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摘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百万经典版)
作者:古典
70个想法
为什么美女大多不认路
>> 你的潜能就好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它,它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赖其他的东西,它就会慢慢远离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它也不会再来。慢慢地,信任自己潜力的人建立起了自信与安全感,而不信任自己潜力的人会进入越来越没有安全感的模式。换言之,你永远丧失了这个方面的自信,你变成了安全感的奴隶。
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 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关于心智模式的几个观点
>> 对小兵说是许进不许退,但对大将就要讲懂进懂退。不同身份,思维方式不同。
坚持一定会成功吗
>> 大部分的矛盾与冲突,就是因为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形式,而不是结果。打着爱的旗号来伤人,而且还坚持不懈。佛教中间三毒之一“痴”,就是指这种执著于形式而不是结果的行为。
模仿比尔·盖茨就能成功?你死定了
>>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这是成功学的著名逻辑。当你真正开始实践,才发现很多东西是无法模仿的,这就是生活的逻辑。
不要只和要结婚的人谈恋爱
>> 尝试总是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
警惕职业的艺术照
>> 简单的常识,如果一个东西过于完美,那么一定是有问题。
千万别做太完美的职业规划
>> 如果生命是旅途,你的眼睛就好像探照灯。你永远只能看到你所在之处的一百米处,一百米开外的地方到底怎么样你并不清楚。你能听到很多传奇和故事,但是无法做确切的计划。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你需要精细的计划;在你听说的范围之内,你需要大方向的规划;而在那些你连听都没有听到过的地方,你需要的是相信。
什么是一个好的职业规划
>> 什么是一个好的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就好像是打牌,首先,你永远无法完全按照你想的来出牌,但是你在开始之前,整理你的牌,对胜利大有好处。下面是关于一个好的职业规划的几个建议:1.应该有一个20年的梦想,尽可能大一些,尽可能抽象一点。因为你知道20年是很长的时间,可以发生任何事情,这个计划主要以你的梦想为主。2.给自己一个不超过10年的理想,这个计划主要以培养和发展你的核心竞争力为主。3.瞄准一个5年内能达到的目标,细分成为3年的职业计划。详细地
>> 了解你和这个职位的差距。这个计划以务必达成的执行为主,同时给自己一个PLAN B。4.把你的规划保留下来,每隔一个月看一看,让自己保持进度。5.每隔半年停下来回顾你的计划。6.对新的机会和趋势永远保持警醒。
不要为一个水杯约束你的生命
>> 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你判断的价值,而取决于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
>> 平台、资源、眼界、机会、好老板、失败的经验,这都是未来会升值的潜力生命股票,年轻的时候,即使牺牲点别的什么立即可得的利益,也要购买这些东西,它们会在未来的时间里面,增值百倍。
如果你为失去太阳而哭泣,你也将失去群星。
>> 害怕损失的人,损失最大——怕痛的人最容易死。
拒绝受害,现在就掌控你的生命
>>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之舟的掌控者,我们往往会因为外界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意愿。
这个世界不公平——出国会让事情变好吗
>>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不公平的世界,那么我们就总希望在另一个地方,幻想在那里有我们追求的真正公平。我们期待过富有,期待过结婚,期待过进城,期待过出国,但是这一切在你真正达到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你依然面对一个不公平的世界。
我爽-父母不爽的双赢模式
>> 所以让你的父母停止质疑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开始你的行动,然后用事实证明给他们看!
我们的幸福感是怎样流失的
>> 社会的你其实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其实是比别人成功。而自我的你其实也不喜欢成功,你喜欢的是成功的过程与希望。对幸福来说,成功就是越来越近。
Waiting for life is waiting for death
>> 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花费你的一部分过去,去购买一个未来
>> 滚石不生苔,转行不聚财。
>> 你在激动情况下作出来的决定,根本不足以让你坚持做下去。
>> 只有那种不可抑制想开始的开始,才是有结果的开始;而那种能够等几次就没有了的开始,基本上属于冲动。
坏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 如果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不妨试试看一个坏的开始吧。因为一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而完美的开始,则永远都不会来到。
>> 如果说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那么坏的开始至少等于成功的三分之一。
因为贵,所以好吗——价格与价值这笔账
漂亮的女孩有价格,但对于你不一定有价值。
>我们总是混淆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价格。一件事情有价值,也有价格。价值来自于内在系统,价格来自于社会系统。
>> 我们总是混淆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价格。一件事情有价值,也有价格。价值来自于内在系统,价格来自于社会系统。
>> 价值让人感到生活的意义,让人活得幸福。
>> 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
>> 价格让我们的生命变得狭窄,变得无路可走,变得无法突围,让壮丽辽阔的生命草原成为狭窄压抑的下水道,让我们从站着走路,变成跪着钻营的人。这个价格让孩子爬向高分,让青年人爬向加薪,让女子爬向中年富男,让梦想家爬向房奴。我们在无限可能的生命中拥挤在别人划好的小道上,还觉得天经地义!?
