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组装汽车吗?还是培育花园|这源于无条件的爱,细水长流
昨天在路上听了会书,樊登讲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这里有一个观点很打动我,你会把养育孩子比喻成一座花园还是一辆汽车。
组装汽车直接把零件拼起来就好,简单直接粗暴,花园是需要精心施肥、浇水,常常观察,用心培育的。
答案就是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花园那样用心养育,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爱。
问题是,我们总会遇到两个障碍:交换和威胁
“你听不听话,再不听话就别出去玩了”。
“好好写作业,都完成了才可以吃蛋糕。”
很多父母怀着园丁的心,却在做着汽车组装的事。
你以为你很爱他,可这并不是纯粹的、无条件的爱,孩子一切不良行为的根源都在此,他要试探一下啊,这么不乖的我,爸爸妈妈还爱吗?如果你被套住了,孩子会失望,之后继续重复试探。
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的关键就是把无条件的爱还给孩子。
一、什么是无条件的爱?
以下文字来自百度百科
《圣经》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第四节中,关于爱的描写: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爱是不狂妄,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他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百度百科在解释爱这个概念时,引用了很多宗教的观点,也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解释。很有意思的是还有一句话是:爱,代表着愿意为对方无条件的付出,而不求回报。就像母亲对孩子的付出一样。
也就是说,如果问这世间谁对你的爱最无私,大多数人首先能想到的应该是父母,因为是他生了你。恋人之间、朋友之间,就不一定了。
那对标一下圣经里对爱的解释,作为父母,我们做的怎么样呢?
哪吒的父亲愿意为孩子承受天劫,却不能在儿子被误会时,选择相信,好好与他沟通,可以说,调皮的哪吒,找百姓麻烦时的哪吒,李靖是不爱的,至少他的行为,传递给孩子的解释是不爱的。
父母愿意为孩子取肾、移植骨髓,甚至牺牲生命,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谁都不会怀疑,但当孩子调皮捣蛋时,当孩子蛮不讲理时,你是否还能满怀爱意的对待?是否能让孩子感受到,你是爱他的。
有人说,我不揍他就不错了,我不吼他就已经够控制了,我还要对他满怀爱意,这根本就是强人所难。
王阳明说:“事上练,如果我们真想提高自己爱的能力,需要学会这点。
王阳明的弟子陆澄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静守时感觉不错,但遇到事情就感觉不同。为何会如此?
王阳明的回答是:“这是因为你只知道在静守中存养,却忘了在努力克制私欲上下功夫。这样一来,遇到事情就会动摇。而人必须在大事小情上磨练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达到“无论静守还是做事,都能够保持内心的安定”的境界。
孩子听话乖巧时我们都爱,可真正锻炼我们爱的能力,却是他让我们不开心的时候,比如家长让孩子学习,孩子就是磨蹭不动,让孩子睡觉,他也不去,让孩子好好吃饭,他就是不吃,撒的满地都是……
如果在这种时候,你依然能够控制住自己的脾气,真正从内心里理解他、喜欢他、包容她,愿意倾听,愿意同情他,愿意帮助他消化自己的情绪,这才是在事上练,如此,孩子才能感受到你无条件的爱,而你无条件爱的能力也会不断提升。
那么,如果是在对待配偶的事上练呢,你也能做到如此吗?
配偶批评你的时候,或者你认为他不讲理、懒惰的时候,你能不能理解和包容他?估计很多人说,能不抱怨、不吵架、不动手就不错了,我可不是佛陀。
但如果你看过《亲密关系》,知道他如今的很多性格特征、脾气秉性,是与他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分不开的,他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人,正如你孩子如今可能会经历的那样。如果这样想,是不是就能理解同情,漫漫也可能爱了。
对待同事呢?朋友呢?是不是也可以如此,所以说事上练不易,那就给自己找到爱的理由。
二、无条件爱的理由有哪些?
