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感受,找到根源
有这样一个故事,当一个小孩在踉踉跄跄地学走路,并且开始跑起来。当他不当心摔了一跤,妈妈走过去扶起,用非常温柔的口吻说:“没有关系,下次小心一点就好了。来!宝宝,吃一口苹果吧!”这个苹果伴随着妈妈的接纳、包容和爱。类似的情景多了,长大后,吃到苹果连接到的是妈妈的接纳、包容和爱,甚至于想到苹果都是暖暖的。
如果在他摔跤的时候,妈妈很生气的说:“叫你不要跑,还是这么快。你看!摔跤了吧!快过来吃一口苹果!”孩子因为被指责感受到害怕、紧张、难受,甚至会产生厌恶感。此时出现的那一口苹果就会和害怕、紧张、难受,甚至厌恶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类似的情景多了,长大后看到苹果,害怕、紧张、难受、厌恶的感受就会从心底涌现出来,那他可能就不愿意吃苹果了。
其他人看到他不吃苹果,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谁又知道夹带着他幼时的经历带给他的感受呢?此时,再怎么告诉他苹果是多么有营养,苹果皮也削了,苹果核儿也去掉了,只要你吃肉,他还是不愿意吃苹果的。我们在努力只是事情的表面。不把那个害怕、紧张、难受,甚至厌恶的感受减弱甚至去除,让他愿意吃苹果是很难的。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在我家就有这样一件事情。
连接感受,找到根源我儿子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非常焦虑,每天都会因为默写跟他发几次火,而且我的火是层层叠加。默写带给他恐惧、害怕、紧张的感受。从此以后,他一直很抗拒背诵和默写。
2年后,自己通过学习和成长,情绪相对平稳一些了。看到儿子读书过程中,遇到背诵默写的部分仍旧不愿意,特别想帮助儿子。我尝试了很多办法想让他增加默写的意愿。现在回过头去看看,没有一个是从减弱他曾经的感受方面着手的。当时也没有这方面的觉察。
前几天一个偶然的觉察,发现曾经的感受影响到现在做相关事件的意愿。就帮儿子重新调整了二年级的他的感受,借用同理心教练的过去顺序和鼓励内在小孩的流程。
看到二年级的儿子在我发火后的想法是“谁发明了默写这个东西?太可恶了!该死的默写!”
我告诉他“妈妈真实的想法是希望你可以默写有比较高的正确率,希望你成绩比较好。没想到自己情绪太激烈,造成了你这样的想法和结果。真的好抱歉!”
再借助过去顺序,一遍又一遍地帮他慢慢植入新的理念:默错了没关系的,默写的目的是找到没有掌握的部分,再重新复习巩固就好。
结束后,他对默写和厌恶、恐惧的感受从开始的9分降到了5分(如果10分是厌恶和恐惧程度最高的话)。
这个感受太强烈了,只通过这一次是不够的。同时,我自己要做到哪怕他全默错了,都要接纳,情绪平和。这是我自己要做的疗愈。再就是需要陪伴他从比较少的字词开始默写,每一次家庭默写都争取给他成功的体会和愉悦的感受,逐渐建立默写的信心。这才可以帮助他增加背诵和默写的意愿。
连接感受,找到根源当下出现的感受引导我们去看见曾经发生的事件,帮助我们找到行为背后的想法和信念,从而找到转变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