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much ,too less
一直很着迷马克.罗斯科的色块。神秘的吸引力。这种魔力也长久的吸引着艺术市场,让他的作品价格翻倍式增长,拍下1.86亿美元天价。
今天的阅读书籍是《艺术何为》,内容是马克.罗斯科的随笔和书信。全书读起来偶有晦涩。让我坚信,他也是一名哲学家。
马克.罗斯科一直坚信自己是偶然间才变成了一个画家,他1923年从耶鲁辍学之后,漫无目的的来到了纽约。其实他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直到有一天他闯进一间艺术教室,看到里面的学生正在对着裸体模特画素描,他开始决定要用一生去画画了。
而后,他在纽约艺术学生联合学院参加了马克思韦伯的课程班。很快他对画裸体模特产生了厌倦,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之路。
他开始画现实主义绘画。那个阶段,罗斯科的作品被评论家称为“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倾向”,但是这些探索并没有让罗斯科摆脱贫困,或者变得有名。
1947年,罗斯科开始发展出一种绘画风格,引起了古根海姆的注意。这种绘画中,矩形块面漂浮于色域。属于他的绘画市场开始到来。
艺术生涯:
在马克罗斯科45年的艺术生涯中,可以分为4个阶段
1924~1940。早期肖像画阶段
1940~1946。超现实主义阶段。
1946~1949。复合形式阶段。
在这个阶段,形象从画面里消失了。被一群半透明的,流动的,互相融合的不规则块面所取代。戏剧性与交流性是这个时期的主题。他认为,那些互相渗透的,流动的边缘模糊的块面是结束彼此隔绝的孤独状态,并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象征。
1949~1970。典型形式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的作品逐渐受到艺术市场的青睐。
利用一天时间翻阅了马克罗斯科的艺术随笔和往来书信合成的《艺术何为》,被马克.罗斯科丰富细腻温柔又暴戾的情感特质所感动。也对他始终充满思辨主义的表达而震撼。
1、他是理想主义的:
即便处于贫困,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他甚至在1952年拒绝参加一些展览,惠特尼美术馆的年度展便是其中之一。
他之所以拒绝参展,是因为
“之前的那些展览全部瓦解或者歪曲了我的作品所蕴含的真正的和独特的意义。”
马克·罗斯科的艺术哲学思想“回应”的“基本需要”,也正是艺术永恒而充满悲剧性的精神所在。
2、他是哲学思辨的:
关于媒体批评《叙利亚公牛》这幅作品。马克罗斯科在向纽约时报的艺术编辑抱怨说。
“我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变形,重新阐述了一个远古的形象。艺术超越时间,它是一种充满意义的符号演绎,这种符号不论是在远古还是在当下,具有同样的有效性。倘若艺术无法超越时间,那么是不是只有3000年前的艺术才具有可信性?”
