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

追忆母亲

2017-04-09  本文已影响32人  ATO0oM

言善言,行善事,家和子旺

邻里想,乡里念,灵魂永驻


1.

正月二十五那天,在同学微信上,我看到两个女同学谈及灯盏盏话语,勾起我无尽之情思。近日来,灯盏盏、寒鸡鸡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

记得在我小时候,每到正月二十五,母亲都要忙着煮豆馅,蒸年糕。年糕好吃,工序繁杂。先要软粟子脱皮成米,再磨米成面,面再上笼蒸。每当年糕蒸熟后,母亲那健壮男子汉般的臂膀,带动着两只灵活、红润的拳头,沾着凉水,上下快速地挥舞着,踩着热气腾腾的香喷喷的年糕,也未见母亲有过头涔涔之状。后来,我长大了,也帮着母亲踩过,方知此活之不易,既烫手又费力。年糕踩好后,母亲把它焖在大瓷盆里,用中指在中央顶部转一个眼,注满麻油,四周表面抹上麻油,这样便能吃了。此时,香喷喷的米香味混合着浓香的麻油味,诱得我们口水四溢,每到这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揪两块面稀(年糕揪成长条壮或块状),抹上麻油,止一止我们的口水。

接下来,母亲便开始捏灯盏盏,先在面稀里垫上红豆馅,然后揉捏成牛羊猪狗等家畜模样,背部捏出油槽,插上自制灯芯,夜幕降临时,全家人围坐,加油点灯,其乐融融,看够了,也喜过了,灯盏盏分放各处。譬如,牛灯便放牛圈里,羊灯便放羊圈里,猪灯便放猪圈上,马灯便放马厩里,鱼灯便放粟缸里,诸如此类,预示来年牛羊满圈,猪肥马壮,五谷丰登,粮食年年有余,别有一番趣味。


2.

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据说是祭祀介子推的。在晋西北,家家户户都有捏面禽的习惯,我们静乐人俗称寒鸡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白面很稀缺,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想方设法,给我们或多或少捏几个,以了孩儿们的心愿。母亲每次捏寒鸡鸡,我总在旁仔细看,她那双干农活的粗手 ,却总也能捏出鸟雀鸡鸭之类的飞禽。母亲总是用剪刀剪出鸟雀的嘴,用篦梳压出翅膀,那时,我总也不大喜欢她用这两样东西,在我享用时便不大在意了。那时,我总不大相信母亲会捏寒鸡鸡,而母亲每次都捏得惟妙惟肖,让我大喜过望,更让我自豪的是,母亲每次发的面,不软不硬;配的碱,不黄不酸。总是那么恰到好处。蒸熟后,鸟雀的五官端正,肢体圆润,羽翅挺立,洁白欲食。我也曾经学着捏过,可总也学不来。待稍晾干,便把它们插在圪针上,圪针插在门头上,窗户上,也好让鸟儿们舒展舒展筋骨,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悬之多日,母亲便把它们分发给我们,以了孩儿们久日的心愿。这时的我们,如获至宝,尽管坚硬如石,也是美味佳肴。藏着慢慢享用。


3.

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养亲不待。如今,母亲与我阴阳两隔,记忆中的灯盏盏、寒鸡鸡,永远成为记忆;儿时的母子共欢不再重现;母亲的养育之恩、舐犊之情无以报答,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母亲!因为我们是外乡人,也因父亲的懦弱,让您受尽了屈辱;然而,您忍辱负重,含辛茹苦,不离不弃这个贫弱之家,养育我们兄弟姐妹八人长大成人;母亲!您是何等的坚强,送我们兄弟四个入伍参军,尤其是两个哥哥参军的年代,还不甚太平;母亲!您是何等的勤俭和爱我们,您一生衣不重彩,食不重味,常常吃剩饭,可口的留给我们;母亲!您是何等的好心肠,为了邻里的家庭和睦,您既劝婆来又劝媳,常常废寝忘食;母亲!您助人为乐,不怕严寒酷暑,不顾旦暮星辰,为村里多少产妇接生孩子;母亲,您虽为女儿身,比力胜似男,比志花木兰;母亲!您生前言善言,行善事,家和子旺;母亲!您生后邻里想,乡里念,灵魂永驻。这些,孩儿们和乡邻们有目共睹,都是您的真实写照。


母亲!您安息吧,孩儿们幸逢太平盛世,努力工作,诚实劳动,也在您和父亲的阴鸷庇佑下,都活得人模人样,您那为儿女操不完的心,安息吧!

母亲,儿我想念您!儿我永远记着您的谆谆教诲,您安息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