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路:读书,读自己,读人生,读世界100篇书评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4/100干货|为啥读书慢、效率低的总是你?

2016-07-02  本文已影响1309人  小小在隐身

在学校,一定要读书,考试吧?在职场,免不了要看资料,写报告或总结吧?

读过那么多书,为啥一本书别人半天便了结了它,你花了一个星期却还没有看完?

为啥别人把资料看完早早把报告完美交上,你却迟迟未动笔?

小熊读一本书只需3个小时,小六20分钟看完一本书。他们不仅能把书看完,还能写出书评,做分享。你相信吗?至少一开始我是不相信的。对于看一本小说需要三天,看一本工具书需要一个星期的我来说。当时确实感觉他们的读书效率伪人类,伪科学。

但是,自从我阅读过英国作家尼基.斯坦顿写的《沟通圣经》,掌握了书中关于如何进行快速高效阅读的技巧之后, 我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过去我一直以为,阅读速度快一定会影响阅读的质量。其实不然。我自身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一次机缘,我收到了鼹鼠的约书。当我刚好阅读到《沟通圣经》中的《增进阅读速度》时,我就被催稿了。那时候离整本书读完还剩接近200页,按照原计划,我至少还要花一个晚上才能把它完成。为了按时交稿,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按照《沟通圣经》中讲到的快速阅读方法进行快速阅读。

果然,我不仅一晚上读完了书中剩下的内容,还破天荒写了三千字左右的书评。文章上了首页,还得到了作者群小伙伴们的肯定。很明显,《沟通圣经》中介绍的快速阅读方法不仅是实际可行,而且还出乎意料地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原来,有技巧地快速阅读根本不会降低阅读质量,反而能提高阅读效率。你看,多神奇。

那我是如何进行快速阅读的呢?

1

想要学会快速阅读,先要知道影响我们快速阅读的因素有哪些?

(1)、复杂的内容

逻辑关系强,人物关系复杂。比如《呼啸山庄》里故事不会太复杂,但是人物关系极其复杂,其中涉及了几段近亲联姻,所以读起来比较费力(我们这几代人都不存在近亲联姻)。我们之所以觉得复杂,真正原因是我们看类似内容少,对相关知识掌握不多才会觉得复杂难以理解。

(2)、作者的风格

每位作者的风格都是迥异的,一开始读陌生的风格会比较困难,等你摸清了作者风格后你便会觉得得心应手了。

(3)、不好阅读的字体

阅读的时候文章的字体太大,有压迫感;字体太小,密集不易辨认,依旧难取得读者的喜爱。

(4)、单调的版面容易让人视觉疲劳

现在网文要求配图和相应的编辑,为什么要有这个要求?其实就是为了能让读者在阅读时能进行短暂的休息,如果你图片与编辑与原文紧密相关,或清新脱俗或诙谐幽默,都能引起读者的好感,鼓励读者继续读下去。我把这样的一种潜在互动成为“隐沟通”。就是作者在与读者进行的一种沟通,因为时刻关心读者的阅读感受而特意进行的编辑。

(5)、不熟悉的字与用语。

我们上学的时候学的都是常见的字词和短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场景可以用一个成语或者一个词,便能描写得生动形象。我曾经在一本书中三次遇到“马咽车阗”这个词。因为不熟悉词的意思,所以多次停下来。显然,生字词会影响我们的阅读速度。

(6)、不良的阅读习惯。

阅读时容易走神,明明看着书,但又想着今晚吃什么菜,吃完饭去哪里玩……如此一来,天马行空,没完没了。你等你回过神来时间都过去了。

经常看书的人都知道: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你去看,因为那些内容并非你所需要的。同样,一本书你需要的书里也一定有些内容对你来说很重要,有些内容却显得不那么重要。如此一来,你只要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区别对待。那么你的阅读速度就会刷刷提高上去。我们要如何区别这些内容呢?

