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为了快乐》摘抄

2020-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桃夭的自在人生

在我们心灵之道上,闻、思、修佛法都非常重要,而以修持为其核心。

佛陀同时也指出,佛法修持的核心不在持咒的多寡或禅定时间的长短,而是在一般、单纯的日常行持之中。

佛陀所陈述的重点是:我们心的状态不可避免的,会从日常生活的各种反应中显示出来。

如果感到需要纵容自己的痛苦,那么就独自享用吧,别把其他人一起拖下情绪的疯狂大戏之中。

你要善巧的,以此时此刻对自己能产生作用的方法修持,而不要限制自己,因为对初学者而言,对修持培养出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昨夜梦见与佛陀共进晚餐,你应将此梦视如一口痰一般,不用多想,更不必记录下来,或与别人谈论他,事实上你应该有点担心。同样的,若是感觉自己多了一点悲心或增加了一点虔敬心,你也都要担心,因为这些都可能让你研读或修持的纪律松懈下来。

你会了解生命,正与时间赛跑,因此不该将修持佛法拖延到明年,下个月甚或明天,因为未来可能永不到来。

真正想要修持佛法的愿望,来自于达到证悟的渴望。

道德性并无必然的错误,但根据金刚乘的叫法,心灵修持的重点是要超越我们一切的概念,包括道德性的概念。

若有人得以听闻空性的教法,而且在智识上,实际上,情绪上都能容忍的话,这就是他们与佛法真正有缘的征象了。

要学习珍惜佛法真正的价值,第一步就是要真诚的承认,并全然接受这两个事实,轮回是无药可救的绝症,而且我们都深受其苦。

对佛法修行者而言,财富不是金子银子或银行存款,而是知足,是你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别无所求的那种感觉。

升起对心灵知道的真心爱好,生起对轮回真正的厌离与反感。这些都不容易自动升起,你必须去造作制造它,因此对于心灵知道的新进者而言,一个首要的工作就是调整自己的基本假设,然后伪装它,初学者要能安于接受自己大部分的修持,都以伪装作为基础。

不失仅能带来财富,实际能引导我们投生善道,禅定能去除烦恼,然而只有般若智慧才能完全去除,烦恼障和所知障。

一切佛教的修持都有如在证悟之道上的踏脚石,其本身都不是终极的目的。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我们生命中的每个面向,每个刹那都是如幻的,根据佛陀所说,它就有如你看见虚空中有个黑点,但不清楚它是什么,在用力注视之后终于看出那是一群飞鸟。他也像空谷中清楚的回音,其声音就如同有人真的在对你呼喊一般。生命只不过是感官幻想的相聚之流而已,从显而易见的名声与权力,到比较不易分辨的死亡,流鼻血或头痛等,都是如此。

当了之我们所见到所经验的一切都是幻相后,会发生什么事,当除去那些幻象之后留下来的又是什么?从幻象中解脱,就是将虚妄的显相所带来的一切限制完全去除,从而全然转化我们的态度,因此解脱意指从误人认幻相为真实的迷惑中解放出来。

我们修持佛法是为了切断生命轮回的无尽轮转。

什么是散乱distraction?在较深的层次上,由于期望受到赞美或害怕遭到责怪责怪等的影响,而升起的任何情绪反应或他们更微细的形式,例如精神恍惚,分心,发呆,易怒等就是散乱。

既然我们的根本问题是散乱,那么解决方式就是保持正面培养正面的方法有无数种,但归纳起来都离不开止与于观这两类修持。修持止重点是在让心柔顺,但仅有柔顺的心并无法根除轮回,所以我们需要见到是实相,这便是修持观会如此重要的原因。

我们应该不断提醒自己下列三点:死亡迫在眉睫,我们的世俗活动是徒劳无用的,轮回之苦永无止境。

以持戒自修,能净化恶行与错误的念头,以禅定自修,能稳定正确的见地,发心与行为,以智慧自修,能让我们解脱无明之根。

我们应该外修声闻乘,内修菩萨乘,密修金刚乘。

累积修持的数量是重要且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像我这种既懒散又缺乏纪律的人而言,有个预设的目标能帮我克服怠惰,因而终能完成一些有价值的事——这正是设定这种目标的初衷。

