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2020-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朱小野

王小波

------------------以下摘录------------------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事人特有的品性....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这是因为人总是趋利避害,热力学上把自发现象叫做熵增现象,所以趋利避害肯定是减熵。

我写的东西一点不热门,不但挣不了钱,有时还要倒贴一些。严肃作家的“严肃”二字,就该做如此理解。

他老人家也是屋内饮酒门外劝水的人,自己也是个文科教授,但是他坦白地承认自己择术不正,不足为训。

他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学一种外行人弄不懂而又是有功世道的专业,平平安安地度过一生。我父亲一生坎坷,他又最爱我们,这样的安排在他看来最自然不过。

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道乾译笔也好,无尽沧桑尽在其中....我们年轻时都知道,想要读好文子就要去读译著,因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译....只按名声来理解文学,就会不知道什么是坏,什么是好。

....查良铮(穆旦)先生译的《青铜骑士》。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一个简单的真理:文字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看的。看起来黑鸦鸦的一片,都是方块字,念起来就大不相同。诗不光是押韵,还有韵律;散文也有节奏的快慢,或低沉压抑,沉痛无比,或如黄钟大吕,回肠荡气——这才是文字的筋骨所在。

....现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卡尔维诺、尤瑟娜尔、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诺,还有一位不常写小说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

事有凑巧,我手上正好有一本国内出版的《西线无战事》,也是节本,而且节得上气不接下气。

这背后隐含着一个逻辑,就是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必须就低不就高。一本书能不能出,并不取决于它将有众多的有艺术鉴赏力或者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应该对他们有益,而是取决于社会上存在着一些没有鉴赏力或者没有专业知识的读者,这本书不能对他们有害。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如果按人类学里信息学派的意见,共有的信息就是文化,村落文化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了。

有人说,外国文化是罪感文化,中国文化是耻感文化。这个感觉相当犀利,但只是感觉而已。

村落文化是一种强制的力量,个人意志不是它的对手。

假设婚丧嫁娶、生不生育都是个人决策,那么就要有个依据——追求个人快乐或幸福。在村庄里,这种想法不大流行,流行的是办什么事都要让大家说好,最好让大家羡慕。这是另一个价值体系....不管怎么说,自己觉得好和别人说你好毕竟事两回事,不是一回事....把宝贵的财力全用在婚丧嫁娶这样一些事上,生活的意义就变成了博取村里人的嫉妒、喝彩,缺少了改善生活的动力。这个文化里,人际关系的分量太大,把个人挤没了。

现有资料说明,终身的绝对男同性恋者占男性人口的1%到10%,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仅从我们发现同性恋人群的规模来看,肯定超过了男性人口的1%,但事到底有多少,却无法确知。

一个人的成长大体受到三种力量的左右:他父母的意愿,他的际遇,他本人的意愿....有一些具体的人应当为此负责。但不该让全体同性恋者为此负责。

这种现象的内容就包括:人和人事不一样的,有性别之分,贤愚之分,还有同性和异性之分,这都是自然的现象....这句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这样的:有些事情就是某个样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有一个形容缺德行为的顺口溜: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打聋子缺德,是因为他不知你为何打他,也就不知该不该还手;骂哑巴缺德,是因为他还不了口;扒绝户坟缺德,是因为没有他的后人来找你算帐;

我觉得长期、固定、有感情的性关系应该得到尊重。这和尊重婚姻事一个道理。

在我们这里,人对人的态度,有时太过粗暴、太不讲道理。

医者父母心。

一种则说,不存在出卖的问题,它从出世,就在买方手中。

这是因为我们把被愚弄而不自知的平静,转化为自觉被愚弄的痛苦。

人类学和社会学告诉我们的是:假如我们真想知道,是可以知道的。

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是非曲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糟。

作者虽是谦虚的人,却不能接受这些意见。

若说我们国家的全体成年人均处于天真未凿、善恶莫辩的状态,需要无时无刻地说教,这是我绝不敢相信的。自我懂事以来,领导者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总是评价过高,对我国人民的智力、道德水平总是评价过低,我忍着这是一种偏差。当然,假如这是出于策略的考虑,那就不是我所能知道的了。

