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点评组(四连)上班这点事儿

我为钱工作,究竟错在了哪里?

2018-07-17  本文已影响19人  李坚持

最近看《见识》这本书时,被吴军老师的观点引发了一些想法,在初入职场时,我们究竟应该选择较高的薪资,还是选择较快的成长?也就是说,一方面可能是小公司的高薪,一方面是大公司的快速成长,你会选哪个?

我身边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在一开始选择快速成长。

大公司完整的晋升路径、系统的职业培训,完善的企业构架,同时又是可视的镀金平台,如果所在的部门刚好有大牛,那么对于新手来说,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百利无一害的选择。

对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们,其实在心里总会有个声音暗示自己说:“能力有了,高薪便不再是问题。”

但我也看到很多人,因为在大公司没有得到重视,落入只求“修身”的境地。他们不求高薪不求晋升,不参与办公室政治,只求享受到超额的保险和福利待遇;他们并非没有能力,恰恰相反,他们能应对所在部门安排的工作任务,且能完成的很好,但对于超出自己能力和范围的事情漠不关心。

这样的佛性职场人,可能占到职场群体的80%。

剩下的20%里,有15%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看到哪里好,就飞到哪里去,听说这家公司市值高,就跑去这家,听说那家公司给的待遇好,就又飘过去,听说另一家主管很好,也想去一探究竟。影响他们职业生涯选择的并非全是金钱,这类人多半会受自己情绪、周遭环境的影响,说的好听叫做很随性,想到什么就去做;说的不好听,就是盲目。

看到好的就想捡,没有判断力,握在手里的是几斤几两尚且不能判断,只期待环境能助力自己成材。

还有5%的人,是那种即使拿着低薪,干着杂活,却依旧找到机会展示自我,甚至从各种地方学到技能的人;他们目的性极为明确,一件事在自己这里只分为有用和没用,而且判断的依据颇为严谨;他们眼光放的长远,不计较短期内的个人得失,且嫌少受周遭人的影响,喜好突破和挑战,不安于现状,比起薪水和成长,他们更关注当下的自己能为十年后的自己做哪些准备和积淀。

这类人,少,且精。

那么,薪水和成长究竟哪个重要一些?

书中说在IT行业里,那些毕业了去谷歌或者微软的,只要愿意学习,三年后工程能力都很强。而去了其他公司的就要差很多。而且,这些人如果从谷歌或微软出来,再跳槽去其他的企业,也能获得很高的薪水。

这就和我们经常说的去大公司为简历镀金一样,那些之所以选择跳槽的人,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另一家公司开出了超越自己预期的薪水。

这里面的误区就在于,获得高薪究竟是因为大公司的虚名,还是你个人的能力。

如果三年里,你还能凭借大公司的虚名在另一家企业混的四平八稳,那么十年后,最先被它抛弃的人,也一定是你。

你的成长值是多少,可提升空间是多少,短期内看运气,长期看就是学习能力。

而高薪这件事,一定是从你的能力出发,匹配到的合理区间。

有没有那种既能拿着符合期望的薪水,又能快速成长的环境呢?

有。

但这种环境里生存的大多数是80%里的佛性职场人和那5%的群体。我想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想成为那5%的里面的一个,但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都属于80%的范畴。

因为不管你承不承认,能凭一己之力实现例如在北京三环买一套房的职场人,永远是少数。

所以,比起说我们一定不要成为那种盲目的人,不如说,我们一定要从盲目的人变成那佛性职场人的一员,然后才能实现5%的跃迁。

那么,怎么做呢?我没有什么答案,不过你可以试着问自己这样三个问题。

第一,在做什么和怎么做之间,你最先考虑的是什么?

第二,工作中最让你感到开心的时候,是薪水打到工资卡上,还是完成一个有突破的项目?

第三,如果成功需要五级,以你的目前的能力只能呆在三级;那么,你是呆在这里还是再往上努力试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