前行集结了诸乘的精华,囊括了修行者所有需要的修持,以及心灵之道上所需要的一切。

然而在这年头,问太多的问题已经成为另一种相当微细形式的怠惰,这就有如你要别人帮自己做完所有的一切——修行,回答所有的问题,做好一切必要的安排,搞定所有的麻烦,而你只需要去体验证物就好。

修行的场所在哪里都无妨,所以试着不要过分挑剔,否则你会为了安排正确的修行条件,而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花在细枝末节上,却没有时间修持。

让自己每天尽量有一两个小时完全独处,如同吉美林巴所说最大的福德就是能维持独处,而且除了修持佛法之外什么也不做;供养整个世界与其中的一切,也积聚不了足够的福德来拥有独处修行的机会。

你对心灵之道感到挫折,往往是成为真正佛法修行者的征兆。

关键是要能持续而连贯。修行者经常遇到的状况是在受到激励时过度修持,而当一场好梦都经历不到,无法专注或无法控制脾气时就会深陷挫折,在一段大口吞食的修持之后,他们会停止好几个月,当他们终于又要修持时,才发现一切又回到了原点,以这种速度修持,进展会非常缓慢。比较好的是乌龟的方法,每一步看起来都极为缓慢,但无论士气如何低落,你都持续遵循自己的修辞进行进程,不中断也不减少,这是我们利用自己最大的敌人——习气——来对付他自己。

龙钦巴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说所有佛陀的照相都应视为佛陀的画线,一个塑像被雕成佛陀形向的这个事实就代表它自动被佛陀加持了,因此是珍贵的,不应该把它看成只是个无生命之物。

佛堂的目的是作为你修持的助缘,令你意念佛法僧,也提醒你的正念之用。

无论你是做何种佛法修持,永远要以利益一切友情众生的发心去做。

在修持或实践佛法事业时,我们必须保持不间断的觉知,了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幻象,或至少试着把这种想法带入心中。我们必须试着去习惯于这样的想法,一切我们所见,所做,所想的都是自心所创作出来的诠释,而这也是迈向“无二元分别的修持”之重要垫脚石。

我们一切的经历都是心所创造的,记住这一点就能直接对治憍慢与我执。一旦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就不会再执着于自己的佛行。

一旦了知这一切都是幻相,你唯一所想的就都是与佛法有关的事。

回向是积聚福德极其简单却强而有力的方法,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修行者似乎认为他太不重要,因而不以为意,这显示出他们缺乏福德,以至于无法理解回向福德的圣身力量。

因此永远别忘记要升起带领一切友情众生直至圆满政务的发心,即使只是点燃一支蜡烛,你的发心欲广大,你积聚的福德就愈多。

佛法修持并非一场奔向圆满证悟终点的赛跑。试着约束自己,每天都修持,而不是偶尔为之。

最好是以祈请文请求上师,愿你的佛法修持永远不会出岔,反而会完全成功,愿你不仅利益自己,也能利益一切有情众生。

藉由单纯的挺直背脊,缘起的力量,会确保气与脉的运作正确,也让体悟更加成为可能。

生而为人是极其珍贵的,因为在相当程度上,人类有智能去理解痛苦的本质及其原因,在六道轮回中人道既非太快乐,也未被痛苦所淹没,因此具有最好的能力来了解痛苦。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感知到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想象力的产物,而且由于我们相信自己所创造的各种幻相,他们成为了根深蒂固的心理习性,以至于我们完全忘记他们只不过是幻想而已,因此想象力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而利用它来改变并稀释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所谓的观想的修持。

根据金刚乘的理论,这个世界对你的显相是唯一的,其他任何人不会以相同的方式看到他或经验到他,因为你之所见并不存在于你之外。

修持观想的目,主要目的是借由培养清净显相,使我们对现象世界凡俗而不清净的显相能够加以净化。

所有这些不同的显相都生自我们一己之心,然后再经由我们的情绪所过滤,事实上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大小事情必定会导致失望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一直无法记得自己感知的一切都是自心的产物,反而执着于在外面的显相并相信他们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我们在金刚乘观想的修持中所要处理的东西。