工作是不能用钞票算的
>这两位拼杀多年的创业家们在1个亿(元)面前,关于工作的价值观彻底崩溃:我们干这么多年,都比不过两次拆迁,那么我们这么多年奋斗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这些是可敬的人,是纯粹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有一些人不用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也能很好地走完职业的所有阶段,在普通的职位上面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钱会让你幸福,钱也会让你失落。但是记住,工作不是用钱来算的。
>> 有一些人不用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也能很好地走完职业的所有阶段,在普通的职位上面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钱会让你幸福,钱也会让你失落。但是记住,工作不是用钱来算的。
感情是不能放在秤上面称的
>> 一旦你开始用金钱来代表成就,用价格来代表爱情,用秤
>> 来称感情,生活的幸福被你毁灭,是理所当然。
幸福不是用来讲的——口是心非原则
>> 从心理学来说,一个人缺什么,
>> 就会投射到身边人的身上,他会觉得身边的其他人也觉得自己缺。于是他就会不断地表达说自己其实不缺,一不小心就过了。这个结果就是,他不断地表达的东西就是自己最缺乏的——这个法则我把它命名为口是心非法则。此法则看人非常有用:你看一个人觉得自己缺什么,你就看他不断强调什么就好了。
性格不是测出来的——我怎么知道我是谁。
其实 内心早已有了答案。
>我们愿意相信一个测试的结果、一个星座的描述,却不去相信自己内心轻微的声音!!
>> 我们愿意相信一个测试的结果、一个星座的描述,却不去相信自己内心轻微的声音!!!
别用生命点燃别人眼中的光环
有时 学会放弃也是一类进步。
>放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
>> 放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
改变也是成长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长。
>> 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长。
那少数人可以是我们。
>成功作为一个集体游戏,永远都是少数人欢笑,多数人哭泣。
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我
>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
>> 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棵橡树籽,无须教导,也会成长为一棵挺拔的橡树。
>> 这个世界因为我而有所不同,我因为这个世界而更加精彩,
给残酷世界的温暖规划
>> 其实我们的生命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也由三个支架组成:自我、家庭与团体和职业。这样的支架支撑着我们的灵魂,它在记录我们的生命。
很形象的比如,两军对垒,后方必须坚固。
>聪明的人则是更加稳固的联动三脚架,他们会这样设计它的生命:他会让职业和家庭平衡,不互相冲突,也各自有各自的位置。他愿意为了家庭放缓一些自己的工作,原因很简单——你会因为你的左手断了就剁下你的右手接过去吗?如果不会,那么为什么你的工作压力大,就要牺牲你的家庭和生活呢?
>> 聪明的人则是更加稳固的联动三脚架,他们会这样设计它的生命:他会让职业和家庭平衡,不互相冲突,也各自有各自的位置。他愿意为了家庭放缓一些自己的工作,原因很简单——你会因为你的左手断了就剁下你的右手接过去吗?如果不会,那么为什么你的工作压力大,就要牺牲你的家庭和生活呢?
>> 你可以不上班,但是你不能不工作!更不能没有
人是群体动物,一旦和社会脱节,可怕即将发生。
>> 朋友圈
爱别人的前提是爱自己
>生命是一个高脚杯(并非杯具,囧),而你就是那个杯底,而杯子的半径,就是你生命的半径。如果你能先让自己过得不错,那么慢慢地你可以扩张到你的家人,然后是你的团队,甚至更大生命半径的你可以为你的国家、为世界做些什么。如果你慢慢地这么做,你会觉得内心踏实,甜甜蜜蜜。
>> 生命是一个高脚杯(并非杯具,囧),而你就是那个杯底,而杯子的半径,就是你生命的半径。如果你能先让自己过得不错,那么慢慢地你可以扩张到你的家人,然后是你的团队,甚至更大生命半径的你可以为你的国家、为世界做些什么。如果你慢慢地这么做,你会觉得内心踏实,甜甜蜜蜜。
溢价爱
>爱不是给出去的,而是溢出来的。只有充满自己的心灵,然后还溢出去的,才是爱。
>> 爱不是给出去的,而是溢出来的。只有充满自己的心灵,然后还溢出去的,才是爱。
恋爱向婚姻的转换
>> 那些一上来就结婚、买房子、生孩子的家庭,会陷入到下一段以孩子为目标的冲刺中去。等到孩子慢慢长大,不需要太多家庭支持,他们俩才开始重新回到两人世界,开始补当年欠下来的课。所以为什么那么多家庭会在孩子大一点的时候离婚,就是之前两年没有做好!
很科学
>> 孩子0~3岁,是基本的性格养成的阶段。而14~18岁,则是世界观养成的时间段。前一个阶段的母亲参与,后一个阶段的父亲参与,都是孩子们性格成长的最关键时刻,需要我们从职业中抽出更多时间来,投资在家庭中。
想到昨晚看到《何以为家》,让人心痛
>更加好的方式是,在这两个3年内,好好陪陪你的孩子,等到他18岁以后,也许你再也不用烦了
人到60岁以后就孤独了,反思自己。
>在对你重要的人80岁以后,每年抽出时间来陪陪他们!即使每年5天,也只需要花你一生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你会有一辈子的宁静。
拆掉思维里的墙,看到光。
现实生活很残忍,吃人不吐骨头。
>> 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
>> 佛教的一个核心观念是“慈悲”,只有先“慈爱”,才能去“悲”,而所有的爱,从爱你自己开始,然后爱才会从内心满溢出来,流向那些没有爱的地方,变成对世界痛入骨髓的“悲”。
很有力量,感谢古典老师,来自书本,前往生活。
>> 凡走过的必有痕迹。我有的时候想,这本书就是我留下的一点痕迹——我努力拆掉那些思维的墙,希望在残酷世界里面开辟出一点光。但愿后面的人能看到这个不算规整的豁口,欣然进入,前行、成长,成长为自己的样子!
五星好评,很有力量的一本书,感谢古典老师,来自书本,去往生活。
《拆掉思维里的墙》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