现代艺术从原始艺术的形式里获取了最初的灵感和动力,他认为现代艺术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依赖于形式层面的布局,更多的是潜存于一切古老的艺术作品里的精神含义。
———这样的回答真的精彩。
3、他是执着挑剔的:
“我的绘画是不可解释的,所有的阐述都必须同时既出于绘画经验,又处于观看经验,是两者相融合的经验阐述。”他觉得品味艺术是一场真正的思维婚礼,对待艺术就像对待婚姻,倘若缺乏真正的融合就是一场无效的婚姻。
4、他是真实理性的:
我们不认同艺术世界存在客观现象,艺术世界是艺术家创造的世界。
站在艺术的立场,我们不认同由客观现象构成的世界你由想像构成的世界具有任何优越感。
5、他是焦灼无助的:
罗斯科认为,绘画的生命仰仗观者的默契共鸣,一幅画在敏锐灵动的观者眼里会骤然间弥漫旋转起来,而对于那些。无动于衷的观者,将必死无疑。“将一幅画推向世界,就是一场残酷的冒险。”
6、他有着孤独必然性:
罗斯科觉得,艺术家总是难以接受社会的敌意,他理解这种情绪。
“正是这些敌意,才能让我们真正的到达解脱的途径,因为对于艺术家而言,安全感和群体归属不过是假象和错觉。只有抛开一切形式的保障,超验才有可能。”
7、他是痛苦的。
在1948年5月11号,罗斯科给克莱斯旁的信中说“我对画家的生活感到深恶痛绝,作为一个画家既无法挪开尘世的脚步,也无法抵抗内心的斗争。几乎是半死的状态,这是我整整一年的苦痛经验。”
8、他是充满希望的。
一个画家绘画时,就像从某处到某处的时间旅行者,是一个逐渐清晰的过程。他最终会消除所有的障碍,画家和观念,观念和观众之间的任何障碍。
9、他是满含温情的。
在给米尔顿.艾佛里的悼词中,他谈到了朋友的品格以及对于画作的影响。
孤独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莫大的勇气,米尔顿艾弗里在他所处的时代里,任何声音都必须通过喧闹暴力权力才能被世人所知,但是。艾弗里沉静高贵,它拥有更加内在性的力量,因此他的声音更加明晰深刻。
“他都画些什么呢?她的起居室,中央公园,他的妻子女儿,鸟儿的飞翔,他的朋友,以及那些偶尔路过他工作室的人和物,一些并不英雄似的温驯的掠影,他从中得到灵感,画出了那些并不流行却伟大的作品,但也绝非赋予主题种随意而短暂的寓意,相反他们拥有一种摄人心魄的抒情性,达到了埃及式的永恒和崇高。”
10他是莽撞又天真的:
虽然他常常有尖锐猛烈的言辞,但朋友们觉得他对朋友和家人几乎没有人比他更为友善,更替别人着想。
虽然罗斯科的内心深处的确带着自身根深蒂固的愤怒,被包裹在一个很细微很固执的壳里,但他的愤怒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人和事,而是针对世界普遍性的悲惨遭遇,以及将这种悲惨施加给艺术家的厄运。
这种厄运,对于大多数艺术家而言,无能为力。
一直到50年代末期,甚至60年代,尽管罗斯科已经非常有名,却依旧贫困不已。
当费舍尔问他是否考虑过,年轻的艺术家里会有谁终究将取代他?罗斯柯回答“如果我知道的话,我会杀了他”。
听上去就像他真的会那样做。罗斯科坚信,那个毁灭者迟早就会到来。
11、他是理想主义的的
他憎恨自己的话画,可能会被放入上流社会的高档餐厅作为某种炫耀。
“一群人观看一幅画是一种亵渎”罗斯科相信,一幅画只能单独和一个不同寻常的人直接交流。最完美的是,那个人恰好和那幅画画家处于同一频道。
12、他是悲观宿命的
罗斯科的作品,带着一种宗教性。罗斯科自己也认证了这一点。在这本书中他不止一次的,在邮件中说明,当他画画的时候,头脑里会一直出现关于形象的悲剧性的观念。
在一次旅行中,他表达了自己本能上十分执着于画希腊神庙。虽然这种行为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在最后的作品《Untitled,1970》上,一抹突破了色块分割的红色或许意味着是死亡。
1970年2月25日罗斯科于家中割腕自杀。
对于罗斯科的死亡,费舍尔说:
“我的直觉告诉我,至少有一个原因是他长期以来的愤怒,一种合理的愤怒。当一个人感觉自己应当命定去画神庙,却发现自己的作品只能被当做交易的商品。”
2007年5月15日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上,马克·罗斯科的其中一幅作品《白色中心——玫瑰红上的黄色、粉红及淡紫》落槌价——7284万美元。之后《第6号紫色、绿色和红色》,拍出1.86亿美元。
但是对于马克.罗斯科这样的艺术家而言。
那个时代,给的太多,又给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