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则全《道德经》7-22
主持人问,“您变卖财产拍戏,值得吗?”
游本昌老先生停顿片刻,缓缓伸出手悬停在空中,“钱是什么?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呀。”
字正腔圆,顿挫有力,满脸微笑挤出一脸的褶子。明明只是一段普通的对话,我却仿佛在看一幕光影满分自带混响的电影片段。那一刻我有些恍惚,仿佛又看到了小时候看的《济公》,同样的一张脸,一样的瘦弱又一样坚定,更老迈却又更笃定,透着一股子说不上来的神采奕奕,已是90岁高龄,还拿着劲儿。
我在想,我要是90岁能这么帅这么通透就好了,想想又觉想多了,还是先想想怎么活到90岁比较重要。
小时候只是看热闹,先生扮演的济公好不好没什么概念,难以共情却是真的,只觉得这和尚喝酒吃肉一脸的狡黠,虽然惩恶扬善但并不招人喜欢。当时对50岁的年龄也没有概念,现在回想,天哪,那活灵活现上蹿下跳的竟然是一位50岁的老人。如果说当年先生还是在扮演济公,如今,先生用四十年把自己生生活成了人间的济公。
这样肉麻的话换个人说,没有足够阅历赋予的底气很可能听来尴尬,老先生说来确凿无疑颇有禅意,你只会觉得,是是是,钱当然是手段。
先生明明可以躺在明星光环上吃着老本儿晚年无忧,毕竟济公成名已经50岁了。就算今天,有多少人想40岁退休而不得,更别说40年前。先生偏不,名利钱财都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为了人生的目的,自己的意义,那都是可以说不要都不要的。
曲则全。90岁高龄的先生得到爷叔这个角色,他开心幸运的像个孩子,只有感恩,只有用生命去创作,他说,他不是明星,他只是个演员,他只是在做一个演员应该做的事情。
道理本身就是应该用自己去验证,去体会,去领悟,但也看谁种下了种子,打出了子弹。40年前游本昌先生的这颗子弹飞过半个世纪,正中眉心,也打在我的眉心。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注解】
遇到强大的外力压迫时,始终保持刚直容易被损毁,而选择弯曲就是保全自己,委屈自己后才能再次伸展;低洼的地方反而能够积攒满满的水,东西过于陈旧则会被人翻新或者更新;目标少一点,反而容易完成和收获更多;而追求太多的人往往被自己选定的多个目标所迷惑,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以致最终一无所获。
因此,有道的人会坚持以“道”作为唯一的基本原则,成为天下万物万事的公式、规范,第一性原理。不自我炫耀的人,明白世界运转规律;不自以为是的人,反而更容易得到彰显;不自吹自擂的人,反而更容易获得成就;不自高自大的人,反而能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并且更加长久。
不与他人相争,天下也就没有人能与自己相争。古时候所说的“委曲求全”,也就是委屈自己反而能保全自己,它的的确确是可以达到的,所以世人应当懂得并遵循这个道理,因为这也是遵从“道”的根本的行为。
从生活经验中也完全可以看出“道”的真理和其意义所在,在遇到自己无法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先采取暂时委屈忍让的方式回避,保全自己的能力,静观其变,找到机会后再采取行动,或者避开锋芒,绕道而行,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引申而言,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退则是进,舍则是得,屈则是伸,含蓄则是彰显,不争则是争取……当然,在“道”的理论中,万事万物都是在变化中产生的,所以要辩证地看待“进与退”“伸与屈”“争与不争”,见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