想象在镜中或湖面上有个月影,虽然影像清晰可见,但它只是个反射的月影而已,并非月亮本身直接从湖中升起,或被塞入镜中。另外一个例子是彩虹,虽然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彩虹,但它并无本具之真实,同样的,虽然彩虹空无一物,但我们还是看得见它,月影与彩虹两者都是既空无一物又清晰可见。所以,在此,无二是指显现与空性的无二。

修持融入的关键是尽量去做即可,别过度担心自己做对与否,到最后你一定会学到窍门。

目前虽然你无法不将上师或佛陀视为外在于你的独立个体,但是你应谨记自己所见到的纯属一己之所见而已,任何人之所见,所闻,所思都是基于他个人的诠释。这个原则不止构成佛教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观想能起作用的主要原因。露水易斯可能自认为是露易斯,但她绝对不会描述自己是“观想出来的露易丝”,虽然这正是实际上的他,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我们自己的观想。

我们在圣者的资粮田中观想,诸佛与菩萨想象他们给予我们力量,悲心与遍知,支持我们带领一切友情众生获得证悟。而在众生的资粮田中,我们观想有情众生对他们每一位都升起了悲心,如此我们在两种资粮田中都积聚福德。

有你的证悟结果所归纳的结论,完全是你自己的。因此之故,唯一真正能显示出你的心灵是否有所进展的,就是你对上师的虔敬心心以及对有情众生的悲心是否有所增长。

想象那些令你厌烦,惹你生气的人,站在最前方靠近着皈依对象,然后是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我们每个人都曾被所关爱的人伤害过,虽然我们也许会坚称早已遗忘,但鲜少真能如此做到。为了帮助你疗愈任何残留的痛苦,你幻想这些众生位居上坐并且升起菩提心,祈愿他们得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如果一想到他们你仍会感到痛苦,那就表示你还未放下他们伤害过你的那种感觉,试着不要专注于此感觉,反而要跟自己承认,你仍然紧张着痛苦不放。然后再专注的祈愿,愿他们能得到所有的快乐,并且希望自己能承担他们所有的痛苦。要记住,对于想要认真修持方法的人而言困难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修持最肥沃的土壤。

有时你难免会发现自己做大礼拜只有动作,却毫无感觉,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只管继续做大礼拜。继续做,比浪费时间去等待对的感觉,结果什么也没做成要好的多,就我个人而言,当我做大礼拜时几乎从来没有任何感觉。

接受大圆满教法的人一旦初尝禅定的滋味,一切就会豁然开朗,你会发现自己无可回头地迷上了禅定,当然适应新的习惯需要时间,不过如果你坚持并规律的修行,你的世界将以未曾想象过的方式展开。

你应该以祈愿“一切有情众生获得证悟”的发心开始修行,并提醒自己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己的想法,都是自心的显现。如此一来,你会离空性与无二的观念更近一点,同时你也会很快发现自己最多能做的,也许就是在智识上培养对空性的理解。

在世俗世界中,所有的一切都是想法与愿望在起作用,因此愿菩提心不但是言行一致的,而且还是我们心灵训练中很重要的一环。

佛陀建议国王对证悟成佛升起强烈的愿心与渴望,在心中尽量地升起愿菩提心,并随喜他人的善行。将这些修辞积聚的所有福德会献给自己的证悟。

想象喜马拉雅山中的某个洞穴里,有位瑜伽士在静坐禅修,他日复一日的修持相对菩提心。然而在此同时,他周遭山村里的婴儿们正以可怕的速度因饥饿而死亡,这些婴儿显然需要迅速而实际的援助,可是这位瑜伽士依旧在他的山洞里思维,他多么希望能够引领所有的婴儿,他们的父母亲与一切有情众生都证悟成佛,无论从世俗的角度看起来多么怪诞,但这位山洞隐士远比最终提供人道援助的国际组织更值得礼敬。为什么,因为真诚且由衷的希望他人证悟成佛是惊人的困难,只是供给食物,药品与教育则容易得多。不理解证悟真正价值的人,很难接受这种看法。

解救身体的痛苦是一种事件型,而且只能短暂的解除痛苦,筹划一切众生的解脱,则是永久解决所有痛苦的方案。相对于仅给予我们短暂喘息的人,我们对那些希望永远除去我们所有痛苦的人,难道不应该更加感谢吗?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人都未能觉察这两者的不同,因为我们从未诚挚的希望他人达到证悟。

