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达人榜成长励志我的日更计划

30-解读“刻意练习”

2019-07-30  本文已影响12人  张静丹
30-解读“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先逐个解读一下汉语语义。

“刻意”指克制意志;潜心致志、用尽心思。

其一:克制意志

《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陆德明释文:“谓削意令峻也。”

《后汉书·党锢传序》:“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李贤注:“刻意,刻削其意不得自恣也。”

其二:潜心致志;用尽心思。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才颖之士,刻意学文。”

宋文天祥《知韶州刘容斋墓志铭》:“早刻意词科,书无不读。”

“练习”指反复学习、实践,以求熟练。

见《晋书.卷四九.胡毋辅之传:》「父原,练习兵马,山涛称其才堪边任。」

“刻意练习”的概念

关于“刻意练习”从字面理解,“刻意+练习”合起来讲就是——专注的围绕目标持续练习和实践。

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家 K. Anders Ericsson提出:从新手到到大师,必须进行刻意练习。

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从相反观点来看,刻意练习的反义词是“无目的的练习”。

无目的的练习随处可见,当我们把一个行动逐渐熟练到成为习惯以后,它今后所有的操作都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

这种练习不需要复杂思考就能完成,但重复再多次对我们的进步没有太大的意义。

比如目前很多的职业如流水线工人、门卫、售货员、普通会计。这些工作干上一年和数十年需要的能力是基本一样,从新手学会很容易也很容易复制,因此被“人工智能”替代的首先是这些没有价值提升空间的职业。

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会在我们技能熟练度到80%左右的时候,就进入到自动模式,在这种无意识情况下,做再多次的练习也是无用的。

想要从80%的熟练,努力练习达到90%的优秀程度,需要我们「刻意」练习,练习的精髓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也就是避免无意识重复练习。

“刻意练习“的本质

刻意练习是使人创建有效的心理表征。

它是人对待同一个信息,大脑反馈出的不同的心理认知层次。不同的心理表征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思维高度,高度不同,眼界自然不同。(关于“心理表征”以后会进行专题分享。)

那些处于能优于平均水平的人们,都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我的上一篇日更文章《有效学习的误区》中讲到:

“1万小时理论”——

强调成功在于在时间的纬度上不断累积的效果。

“过分强调天赋的决定性作用”——

强调的是成功地决定因素在于人的天赋。

以上这两种观点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容易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产生误导。

最终我们归结出结论是:

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练习时间最久的那个人。

“刻意练习”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刻意练习”更强调练习的方法与效果的关系。即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同时更淡化了基因发挥的天赋作用对取得成功的作用。

“刻意练习”的要点

1.练习区间——离开舒适区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我们需要始终离开“舒适区”,在能力可及的学习区不断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一旦已经学会了某个东西,就不应该继续在上面花时间,应该立即转入下一个难度。长期使用这种方法训练必然事半功倍。

比如:

普通的运动员更喜欢练自己早已掌握了的动作,而顶尖运动员则更多地练习各种高难度的跳。

普通爱好者打高尔夫球纯粹是为了享受打球的过程,而职业运动员则集中练习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打不好打的球。

2. 练习态度——专注

所谓“专注”,就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陈丹青曾说:我们今天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

春节期间《舌尖3》开播,网友称被第一集的“章丘铁锅”给种草了。

章丘铁锅的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十几种铁锤工具的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如明镜般能映出人脸。

这个锻造过程是单调漫长的,没有足够的专注和耐力,凝聚时间、精力和智慧,就无法制造出如工艺品般的铁锅。

八十三岁的打铁匠王立芳说:三万六千锤,少一锤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专注做一件事,花长时间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远胜于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3. 练习机制——持续有效的反馈

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练习。练习者必须建立起对错误的极度敏感,一旦发现自己错了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一直练习到改正为止。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所谓的“刻意练习”,是因为不断反馈、调整,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进步。

相反,

如何刻意练习?

“刻意”没用,光“练习”也不够,要真正的“刻意练习”才有效,推荐大家了解一个非常有效的高效管理神神器——PDCA循环即“戴明环”

“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纳、宣传,获得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就是PDCA循环。

PDCA循环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管理:

1.计划(plan):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的措施或方法;

2.执行(do):贯彻落实上述措施和方法;

3.检查(check):对照计划方案,检查贯彻落实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

4.处理/改进(action):把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变成标准,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

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体现着科学认识论的一种具体管理手段和一套科学的工作程序。

当我们把“刻意练习”的方法引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变得更加的专业,更加的厉害。

很多人于是就会发出颠覆原来的想法的感叹:原来我也是天才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