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阁候选推文江雪读书社简友广场

书评杂谈

2022-07-21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水依然

我喜欢写作,也喜欢阅读,就像1+1=2一样,阅读+写作=书评。对于我来说,书评是我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写书评呢?我冒昧地谈一些个人浅见,请大家批评指正。

01 

我先说写书评的第一难点:写不出怎么办?

其实,真正写书评的人,本身文字功底并不差。所谓的写不出,无非是找不到切入点。那么,我就谈谈我的方法。

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书评征文。我选的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这本书我以前看过,很感人,令我印象深刻。所以我愿意花时间为它写一篇书评。

真要写的时候,才发现好难啊。小说确实感人,只是找什么切入点呢。我想了好几个主题都感觉不对味。此时,我想到雪漠老师以前教的办法,他说不要有束缚,全然地放开自己,让自己处于空明的状态来写作。

我还没到空明的境界,但让自己心静下来倒还能做到。我在清晨万籁俱寂时,坐在瑜伽垫上开始冥想,摒除杂念,回想着书中一些片段,寻找可以切入的点。慢慢地,心沉了下来,思路就打开了。文中的画面犹如放电影一样地切换着,书评大致的脉络就定了下来。

在这个基础上,我开始了写作。因为内心宁静,我很快进入了心流状态,沉浸在写作的乐趣中。等完稿后我统计了下字数,大概4000多字。很多人都惊叹我书评的字数,确实我的书评比常人更长一些。

我一直觉得,除非你写的书是家喻户晓的内容,比如《红楼梦》这种。不然还是建议大家介绍故事梗概,并用原文来证明你的观点。所以,观点加引用,这个文章一般短不了。

除非你像那些公众号的书评一样,大致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切一个点简略说下,再上个价值,最后升华结尾。但是这样的书评,对我来说,没意思。我写书评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通过写作来促进自己阅读成长的。草草一写,蜻蜓浮水不是我的风格。我要写,就好好写。用尽我的全力,争取把书中的人物写明白、写透。

既然要写透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必然要有自己的观点。那么是怎样的观点呢?

02

我认为,一篇好的书评必然要有自己清晰的观点,鲜明的立场。我的做法是用一个观点,把一篇小说串起来,并且用书中的内容来佐证我的观点。

自然,很多朋友会问,怎么确定观点呢?观点除了和书中的内容结合,我更认为是书评是我们自己经历了生活,通过自身理解后产生的感悟。像有些朋友,她原来不怎么写书评,但是她本身有思想境界和丰富的阅历,有“道”的指引,写书评并不是难事。比如我一直很欣赏的三秋桂子和汐暮是如此。所以,一个作者有没有思想,看她写的书评就知道了。

当然,提出有高度的观点,一时也急不来。反正,方法在这里,就是书评必须要有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纯粹的介绍书中内容,至于其他的,通过阅读和感悟人生再慢慢提高吧。

一篇好的书评可以不局限在本书中,不妨发散性思维,找到其他小说中相应的点与之呼应,亦可结合生活中的相应片段来谈体会。比如我看小说人物的时候会想到看过其他类似作品。以点带面,通过体会比较后将两篇不同小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篇完整的书评。

举个例子,《苦难,是花开的伏笔》这篇书评,就是我发现思嘉和简爱都经受了巨大的痛苦,但她们面对痛苦不仅没有沮丧,而是学会了在痛苦之中成长,从而成就了自己而写的。

当然,还有更高级的写法,就是通过一个人物联系到现在,从而推出自己的观点。汐暮的这篇《读书|三国演义》就是如此,她通过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关云长,说到一个人的品质就是他自己的品牌,联系到我们现在,她认为做人的品质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标签和名片。谈古论今,那是相当厉害了。

同样,我还见过一位特别厉害的老师,他讲评三国演义的空城计,并不是光从这一计来说。他说司马懿难道不知道诸葛亮摆的空城计吗?派几个小兵周围逛几圈就知道的事情,他难道不明白?

只是当时的时局,司马懿需要有诸葛亮这个对手,不然他的价值就没有了。同样,诸葛亮也明白司马懿的心思,所以给了他一个台阶。这才是真正的高手过招!

这个书评分析高级吧。我看完以后,惊呆了。思想格局的不同,同样的小说,写出的书评完全不同。

还有一种高级写法,就是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梦》系列。关于《红楼梦》无数人写过,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人物,继而谈出自己的观点。

只有蒋勋老师说,《红楼梦》的作者对笔下的每个人物,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他说,书中的每个片段都如同我们的生活,即使琐琐碎碎、点点滴滴,仔细看去,也应该耐人寻味。蒋勋老师就是在理解作者的境界之后,才写出了如此精彩的书评。

由此看出,好的书评需要思想高度的支撑。那么怎么提升思想高度呢,还是要多读书。所以,读书输入,写作输出本来就是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左三圈右三圈,一圈圈地循环下去,你总会有进步和提升的。当然,前提是你要读好书,读经典的书。

以前有朋友和我讨论怎么写书评。她说:“秋水,为什么我这个书评写出来总觉得哪里差一口气呢?”

