾尽全力去办成;如果事情无望,就即可返回!唯恐时间长了,夜长梦多必定会泄漏,那就会白白地去送死。”而后,冯且又派人假扮成告密者,假意告诉东周侦查敌情的人说: “今天晚上会有奸细偷渡到东周国境来。”侦察敌情的人悄悄等候在那里,果然就逮到了那个前来送密信和三十斤金子的人,并搜出了那封信,并将其交给东周君,东周君立刻下令杀了昌他。
“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运筹决策要坚持“唯物”,不可“唯鬼神”,不可“象于事”。不要根据以往经验,指挥作战,不能搞教条主义,纸上谈兵;不要受狭隘经验的束缚。依据经验对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判断,难免失误。所以具体敌情具体分析,要有科学性、创造性。当我们制定的作战计策在实行过程当中,遭遇到了突发情况,再实行下去会非常危险的时候,我们切不可一条道儿走到黑,而应当不动声色,利用敌人内部人员重新获得敌方情报,但不可被敌方发觉,这样获得的情报也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推敲,以防敌人用假情报来欺骗我方,如曹操误信了蒋干传来的假情报,错杀了蔡瑁和张允。不能确定敌人具体意图与动向时,我们切不可冒险出击,以防中了敌人的埋伏,而是应当静下心来,认真观察,并多方搜求敌人的情报,这样即便是狡猾的老手也无法使我们上当受骗。
在事前筹划计策时,我们要能预想到多种情况,以便预防不测。孙子指出:“筹划周密、有利的条件充分就能取胜;筹划不周、有利的条件不充分就不能够取胜,更何况是不做筹划,毫无有利的条件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负的结局就很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