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拳架练习有讲究
0
太极拳习练过程包括理论和实践,实践大致有三块内容,拳架演练、推手或散手、比赛或实战。参加比赛大多是专业选手,业余爱好者最多是偶尔参与,机会不多,实战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就更少见了。因此,绝大多数爱好者的日常活动就是演练拳架和推手了。
比较常见的活动顺序是打两遍拳架热热身即可,然后大部分时间和朋友推来挡去。为什么人们喜欢练习推手?因为一遍一遍的练拳架很枯燥,没有人喜欢不断重复,这是人性,不是错误。不愿意练拳架的依据主要是两种想法,一种是:这样的动作,我都已经学会了,反复的练有什么用!另外一种是:真正打起拳来,哪有这么多讲究!所以,在大概知道拳架以后就应该去充分运用。现在的社会不能随便打人,最理想的东西就是推手了。网上很多太极名家的演示视频,也往往以推手的形式来展现,因为,原地打全家看不出好坏,两个人在一块儿推着推着把一个人推倒了,就会看到效果。尤其是倗捋挤按各种手法用上来,你推我挡,你来我往看着很精彩。
1
但是这个真的是太极拳要追求的吗?太极拳之所以归为内家拳,就是因为它不像外家拳那样特别追求手脚身法,太极拳讲究高度有序,讲究先为己之不可胜,讲究以我为主。推手是太极拳技术的作用,过分追求外在作用而忽视了本来的技术本身,就有点买椟还珠的味道了。
回顾一下人们不愿意反复习练拳架的原因:枯燥乏味和不见实效,实际上产生这样的误会是因为对太极拳认识还不够深入。
最近有两本书给我了启发,但都不是太极拳的书。一本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写的关于庄子的一个解释,我没有看到原书看到的一个名人的解读,其中提到了这个外国人解释“无为”的概念。他认为,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刻意作为,不用意识去控制,非常放松地做,结果非常自然,让人感觉毫不费力。像庖丁解牛就是无为的表现,NBA球员的动作也是无为的表现,陈尧咨和卖油翁也是在自己领域内达到无为境界的典型例子。另一本是雾满拦江写的烧饼歌。书中提到,雍正皇帝当时兢以日夜,恪尽职守,日理万机,废寝忘食,亲阅奏章,所批动辙万言,在位期间,批阅奏章、密报二十余万份,平均日阅批四十份之多。而且其人生活上更接近于一位圣徒,他走路时不踩行人之影,亦不践踏虫蚁,饮食之时,虽饭粒饼屑,亦不忍弃之。如此一位好皇帝,最终因为劳累过度,最后在批阅奏章时活活累死!这种极端的权力架构,就喻示着天下人任何麻烦,必须要汇报到雍正的桌面上来才能够解决,而这就意味着,天下人的几乎所有活力全部被窒息——雍正的精力有限,他忙不过来!高速运转的核心控制中枢反而压制了整个国家各个环节的活力,分工放权,让整体的每个组成部分都积极响应、主动作为才能真正高效运作。
太极拳在跟别人对抗的时候,就是这种各部分主动反应,主意识不刻意作为的对抗。像抬腿走路、手拿杯子一样轻松自如,把对方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可以任意供我驱使。而实现这个靠的不是大脑的指挥,而是身体各部位的积极活力参与。靠练习推手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相信也能。但推手过程中变化太多,每一次都有新情况,很难针对一个动作准确复现,也就不能深入体会具体动作,反复大量练习只是对使用技术的熟练,而对原理没有进行彻底的掌握,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效果。而对于拳架的深入、细致的练习,是对本质的认识,是对自己身体的各个环节的了解、掌握和训练。对手也是人,当对自己的每一个环节都熟练掌握,也就是对人体的每一个环节的充分理解和掌握,这样,当双方发生对抗的时候,就像自己抬腿走路一样,把别人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如臂使指。
2
要达到这个效果怎么练?还要从根本上求!
传统的太极拳,不管是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各门派都有八九十到100来个式子老架新架大架小架很多套路,大家可能用个两三个月就学完了,然后在反复练的过程中才会产生枯燥的感觉。但是我认识的一批习练者,从三代以前就开始精心的研究拳架的细节,追求极致,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在原来九十多式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形成了377个一级要素。这还仅仅是一级要素!在下面,根据每个式子的繁简程度还有二级三级,据说最深的已经到了九级。对拳架动作进行如此细致的研究,你认为演练拳架还会枯燥吗?这些细节要素的划分,充分的考虑到了每一个身体的细微动作在全身的影响。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各方面的照应都考虑周全,真有实战的时候会没有用吗?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