2

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按优先等级的方法进行阅读,为此可以将内容分成三个等级。分别是有用的、必要的、不必要的。

(1)、有用的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可能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故事发生的起因,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有了它,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这部分显然不会占用太多的篇幅,一般是在书的序或者结篇里。当然,少数还会出现在文章的中间部分。这要看原作者的行文习惯与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定。这一部分可以不必立即去读,等你空闲的时候可以回头再看。

(2)、必要的内容你要慢读,细读,认真读。读完之后你还要能总结出主要意思,将书里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你才算读懂了这本书。

(3)、不必要的内容是指那些你已经知道的结论或者事例,这部分你早已经获得,不需要重复了解。当然,一旦出现与你认知相反的观点,你一定要认真阅读它并理解它。

也许你会说,都没有开始看,哪里知道哪些内容是有用的,必要的或者不必要的,那还不是要通读一遍才知道?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做一个步骤,那就是“浏览”。

3

何为浏览?浏览对快速阅读有什么好处?

浏览,顾名思义,大致看一下的意思。浏览文章好比我们过去浏览手机通讯录和我们现在刷朋友圈。只有我们看到自己想要联系的人才会点开对方的联系方式,看到吸引我们眼球的事物才会去关注,而不是打开所有人的联系方式或者点开每个人的朋友圈看一遍。浏览中最普遍的方法是浏览书本目录,找出与你阅读相关或者你特别感兴趣的题目, 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再对其进行深入阅读。

浏览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是评估,通过浏览文章,你能对整本书对你是否有用做出初步评估,虽然与你读后的真实体会可能有所出入,但初步评估一定会加深你对这本书的印象;第二是了解文章结构。通过浏览,我们能够知晓作者是否在文中设置了插图。因为在我们阅读时,如果突然看到文中出现插图,会更专注插图反而忽略了内容。所以浏览文章的时候,我们先知晓整本书的结构布局,能够让我们在阅读时减少注意力的分散而更注重内容。

浏览文章这个步骤完成了,那么我们要开始解密,有些人如何能做到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看完这本书,实际上他们的法宝是“略读”。

4

略读的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能短时间看完一本书的人,都是因为他们拥有出色的的略读。“他们能够把大块的内容略过去,只遇到需要的信息才把速度放慢。”在浏览时,我们已经知晓文章结构,接下来我们只需要找到文章主旨就可以了。

如何找文章主旨呢?

主旨往往体现在主题句,而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或者段尾。找到每段的主题句,再将它们串联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题句一般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当然主题句还可能出现在其他地方。要想把主题快速地将它找出通过文中的视觉标记(粗体字、斜体字、下划线等。)、语言标记(第一、首先、因此等。)将主题句快速找出。“这些标记文字如同交通标志,提醒你什么时候该减速或加速”:

(1)表转折的词汇,暗示文章接下来会有思路上的转折,你需要降低阅读速度,细读文章。例如:尽管…然而…、虽然…但是…、尽管、而是、另一方面。

(2)表并列的词汇,暗示文章接下来会有更多相同内容,你的阅读速度可以保持不变。例如:而且、此外、也、同样地。

表总结或者因果关系的词汇,暗示文章接下来是一个总结或结论。例如:因此、然后、最后、所以。

除了主题句、视觉标记、语言标记掌握了,要想读懂一本书,你还需要注意略读的七条原则。

5

略读的七条原则是什么?

(1)、快速读过去,不要停,哪怕是遇到有趣的词句。需要注意的细节可以回头再细看。

(2)、遇到大小标题、目录和总结,先读大标题、目录和总结,然后再回来读小标题和之前未读过的内容。

(3)、先读文章的第一段,一般第一段是整篇文章内容的主题,如果笼统,再读第二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你是否已经了解整篇文章了。若了解了,略读目的达到了。

(4)、阅读每段第一句,如果不是段落主旨,再往下读。

(5)、将每段的第一句连贯起来,如果前后不照应,考虑每段最后一句。如果还是不连贯,继续在相应段落找主题句。

(6)、阅读速度放慢并完整文章最后三段内容。因为这部分一般包含作者的推论、结论、结果等。

无论是浏览还是略读,都是可以视文章的性质和难易程度、你阅读的目的而适当应用的技巧。你掌握了这两个技巧,读书的速度与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你学习了快速而且高效的阅读方法,接下来你只需要去练习就可以了。现在马上去开始你快速而高效的阅读时光吧。


灌头鱼,爱读书,爱码字,爱分享,前25年是一个绵羊级乖乖女,后几十年立志做:自立,自主,自强,自司,努力折腾的坏孩子,不快乐不停歇。

看100本书,写100篇书评;读100首诗词,写100篇诗词解析。这是我的目标,欢迎监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