假如有任何人证悟成佛了,就表示你的希望与祈愿,终于实现了。

对于新手而言,祈愿自己变得有用,远比达成任何具体的事件更为重要。一再的如此发愿,愿自己得以有用,便会逐渐增长你的自信,增强你的心力,直到最终你自然而然变得有用。

究竟菩提心,行菩提心,愿菩提心同等重要。

根据绒松巴的说法,初学者应该以众生作为升起悲心的对象,但他并非指众生是真实存在的。众生是一种幻相,他们的本质是空的,然而对我们而言,他们的痛苦轻易可见,如同空中的彩虹一般。对如此的对象所升起的悲心,不会被执著所染污,也永远不会让你精疲力竭,这种悲心无所局限,无穷无尽,而且丝毫不缺乏智慧。

乍看之下这非常直接明了,因为你需要做的一切就只是一再地祈愿众生证悟成佛。不过他确实有其难度,因此,你应该想尽各种办法来维系这个修行。

下定决心,永远不要给予众生他们认为自己想要的,而只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也就是免于二元分别执迷与纠缠的自由,以及免于不断落入好与坏两种极端的自由,要记住经由发愿的修持,所有这些都能实现。因此即使你感觉自己是在假装造作,也只管继续修持。

一些新进的学生会问,如果在失受法中承受了他人的痛苦,是否会导致自己失去自信心,事实正好相反,我们身为菩萨所要培养的态度——渴望将一切美好给予他人愿意承受,所有的损失不愉快或困难,不仅能巩固自己的信心,而且还能完全去除自尊心匮乏的状态。

一旦我们培养了菩萨的心态,我们会几乎或完全没有我执,因此没有“我”会担心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给了出去或有不好的东西会前来烦扰。菩萨没有我作为参考点,因此他们的自信持续增长,让“卑微的自尊”这种想法甚至连露出丑陋面孔的机会都没有,所以不要害怕一再重复的实践愿菩萨心。

深刻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毫无任何期待个人的企图或自私的动机。若要对狗生起深刻的爱,不仅是要以带他散步,让他保持洁净等方式来关心她,而且还要在最可能的层面给他发现佛法的机会,最终才能令他证悟成佛。

四无量心:慈爱,悲心,随喜,平等舍。

随喜极其重要,因为即使我们许下愿每个人都全然快乐的愿望,我们仍然容易嫉妒那些看似比自己出色的人,羡慕与嫉妒是我成为失败者的情绪,对治此二者的方法就是升起随喜之心。

布施来对治自己所有贫困心态的习气。

究竟的安忍,则是理解自己、伤害的行为以及伤害自己的人,这三者全都是幻相,这是我们应该培养安忍的方式。

精进是对菩萨道与菩萨行培养出喜悦。

精进用来对治怠惰、散乱且完全漫不经心。

我们必须精进的利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来增长喜悦,例如听闻佛法、思维佛法或与具启发性的人聚在一起。

有一颗善心并且修持慈爱良善会是菩提心的种子,不过除非你同时升起解脱一切众生的愿望,否则菩提心永不会在你的心中盛开。

所有前行修持的经历是要把习性上僵固的心训练的较为柔顺而灵活,我们每个人都因为僵固的心而受苦,为何会如此大都是由于我们很轻易的就屈服于情绪的反应,以及令我们生起情绪的对象——期待与恐惧。

菩萨乘的看法是修心使其有用,而金刚乘的观点则是去认识心。

金刚萨埵的修持教导我们如何亲近承接佛法甘露的容器——我们的身与意。

根据金刚乘的说法,我们的色身与心同样都是法器,因此也需要清静。菩萨乘和声闻乘的传统则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只有心才是法器,而且虽然他们同意新需要条幅却坚持身体只是心的奴仆。然而从金刚秤的观点来而言,色身是我们自己最明显而具体的部分,因而在法道上的每个阶段都可用它来作为工具,而非只是把它当做奴隶或容器,因此身体每一部分的结构、感觉、健康与滋养,无论是内在的或外在的,在解脱道上都至关重要。