许倬云教授曾说,中国人先把科学当作洪水猛兽,后把它当作呼风唤雨的巫术,直到现在,多数学习科学的人还把它看成宗教来顶礼膜拜,而他自己终于体会到,科学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言,科学是对真正事实的实事求是——它创造的一切,都是本分得来的。

此类青年常在派出所的墙根下蹲成一排,状如在公厕里。

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把正面说服和黑色幽默结合起来,马上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用不着花很多钱,受很多罪,跑很远的路,洗耳恭听别人说你是傻x。自己知道就够了。

....当年我在老家插队时,共有两种选择:一种朴实的想法时在村里苦挨下去,将来成为一位可敬的父老乡亲;一种狡猾的想法就是从村里混出去,自己不当父老乡亲,反过来歌颂父老乡亲。这种歌颂虽然动听,但多少有点虚伪....站在荷兰牧场面前,我发现还有第三种选择。对于个人来说,这种选择不存在,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它不仅存在,而且还是正途。

李敖先生骂老K(国民党),说他们“手淫台湾,意淫大陆”,这个比方太过粗俗,但很有表现力。

所谓文化,乃是历朝历代的积累。你把城墙拆了,把四合院扒了,它还在人身上保留着。

但是不仅是我,大家都快要忘记有趣时什么了。

在我们这里,智慧被超越,变成了“暧昧不清”;性爱被超越,变成了‘思无邪’;有趣被超越后,就会变成庄严滞重。

以自己的品行推论他人,就是以一个个案推论无限总体。在统计上可以证明这是很不可靠的做法,但是先贤就这样做了。

有位希腊名医说:这个人的美酒佳肴,就是那个人的穿肠毒药。

傅雷先生的文体很好,汝龙先生的文体更好。查良铮先生的译诗、王道乾先生翻译的小说——这两种文体是我终生学习的榜样。

事急从权。

我愿是学理科的,学理科的不承认有牢不可破的囚笼,更不信有摆不脱的噩梦。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

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资额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时平庸的人。

问题的关键就在接受一个伦理的(或宗教的)体系比接受一个真理的(或科学的)体系要容易得多。

人们知道的越多,明辨是非就越困难。

一个坏蛋清楚的头脑中,真理的成分要比善良的糊涂人多一些。

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

卡夫卡虽然抑郁,但他的抑郁离没有自恋的成分——他说,每个障碍都能克服我。

我们国家总是从社会主义女权理论的框架出发去关怀女性,分配给她各种东西,包括代表名额。我以为这种关怀时不够的。真正的成就时自己争取来的,而不是分配来的东西。

五迷三道。

希望我有些成就,为人所羡慕;有一些美德,为人所称道。

钱这种东西,我们将来会有的,我对此很有信心。

世界上最好的house时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附近的山区....人不爱自己的家就无以为人,而家可不只是房门里那一点地方。

工作是人一生的主题。

发现他们的墓碑上只写两件事:一是生卒年月,二是某年至某年服兵役。这就是说,他们以为人的一生只有这两件事值得记述:这位胜地的子民曾经来到尘世,以及这位公民曾去为国尽忠,写别的都是多余的,我觉得这种想法比较质朴....

做我想做的事(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写小说),并且把它做好,这就是我的目标。

人在工作时,不单要用到手、腿和腰,还要用脑子和自己的心胸。我总觉得国人对这后一方面不够重视,这样就会把工作看成事受罪。失掉了快乐最主要的源泉,对生活的态度也会因之变得诙谐....

罗素先生曾言,对人来说,不加检点的甚或,确实不值得一过....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人有了心胸,就可以用它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还有更重要的一条,那就是:某种样子的文章对我来说不可取,绝不能让它从我笔下写出来,冠以我的名字登在报刊上。以小喻大,这也是我对生活的态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