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沙家浜
2020-07-02 本文已影响0人
余光_27f8
文/余光
看不够的芦苇荡,说不尽的沙家浜。改革开放给沙家浜带来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这个词来形容。70年来,全镇三业经济从量态的扩张转化为质态的提高,呈现出经济外向化,布局小区化,企业集团化,产品科技化,经营多元化的格局。她不但繁荣了地方经济,而且还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更新了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了人们的整体素质。新中国成立后,沙家浜人民热情讴歌革命先辈们的业绩,挖掘和整理了大量历史和革命文化资料,使一些历史文物和革命遗址得以保护,成为教育后人的动力源泉。1971年开始,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从陈列室到纪念馆,经过两次易地重建和三次改版,才形成现在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1989年开始,加大芦苇荡建设力度,从原来的占地4公顷扩大到400公顷,成为与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齐名的沙家浜风景区。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2019年,沙家浜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由于发达的旅游业产生的带动效应,全镇农民致富效应不断显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是1978年的83倍。与此同时,沙家浜镇的光电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玻璃模具、休闲服装及汽车零部件等产业的发展活力不断彰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快速扩张态势持续凸显。
中国报告文学作家、邑人何建明在《我的天堂》一书中情真意切地写道:“沙家浜,是我的家乡,是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水乡古镇沙家浜,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传承着红色基因和历史文化,并不断地发扬光大,书写着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