我告诉她,那是因为书选错了。究竟哪些书适合写书评呢?

03

首先,选择你喜欢的小说类型,然后从这个类型里面挑选最经典的作品。一部小说能被广为流传和推荐,肯定有它的原因。经典之所以是经典,那必然是经得起考验,值得大家推敲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经典名著。这些名著,每个时期读,仿佛都有不同的理解。几次重读,你会发现,书中的每个人物都值得细细琢磨。并且,你的视线会不只关注在主角身上,还有许多生动的配角值得你欣赏。

比如我从初二就开始看《红楼梦》,当时基本没看懂,就大致看了宝黛的爱情。觉得林黛玉好可怜,吐血而亡,薛宝钗真做作。

等到长大了,到大学再读,觉得林黛玉怎么那么小心眼,还是宝钗大气。在后面工作的几年里再读,又喜欢上探春的英姿飒爽,干脆利落。直到现在再读,结合蒋勋老师的书评,才慢慢地体会到曹先生笔下每个人物的鲜活性情,才开始感悟他的《好了歌》,学着理解这部作品背后的深意。

好的书,值得一读再读,书评也可多次写,多方面、多角度写。我读经典写书评,非常细。在读的时候,每个触动我的点,我都会记录下来,便于写作时查看,就相当于建立一个索引目录吧。等把书看完,再把这些点温习一下,寻找可写的观点就会方便很多。同时,也因为触动的点较多,所以我对一本名著的书评会写好几篇,争取读懂作者,读透作品。

所以,时下流行的一些书,就不太适合我来写书评。因为他们的主题乏陈,又或者他们本身的思想不够深刻,这些作品我会去阅读,但基本上不会写书评。

比如马伯庸的书,应该说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描写,各方面都很不错,也相当引人入胜。但是这样的小说,给你最多的是阅读的快感,而不是思想的沉淀。花团锦簇的文章过后,你再仔细想想,喧嚣之下,空空如下。想写点什么,然而并没有什么可写的。

还有一些书,以大家关注热点写作而成,比如《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就是写的原生家庭。很多人看得都哭了,深为感动。我是觉得这本书,逻辑上还是有些硬伤的。感觉就是为了套这个原生家庭的热点写成的爽文。女主似乎没有怎么费力气,就像个天才一样成为了博士,然后学着和家庭剥离。像我这种从小看悬疑小说长大的人,总觉得哪里不对味。

说到悬疑小说,没错,我看了很多,大部分比较出名的我都看过。你们会问我,为什么不写?其实理由和马伯庸的差不多,只是一些情节精彩的故事而已,真正值得写的不太多。认真算起来,也就是《白夜行》和《无人生还》可能还令我略有心动,因为这两本书并不是纯粹的悬疑探案,而是有着对犯罪者作恶深意的探究。

在我看来,写书评,就是要选一个境界高的作者。和高人学习,自己才能成长。而那些时下流行又情节精彩的小说,如果没有深刻的思想,确实不值得我动笔。

当然,也不是说我只写名著,我也有自己喜欢的作家。但凡作品能够打动我,我还是会尝试着去写的。比如我喜欢古龙,说不定哪天我就写写我喜欢的那些武侠人物。我也喜欢谍战悬疑,也许还会写麦家的作品。

你可以发现,我选择的作家都是他们这个领域顶尖的存在,这也就是我所说的“高人”。反正就两高,要么境界高,要么水平高。

你以为书评就是选本高人的作品,认真写就完事了?

不,说不定你一不小心就把书评写成了读书笔记。你知道这两者的区别吗?

04

我原先一直以为读书笔记就是简短一点的书评。直到有次阿斌bin老师说,读书笔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书评是写给大家看的。我才恍然大悟,有点明白其中的区别。还特地去找了资料,发现《文心》里早有指导:

如果你们的读书不是浮光掠影的,必能随时有所见到,把见到的写出来,就是你们的读书笔记了。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说,你在读书中任何的内容,你记录下来都能成为你的读书笔记。那么,我们读到什么内容可以写读书笔记?

1.读书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小的可以只着眼于字或词。比如知道“所”字的意义,可以留意“所”字的几种用法,归纳整理就是一篇有意义的读书笔记。

2.喜欢读小说的,可以留心小说开头和结尾的多种写法,也可以当做读书笔记记录下来。

3.读了某篇文章,某首诗或词,感觉其中有几句是好句,能写出好的理由,写出来就是一篇读书笔记。

4.如果阅读的时候对书中的话有质疑,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印证的时候,都可以写出一篇读书笔记来。

由此可见,我们读书笔记写作的格式通常为:摘抄书的内容、对摘抄的内容发表评论和感悟。

那么,什么是书评?度娘的答案是评论并介绍书籍的文章,那么不难看出书评和读书笔记的区别。

1.写读书笔记,是从自己的角度去写;书评写作是从大家的角度去写。

2.读书笔记一般是写给自己看的,可以写的随意;书评写作一般是写给别人看的,需要有一定逻辑关系,把一本书的亮点写出来推荐给更多人阅读。

3.读书笔记只需要记录书中令自己感动,有想法有感悟的内容,写作时间相对较少;书评写作有目的性,需要就一本书的内容,搜集资料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相对写作时间较长。

当然,有时候读书笔记和书评写作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只不过写作内容有所不同。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以上便是书评的一些基本要素,许多朋友表示看了以后更不会写了,因为她们给自己的思想上了一层束缚。那么,我们现在就来打破它吧!

