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汇阳光照进回忆

和建筑大师神交之旅-记《内境 外象》姚仁喜建筑作品展

2016-05-08  本文已影响99人  珍珠琉璃

周六重感冒,头痛,鼻涕,浑身无力,可是因为《内境 外象》的展览是最后一天,还是坚持去看了展览。来看展览之前,我对建筑的了解只是建造一个空间的行业,其他的一无所知。

还没走到艺术馆就看到了展览的广告牌。

因为对姚仁喜一无所知,我在去的途中,查了他的资料,他是一个建筑师,他自出道以来佳作迭出,在海内外各种建筑评奖台上屡有斩获。其才华不仅体现在建筑上,亦参与电影制作、宗教文化传播等多种文化拳业。他用谈诗、谈艺术、谈哲学、谈宗教修行的话语谈论建筑。

展览的第一部分就是他三十多年的作品的视频,短片中呈现了他对建筑的看法。

他把具体的,实质的,可见的称为"堂",把隐晦的,无形的,隐藏的称为奥,如果拿文字比喻,堂就是文字,奥就是字里行间的意义,这体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他的团队设计的台湾农禅寺水月道场,圣言法师要求是“空中花,水中月”,设计出来的作品圆满地完成了法师的要求。

看一下实景图:

外面典雅的水池,隐喻我们的内心,没有外界的风,水面平静,有风吹来,水面波动,修行就是在修自己的本心,佛堂外墙镂空雕刻了《金刚经》《心经》,光线从外面射进来,经文打在柱子和打坐的人脸上,感觉佛不仅在心中,也在围绕在你的身边。整个佛堂以点灯代替烧纸,没有烟雾缭绕,金碧辉煌的环境,人在其中,静心感受佛。

这就是姚建筑师所说的:“建筑不再是简单的空间,而是众人活动的剧场,人在其中,即是观众,又是演员,相互参与,相互观赏,相互演出,建筑应该彰显场域精神,让人们自觉地扮演各自的角色,自在地生活在此剧场中”

大师年轻时在美国学习现代建筑,学成回台湾又结合东方文化,在冷冰冰的建筑中融入了历史文化,将不可捉摸的意蕴包含在建筑的空间中,真正的工匠精神,考虑每一个细节,将一件作品做到极致,不管外界的评论,只修持一己之心,让自己内心引领自己 ,直觉才会自然而来。

展览中还展示了他设计的政府,学校,艺术馆,图书馆,戏院,每一个都充分结合了当地的地貌和人文,建筑和周围融合一致,更让人体验了空间的奇妙。

展览的策展人谢佩霓也值得一提,有40多个国家工作经历,精通荷兰文、南非语、法文、意大利话,后来返台担任逢甲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并兼任高雄市公共艺术审议委员,她也是专业策展人,最为人知晓的是2000年在威尼斯双年展推出“台湾馆”概念,让台湾艺术创作首度在威尼斯双年展露脸。去年卸任高雄美术馆馆长,现任台北市文化局长。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看展览,我的答案是展览展示的不仅是作者的才华和成果,更是作者价值观和内心的展示,我为什么要错过这种精神交会的愉悦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