1.这孩子是你亲生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组漫画,画的是孩子的各种恶搞和一个濒临崩溃的妈妈,妈妈像念咒一样,不断告诉自己,这是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句话背后还有一个意思:他有很多地方像你。
你们家里人有没有常这样说:
“这孩子咋这么犟呢,到底像谁?”
“除了你,还能有谁?”
“这孩子咋这么能做呢,跟你小时候一模一样。”
“天天晚上不睡觉,熬到后半夜,跟你爸爸晚上一个样。”
经常听到吧,有时是老人的唠叨,有时是配偶之间的相互抱怨,总归,我们是不喜欢孩子的这样的。
但很多时候,你自己就是这个样子,如果真的把他当作亲生的,那就先接受和尊重他的个性,允许孩子做自己。
我女儿就是一个性格偏内向的孩子,但偏外向,能折腾的我,挺多时候看着女儿说话小声小气,跟小伙伴玩的时候安静听话的样子,总是感觉别扭,尤其看到其他孩子开朗活泼,更想引导她也这样,怎么办?
事上练,忍住这些私欲。还可以逆向思维,想想这样的孩子有什么好处?有本书叫《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内向的女儿做事情时明显更谨慎。做出微信的大神张晓龙也是个偏内向的人,这样的性格让他足够敏感,更能体察用户需求,才能做出如此亲民、真正从符合用户需要的产品。
所以,接受他是你亲生的,因为他真的很像你。如果接受有困难,那就事上练。
2.理解孩子的情绪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未来脑计划专家Dr.魏在《给孩子的未来脑计划》中写道:正是基于大脑发育特点和规律,我和一批科学家朋友构建了一个新型儿童教育体系,把儿童早期教育中家长最应该重视的内容概括为五部分:智力脑、情绪脑、运动脑、语言脑和创意脑。这五脑涵盖了非常重要的五大类核心能力。
基于这一原理,Dr魏认为,孩子爱发脾气,不是不懂事,而是因为他的大脑发育不均衡,他的情绪脑比理智脑发育快的多。他们很小就有喜怒哀乐了,各种情绪都具备,但理智脑要到20岁以后才完全成熟。所以当孩子遇到事情时,他的理智脑管不住情绪脑,表现出来的就是乱发脾气、无理取闹。
现在,知道了这一点,面对孩子闹脾气时,你是不是能理解他了,这只是一种发育顺序引起的结果。
3.孩子是弱势群体
以前听过妈妈气急时说:“再不听话,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把你送人。再在地上打滚,你就一个人在这待着,不要你了。”
其实,孩子才是最大的弱者,他们依靠我们生存,他们凡事都要听大人的,他们几乎是时时刻刻在被要求着。
遇到问题,他们最常被责备,背黑锅,他们不善于解释,为自己辩白,相比于能言会道的大人,他们真的很弱势。
去年,有好几起妈妈带着孩子跳楼的事件发生,我都不敢看,不想看,不忍看,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不想让他在自己走后受苦,可妈妈把孩子最宝贵的,只有一次的生命都剥夺了,这是爱吗?这是最自私的爱,妈妈真正爱的是自己,她自己在这场人生游戏中做逃兵,也让懵懂无知,没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跟她一起。
所以,别再说一些过分的话,孩子真的很爱父母,他们即使听到这样的话,很快还会再跟父母和好,可如果有人这么对你,估计你会很记仇。
三、怎么做到无条件的爱
约翰.戈特曼博士在对儿童教育的研究中提出了“情感引导”这个概念。情感引导会帮助我们把情商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教育中,促进孩子未来的健康发育成长。
《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指出,一个孩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业上的成就重要得多。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中,提出了情感引导五步法,具体如下:
1.播下种子
2.观察和判断
3.聆听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
5.同情
举个我的应用经历,昨天晚上,女儿因为我睡前没有背她抱他而哭闹,哭的全家人都头昏脑胀。我姑娘每晚睡前都必须背抱,否则她就哭闹。