05

写文章,是需要知道规则和技巧的。但是知道以后,不能被其束缚,只有打破它,才能超越它。所以,在了解了基本的一些知识后,就放心大胆地写吧。

对于很多人来说,写书评比较困难,那是你们对自己要求太高了。我这个人比较自嗨,一般就是闭眼瞎写一通,自己写爽了就好了。想当年书评伯乐一棵开满鲜花的树说我的书评,文风自然,自成一派。那是老师说的好,其实就是说我的文章野蛮生长。

就像金箱子 在她读书笔记里说到的:“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瞎写,没有套路的写,没有约束的写。 ”写书评和写作一样,不要用框子把自己束缚了,就应该打碎它,也打碎自己,这样才会有突破。

或许,还会有人考虑,我们写的东西如果前人已经写过了怎么办呢?同样,《文心》也给出了答案。

“这不要紧。只要你的见解不是抄袭别人,完全出于自己思索的,那与人家说过不说过毫无关系。写笔记的本意,原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心得与研究结果,以备将来查考与运用,并非像书简或传单似的预备给人看的。自古以来,读书笔记当作书籍刊行的原很多很多,可是写作者当时的目的决不在乎刊行。你们是中学生,写笔记只是一种学习,当然不必以发明发见自期。”

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你只要能写出你的观点来,就是胜利。如果真有人和你写得一样,那只是说明,你和他灵魂相通,见解一致而已。

写书评,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就像《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写道:“要想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不是把书买下的过程,而是把这本书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书评就是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把书中的精华内化成自己一部分的最好方式。

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一篇好书评呢?

06

我认为,能够触发我的,都算是一篇好书评。何谓“触发”,《文心》里同样给出了解释: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

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那么,我的触发是什么?你仔细归纳一下,就会发现所有的书评其实只有两个类型:一种是你不曾读过原著的书评,一种是你读过原著的书评。未曾读过原著的,看了书评,引发了你兴趣,有阅读的冲动,被触发了,那就算一篇好书评。而读过原著后,看到书评,为其精辟的观点而佩服,想要重新再次阅读。又或者引得你手痒,打算自己也写篇书评的,显然更触发了,当然也是好书评。

然而写到这里,你们又会问我,怎么才能触发读者引起共鸣呢?这真是一个玄学,因为你不知道读者在想什么,自然无处下手。我认为,书评虽然写的是别人的作品,但触发我们的点,必然是和我们自身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简单的说,就是在别人的框架下,写着你自己的观点。书评,有别人的内容,更有你自己心灵的投射。你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可。所以,不必迎合别人,写出你自己即可。

今天,陆兮夸我写的书评“直击灵魂”。我以为是我耳背,说的啥?“直击灵魂”不应该是对鲁迅先生的评价吗?我请她解释下这个评语,她说就是你写的,我能看得懂。唉,这不是说我写的书评浅显直白吗,整那么个高级的词,吓我一跳,我这没文化的听不懂啊。这里就牵涉到一个我写作的基本原则,就是“说人话”。

我看书,不喜欢看故弄玄虚的著作,无论多么出名都不看。在我看来,花里胡哨的“术”掩盖不了“道”的缺失。你写文章总有个要表达的意思,你写得那么深奥和深沉,让人看不懂。那么我首先就会认为你不够真诚,不真诚的人,不值得我交朋友。读书,就是灵魂的相交,即使这点时间,我也不愿意付出。

同理,我写书评也尽量写得简单明了,就我自己理解,就是“说人话”。不要整什么虚头巴脑的,显示你多有水平。读者不明白我写的内容,对我来说,就是我没有说清楚,就是我的问题。

书评就像是我坐在个蒲团上,拿着一本书和大家聊聊书里的内容。对面的你们,旁边放着一壶茶,一边喝茶一边听我瞎叨叨。如果我不够真诚,你们必然用脚说话,拔腿走人,留下一壶冷茶给我。

所以,如何触发读者?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真诚二字。你的观点未必大家认可,但是真诚不会被人所忽视。只有真诚的力量,才是拉近彼此心灵的桥梁!

结尾

杨绛先生曾经说:“你过得不好,只是因为想得太多,读书太少。”

读书本身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物质财富,而是因为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很多东西都会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我们会学到很多以往没有见过的东西,懂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懂得少,终究会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从而在精神层面上,让我们的眼界随之变宽,格局会随之变大。

然而只是纯粹地读书,往往犹如浮光掠影,不能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记忆。唯有把阅读的感悟写出来,写成一篇篇的书评,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精神财富。人生很难,从此岸到彼岸,书就是一个人命运的摆渡者。愿你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在书的引领下,挣开命运的枷锁,一起到达智慧的彼岸!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