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要诀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93人  A木樨

              ——听张祖庆老师的讲座《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有感

                                      图文/木樨

文本解读要诀

听完张祖庆老师的第二讲《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历经一小时十二分三十一秒,张老师一气呵成,有理有据地跟我们分享了那么多实用的文本解读的干货,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能不令人感动!

放下手机,张老师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语文老师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文本解读的功夫。语文老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能是自己——你看见什么,你才能带着学生看见什么。你眼前一片混沌,孩子也跟着你一片混沌。你眼前一片清明,孩子们也跟着你一片清明。所以,语文老师一定要练就自己的火眼金睛。透过开满鲜花的文字,触摸文字背后的作者的那颗“文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的确如此,我不禁想起了指导跟岗老师上《穷人》第一课时的设计:从单元导语入手——直接导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检查预习——概括主要内容——精读前两段,一是通过环境描写的对比初步感悟桑娜的人物形象;二是创设情境,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和张老师的设计对比,简直天壤之别!表现为“加法不到位,减法不精确,选择有偏差,理解不深入,设计不合理。”自己文本解读的能力实在是太弱了!细思之,十分惭愧!

通过张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我对文本解读有了全新的认识,归纳如下:

首先要“细”,即要深入理解文本中的每一句话,挖掘出每一个可能使用的“训练点”。甚至不能忽略的是文本的出处,比如《穷人》一课,张老师在解读时甚至了解到它是源自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而我对此毫不知情。看来文本解读要做到全面撒网,不漏纤毫。这个做加法的过程,目的是充分认识文本,为下一环节,寻找有价值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其次要“选”,一篇课文,可用以训练之处比比皆是,如果不加选择地“眉毛胡子一起抓”,那结果只能像张老师说的那样“你眼前一片混沌,孩子也跟着你一片混沌。”因此,在前面做加法的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哪些内容可以不教或整合了教?张老师教我们从以下三个维度考量,以便做出精确的选择:

一是参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和课堂容量。

二是参照文本特色与言语个性,即指向于“语用”。

三是参照《新课标》对该年段的基本要求。

最后要“活”,如张老师所比喻的那样:面对文本这头“猪”,我们不仅要筛选有营养的部位,还要能将其做成美味,供学生品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同样是教《穷人》我只想到让学生承接着结尾句,综合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及环境描写,写出渔夫和桑娜对话过程。尽管学生也有话可写,但相对于张老师让学生对照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片段,运用少略号刻画西蒙的内心活动来说,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可见,巧妙地设计各个语用训练环节,是文本解读后的一大难事啊!

好在,前有名师引路;后有同伴相携,前行的路上,我并不孤单!撸起袖子加油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