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一步步把孩子逼向了你的对立面---读《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周末在家,阅读了《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读完后感触颇深,书中描述了父母教育孩子常见的误区,条条直指要害,让我万分惭愧。下面就其中主要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误区一:控制型父母和放任型父母
这是大部分父母常见的教育方式。我讲一个故事和大家一块分享:
去年有一天,一个亲戚来我家,几个孩子在客厅里跑来跑去,玩的非常开心,以至于影响到大人之间的谈话。妈妈让他们安静些,但是安静不到两分钟又玩疯了。
这时妈妈说:小H,我数三下,马上和AAA一块儿去你的房间看书去。3、2、1……
我顺便在旁边说了下:孩子在一块高兴,就让玩一会儿,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上面的两种方式,就是典型的控制型和放任型父母的做法,你有吗?这种方式的后果就在于无论控制型父母还是放任型父母,教育结果往往不尽人意,那种在控制型家庭长大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压抑,会渴望可以放纵的机会。比如
叛逆期的孩子,会产生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
而对于在放任型的家庭长大的孩子,因为长期缺少约束和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往往自由散漫,不能很好的融入社会,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孩子长大常见的问题如下:
因为缺少约束和规则,往往是非观念薄弱,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更容易产生吸毒,早恋,拉帮结派,加入黑社会组织。
误区二: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好多父母因为孩子还小,觉得自己就该了解和包办孩子的一切,常常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
孩子:“妈妈我饿了?”,
妈妈说:“你不是刚刚吃过饭了么?怎么会饿呢?”
这就是典型的轻视孩子的感受,如果是大人说饿了,你会怎么办呢?再举一个例子。
有一天孩子幼儿园放学回家,在小区广场看到他的小伙伴在玩耍,他飞快的奔跑了过去,一不下心被脚下的石子给绊倒了,便哇哇哭着奔向说:“爸爸,我痛”。这时候爸爸却说:“宝宝不哭,男子汉不哭鼻子”。
这种事情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我们的本意是锻炼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不让孩子娇气,但从未想过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情绪由害怕再到尴尬。这时候需要父母亲对孩子能够感同身受,安慰他鼓励他。
如果我们长时间忽略和轻视甚至低估孩子的感受,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以我为中心”,在走向社会后,经常会自以为是,忽略别人的感受,造成同人交往困难。
误区三:采取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使用外部奖励这个事情是我原来一直使用,而且觉得效果特好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方式也越来越无效了。甚至现在让他做事情的时候都要跟我讨价还价。举个例子
为了鼓励孩子写作业,规定每写完一门作业可以玩10分钟手机,随着孩子长大,作业越来越多,每次他都是快速的完成作业较少的作业,然后玩手机;作业较多的科目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时完成;再后来随着作业的增加,他基本上对这个激励失去了兴趣,觉得这种“交易”他吃亏,和我讨价还价。
外部激励效果在短期使用效果还是十分明显,但长期激励,对他形成依赖,会导致孩子认为写作业就是他的负担,甚至就变成他交易的标的和家长讨价还价。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
消极惩罚是好多家长也比较爱用的方法,比如说
在有一段时间,孩子经常为了玩玩具,总是拖延不吃饭,导致好多家长很头疼。针对这个问题采用的办法是:如果不按时吃饭,看电视时间减少30分钟。
这方式是家长使用了两件本不相关的事务强行关联起来,比如孩子没按时吃饭,你却要惩戒孩子看电视。这种事情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惩戒,而不是间接惩戒。如果长时间使用错误的惩戒方式,容易造成孩子爱撒谎,通过撒谎来逃避惩戒。
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孩子常见的误区,其中的例子都是我教育孩子时常用的方法,在读完《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时,心中万分惭愧,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为了让更多的朋友引以为戒,整理成文,望大家引以为戒。至于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书中强调使用情感引导的方式;待实践后再和大家分享成果。
2019年连续第14天修心 土司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