我跟她怎么沟通,说不背行不行,妈妈累了,已经躺下要睡了,爸爸生病了,她都油盐不进,就是哭。后来,我想到白天听的书,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我告诉自己这样哭闹的女儿我也爱,之后我就平静了很多,最终安抚好了女儿,现在反思对标这五步,具体如下:
1.播下种子。给孩子做预告,让孩子知道接下来她可能面临什么;
我跟女儿说:“宝贝,你看,咱们以后睡前不背背抱抱行吗?爸爸妈妈爱你,随时都可以背你抱你,随时都喜欢和想抱你,不用必须每晚睡前都背呀。”
2.观察和判断,观察孩子的表现,判断孩子的心里变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这应该贯穿沟通全过程。
我观察女儿的反应是继续哭,坚决不同意,这个决定也跟我预告不足有关,让她没有心理准备。
接下来我又思考,她为什么必须让我们背,是因为她的安全感不足(这也与婴儿期亲子关系建立不好有关,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平时她不乖时,我们有时对待她的态度不和善,让她不确定我们是无条件的爱她,所以要通过这样近乎病态的依赖来确认我们是爱她的,试探我们对她爱的边界,此刻,她心里的感受可能是:看,我不乖的时候你们就不爱我。
如果我真的吼她、揍她一顿,正好证实了她的猜测,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判断出这一点后,我心里有了接下来的打算。
3.聆听,引导孩子说出她的感受,也就是积极地倾听。
一个很好的办法是提问,可以重复孩子的话,变成问句,以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也可以把自己想急于表达的观点,变成问句,多听孩子是怎么回答的。
我对女儿说:“你是特别想让爸爸妈妈抱你,还是只是希望我们多陪陪你?你还是特别想让妈妈背对吗?你是不是对于爸爸妈妈还是有些不信任啊?你觉得你不乖的时候我们有时冲你吼,就是不爱你,对吗?你觉得爸爸批评妈妈,跟妈妈吵架之后,妈妈还信不信他是爱我的?”
4.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站在孩子的角度,说出她的感受。
孩子的情绪需要被理解,养成那么久的习惯,突然要终止,她的内心可能接受不了。
于是,我对女儿说:“宝贝,妈妈知道以前每天爸爸晚上都背你抱你,突然说以后都不背了,你可能接受不了,觉得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你了,妈妈想告诉你,我们真的很爱你,是没有任何条件的爱,无论你调皮捣蛋、哭闹、打弟弟,我们都爱你,只是我们认为那样是不对的,所以批评你的态度可能不太好,我们也在想方设法改进怎么跟你表达更好,但我们真的很爱你。“
5.同情 同情跟体察感受很接近,只是从情感角度看,父母对于孩子的理解程度更深。很多时候,孩子没法很快纠正一种行为,需要过渡,我们可以把做决定的权力交给孩子,或者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尊重孩子,是最好的理解与同情。
想到这一点时,我跟女儿说:“爸爸妈妈以前有时态度不好,让你现在不完全信任我们对你的爱,爸爸妈妈会努力改进,让你相信,妈妈等着,等有一天,你相信爸爸妈妈真的是无条件的爱你时,你自己来告诉我,以后都不用爸爸妈妈晚上背抱了,好吗?“
我很意外的是,这段话很管用,女儿的情绪逐渐平稳下来了,她不仅答应了,还说:“妈妈,我一定会自己跟你说的,我一定会说的。”
有人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真是太难了,父母需要学习好多、付出好多。如果你现在图省事,直接用威胁和交换来快速达到目的,速成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以后你会更操心。相反,如果你让她体会到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这种爱的能力会伴随他一生,这样的花园会自己开的旺盛、长的耀眼,父母反而省心。
育儿本不是件复杂的事情,想想看,每天与孩子说说话,问点问题,谈谈心,不是很正常吗?只是育儿是件细水长流的事,需要你的用心与坚持,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