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立冬啦
1.立冬—万物收藏,规避寒冷
每年的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为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节日——立冬。今年的立冬时间为北京时间11月7日7:13至11月22日04:39。《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古人常以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然而,从气象的角度来看,立冬节气之时,中国仅仅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真正进入了冬季,南岭以南附近地区要到 12 月初才入冬,更南地区如海南甚至长夏无冬。
南方依然秋高气爽2.立冬习俗
立冬不仅是寒风乍起的季节,亦是举行收获祭礼与年会的时间。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都是旧时习俗活动。
1.吃饺子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意味着冬天的到来,天凉了,耳朵暴露在外边很容易被冻伤,因此,吃点长得像耳朵的饺子(饺子原名“娇耳”),补补耳朵,可谓是一种贴心的关怀。
五彩饺子2.吃甘蔗
在潮汕有立冬吃甘蔗、炒香饭的习俗,有“立冬食蔗不会齿痛”的说法。当地人认为,立冬日吃甘蔗,既能保护牙齿,又能滋补身体。
甜到掉牙3.煎香草
《熙朝乐事》载:“立冬日以各色香草及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谓之扫疥。”香草为芳草中的一种,用衣袖在草上挥动,便会芳香袭人,可缝制成香囊佩戴。焚烧香草可辟瘟疫、祛风瘴,以及驱除房屋中的秽气;佩戴香囊可解郁闷;熬汤沐浴可以祛风寒;涂在发间可以辟污秽。
佩香囊4.备冬衣
立冬时节,虽说还没到非常寒冷的时候,但人们已经开始准备冬衣了。古时,天子在立冬时开始穿皮袄,有时候也会赏赐给大臣。《中华古今注》里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多以五色绣罗为之,或以锦为之。”
穿东袄的小女孩5.祭祖拜天
旧时,人们在立冬这一天要举行祭祖祭天的活动。即便再忙,人们也要在家休息一天,杀鸡宰羊,准备时令佳品,一方面祭祀祖先,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祭祀苍天,感谢上天恩赐的丰年,并祈求来岁风调雨顺。
祈求风调雨顺3.立冬养生
衣 | 注意关节部位保暖
食 | 炖汤进补最佳时节
住 | 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行 | 遵循“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
“多喝热水”(逃立冬养生应以“藏”为主,即立冬开始,人们养生应顺应自然界规律之“闭藏”,并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在日常起居上应讲求“养藏”,即坚持“日出而作、早睡晚起”的好习惯。充足的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阴精的蓄锐。
立冬之后,运动宜以静态运动为主,养阳气并使阳气潜藏。运动强度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佳。应注重“精神养生”,即在精神调养上尽力做到“力求其静,保持精神/情绪安宁”,以避免烦扰,从而使体内的阳气得以潜藏。
立冬时节为秋冬交替之际,天气往往会呈现气候干燥、气温变化频繁等特点。此时,防病养生应以预防感冒与呼吸系统疾病、防心血管疾病、防胃病为主。立冬后,冷空气大频率出现,多变的气候条件会使人体的皮肤和呼吸系统难以适应,容易令人罹患感冒与呼吸系统的疾病。气温越来越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更易受冷空气刺激,要小心血管阻塞、血管破裂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4.诗人立冬时节怎么过?
【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诗人在立冬之夜,笔墨都冻凉了,只好与炉火琼浆相伴,微醉中竟把月光看成了雪迹的意境写得出神入化。
冷月夜【立冬】
宋·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立冬时节,秋风萧瑟,放眼望去,满池塘的荷花叶蔫杆枯,水似乎也浅了许多。北风呼啸,黄杨树倔强地竖立在风中,自成风景。白桦树经过秋风吹拂,只剩下一半的叶子。盈门的白霜寒气袭人,让人清醒。回到屋内,借助窗户透进来的残光,正好读书。若到了三九寒天,便可在自家的小院里生上一个小火炉,一边玩雪赏梅,一边吟诗作画。此情此景,温暖而美好。
神奇的白桦5.每日摘录
我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立冬时节,水已能成冰。冬寒水结,孟冬(每年冬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十月)始冰;仲冬(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冰壮;季冬(冬季最末一个月,即农历十二月)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之后,土地开始冻结。南宋王十朋《南州春色》中说“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此时寒风乍起,西北风着地而行,吼地生寒。古人认为,大地生寒、天寒地冻,是因为阳气潜藏,所以阴气在地面肆虐,但这也代表了阴气的消耗,阳气安静长养,又是一岁终而一岁始。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指大蛤。立冬以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不多见,在海边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蜃类,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了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