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清单】中医学基础--藏象9
2018-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嗨皮姚
1心与肾
心属火,位于上,肾属水,为于下。在上着宜降在下宜升。心火须下降于肾,与肾阳共同温煦肾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与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火不亢,这样心肾功能才能协调奋,称为“心肾相交”或“水火既济”。
在病理状况下,若心火亢于上,不能下交于肾,或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阴,则心肾阴虚,心阳独亢,形成心肾不交证,出现心悸,失眠,腰疼,遗精等。反过来,肾的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形成“水气凌心”证,出现心悸,气喘,水肿,小便不利等。
2肺与脾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两个方面。肺主气,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气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气不断充养;而脾能化生气血,营养全身,也有赖于肺气的宣发与输布。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两脏密切配合,共同参与水液代谢过程。
在病理上,若脾气虚弱,不能化生气血以养肺,或者肺病日久,不能吸清以养脾,均可形成脾肺两虚证,出现食少,便溏,消瘦,体倦,可喘无力等。脾失健运,水湿不化,聚湿成痰,影响肺的宣降而成喘咳、痰饮之证,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
3肺与肝
肺与肝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调节上。肝主升发,肺主肃降,两者升降相宜,协调有序,气机调畅。
在病理上,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灼肺金,称为“肝火犯肺”,可出现胸协疼痛,易怒,咳逆,咯血等。相反,肺失肃降,燥热内盛,可影响肝的疏泄,在咳逆的同时出现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