在佛法中恶业是描述蔽障与染污的多种方式之一,而蔽障与染污通常都会化现为障碍,那是我们需要净化的。

修行人有此经验之后,就会开始理解到逆境,远比顺境更能为修行提供沃土。

在认出上师的能力上,福德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而虔诚心就是这种福德的体现。

从技巧上而言,另外一个很好的净化蔽障方式是,观想莲师在你的头顶,并持诵金刚萨朵百字明咒,六字金刚萨朵咒或12字莲师心咒。

如果你还无法升起最殊胜的虔敬心心,那就尝试发展出不动摇的虔敬心,也就是对佛陀与上师的教导深信不疑,你完全成就咒语,与观想的羞耻。

具有福德,因而能接受法教是一回事,具有充分的福德能听闻法教,并且能正确地听闻又是另一回事。因此致故在法教开始之前的供养曼达传统于焉建立,我们不仅在理解佛法的能力上,是要不得在法道上的其他每个步骤也都需要他,其中包括能真正的理解上师。具有足够的福德,你就能在上师生病打哈欠或表现出愤怒时,以有益的方式来理解他的视线。如果缺乏福德,即使上师像个天使,你也会找到批评他的理由,因而无法从此缘中受益。

换句话说,你所积聚福德的量与质并非取决于积聚的方法,根据菩萨乘的说法,某个行为所积聚的是福德或者是善业,取决于它是否基于二元分别的见地而行。

若对布施,布施物与受施者仍有极微细的执着,这种布施则称为世间波罗蜜多,无布施者,布施物与受施者的参考点才能称这种布施为出世波罗蜜多。

悭吝根植于贫困的心态,他与物质匮乏无关,悭吝的一个副作用是心胸狭窄。

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去做物质的供养,但对初学者而言,也许做观想供养的风险较小,当阿底峡吉祥燃灯尊者来到西藏时,他建议西藏人做水供,因为供养应该要彻底、全心全意的去做,不应有任何后悔之念,或担心供养会被谁拿走,供品会被拿去做什么用,等这一类的想法对于初学者而言,供养水比较容易做到。

随喜的方式。第一,随喜众生的快乐与快乐之因,例如当你看到有吸引力的人,随喜他们的美貌而不嫉妒。第二,当你看到行善的人随喜他们的善行,不要因怨恨或嫉妒而批评他们。第三,最好的是随喜证悟与证悟之因,而不是沉溺于正物,是否可能或者是佛果是否存在的疑惑中,随其他人从事证悟之因的行持。

积聚福德的方式之中,随其他人的成功,也许是最简单的一种,就好似在你的四周,有着大量的福德,就等着你去集结起来。

当你看到他人的美貌或成功时,切勿沉溺于嫉妒中,反而要随喜致并且记住这两种功德是他们过去是修持安忍与不失的结果,想想你所认识的每个具有良善特质的人,随着他们所做的善事;而随喜诸佛与菩萨的佛行事业,更是特别有力。

佛陀说过,每当我们心怀虔敬,他就与我们同在。这就表示佛陀不曾间断的一直在转动法轮,而这种教法也永不会停止。

我们必须随时尽快的回向自己的修持与善行,才不至于浪费所积聚的福德,借由将福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的究竟快乐与证悟,我们不仅保障了福德的安全,也保证它会如银行存款的利息般持续累积。

其中最高明的方法就是把障碍视为加持,但是要能真这么做,需要很多福德。幸运的是佛法提供了我们供养曼达的法门,这是所有积聚福德中最深奥的方法。

在供养曼达过程中,主要是将圣众作为我们的资粮田。到底应该供养什么?随你自由想象发挥。如果你觉得须弥山与其周围的大小洲很难在心中呈现,那就以一座雄伟壮丽的山代替,或者想象亚洲,南美洲北美洲与澳洲的,并且包含其中所有美丽的国家公园,宫殿,瀑布与财富等

佛法僧三宝不可能被我们微博的供养所贿赂收买或影响,甚至连取悦都不可能。

以意念供养各种珍贵的供品是很好的方法,因为当你想到花时,那是你的心创造出来的那朵花。事实上没有什么不是你自心显相的产物,这个宇宙——大气层,星辰,月亮,行星与其中的一切都是新创造出来的,而只要心存在,实际创造出宇宙的各种无量分别也就存在。

万法唯心所造,心性即为法身,报身与化身,而证得心性就是所谓的证悟,但是要获得证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会不断的被无数的习性所欺骗,因此我们需要各种方法与技巧来对抗这些旧习,而一次次的堆起像米这种微不足道的东西,正是众多善巧方便中的一种。

不了之一切显现只是自心的投射之即是天人魔。此生只是何何现象,本质上千变无常,而且是一个避障,即是蕴魔。贪爱,欲求与执着即是烦恼魔。诸蕴与之生死,即是死魔。

观想这一切是一场宴席,筵席的第一部分供养给圣者,作为回赠,以获得一切共同的成就,包括长寿以及免于障碍与疾病,其次你布施给来自六道的客人,观想他们借由每一口啜饮的美酒,一切的痛苦都烟消云散,而慈悲心,菩提心与虔敬心滋养着他们的生命,他们因而反过来去帮助其他的友情众生。在此有两类很特别的客人,其中一类包括了烦扰你或视你为敌人的众生,当他们接受到供养之后所有的夙愿就是同一笔勾销另一类为数最多他们是你曾欠下业债的众生。当宴席临近尾声时,所有的客人都融入于你,因而失控者,受雇者与共物都成为一体无二,了知整个筵席都是你新的造作,因此安住于这种无别一体的境界中,越久越好。

金刚乘修法的目的是为了转化我们的显相,我们把修行之处转化为净土,把自己由凡夫、不净之身转化为清净之身。

修行者成熟的征兆,最殊胜的征兆是他对物质上的获益,名声,他人的敬仰或作为众人的焦点毫不感到兴趣。

请加持,我愿无明与迷妄化为智慧升起。当强烈习性驱使我,当过往业力成熟时,当无用之野心升起时,至尊上师,请加持我,愿我所行一无结果。

菩萨乘的修行者经常经由哲学性与思维性的分析来逐渐认识佛性,但这种方式只能让人局部的一瞥佛性,若是要完整发现佛性,必须花三大阿僧奇劫的时间来思维与修持佛法。金刚乘则是一开始就即刻引介弟子认识佛性,并且提供一条法道与法门,我们一般称之为灌顶,虽然这两称在引介弟子认识佛性上的方法有所不同,但若是我们因而误以为其中某种方法较好这都是陷阱这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菩萨乘的重点完全集中在而金刚乘同时还关注身与语。

什么叫灌顶?我们被引荐一个自己本剧于内但尚未认识的面向,而启动这种认识的就是所谓的灌顶。

灌顶是为了。拆解四种无明:一,脉,脉络或通道的染污;二,气,语或风能量的染污;三,明点的染污,即意的染污;四,前三种综合之残余物类似阿赖耶识的染污。

自我灌顶:我们在日常修法中显然不必准备所有的仪轨物,事实上以禅定及观想修持来进行自我灌顶,比起繁复的以轨效果不会不同,甚至更强而有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情绪呢?完全不要照做,只要看着他就好,当你注视情绪的那一刹那他就会消失,初学者会发现情绪很快会再次出现,这不要紧,重要的是当你开始看着自己情绪的瞬间,他们立刻就会消失,即使只消失了一瞬间,情绪消失的这个事实便意味着智慧的曙光在片刻之间出现了。了知,所指的就是认知此赤裸的觉性。

当你感到愤怒时,只管看着自己的愤怒,不是看着愤怒的原因或结果,而只是看着愤怒情绪本身。当你注视着自己的愤怒时,会发现没有任何东西,你可以指着他说:这是我的愤怒。而理解到该处毫无一物存在,就是所谓的智慧初开。

你一定要以皈依与升起菩提心开始,并以回向你的修持给一切众生的究竟幸福与证悟作为结束。

进步的征兆:最值得你珍视的征兆,包括对佛法修行日益增强的胃口;觉察到所有从事之事都徒劳无益;与旧习气产生的结果升起日趋强强烈的冲突;还有,虽然你仍有新参加朋友的派对,却被一种觉得毫无意义,纯属浪费时间的恼人感觉所困扰。

因此你不必时时刻刻以完成修法为目标,相反的,你应该接受自己的心灵之旅将永无终点的见解,你的旅程起始于希望亲自带领一切众生获得政务,所以直到那个愿望达成之前,以身为菩萨的事业将永无止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